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对化学习题课兴趣不高,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化学习题课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交流表达的能力。习题课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测试。
[关键词]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 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85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化学习题课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交流表达的能力,避免枯燥乏味的化学习题课堂。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
学生对化学习题课不感兴趣,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美国的Sara Servetti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将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到习题课堂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类似“拼图”的教学方法,即每个人手头的任务是整个拼图的一个碎片.只有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所有碎片拼凑在一起才能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拼成完整的一幅图。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测试。课前准备需要按照“同质分层,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组,制作学习任务表单。课堂讨论是关键,与以往合作学习不同的是,学生的讨论范围会拓宽,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多。课后测试就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
二、合作学习在化学习题课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l)分组
教师将实验班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组员都分成高、中、低(A为高等级,B为中等级,C为低等级)三个等级。将班级学生分成7组,每组6人。组内设立一名A等级学生为组长(编号:1),主持组内的讨论以及最终的代表汇报。组内另两名B等级学生(编号:2、3)辅助组长,其余三名为C等级学生(编号:4、5、6)。
(2)表单制作及分发
教师将某次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最高的一道实验题作为“原图”,其中的每一个小问题作为原图的“碎片”制作成任务表单,表单题日依序号(A、B、C、D、E、F)由难到易。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组长按照A-2、B-3、C-4、D-5、E-6、F-I这样的对应关系来分发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编号为2的学生拿到A类题日,以此类推。
2.课堂讨论
(1)第一轮讨论——“碎片散落”
学生拿到相应的题目,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经过合适的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每组中拿到A类题目的学生组成“临时组”。学生根据提示信息,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pH值,根据pH值的比较就可以做出判断。以此类推,针对BCDEF类题日分别形成5个“临时组”。“临时组”里,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原始小组的成员已被分散到各个“临时组”中。
(2)第二轮讨论——“碎片复原”
经过“临时组”集中且有针对性的讨论,“临时组”的学生解散回到原来组内,展示自己在“临时组”讨论得出的答案,负责某类题目的学生分别回答讨论的结果,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共同完成这道实验题。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成员对ABCDEF中任何一道题有疑问的都要提出来讨论。
(3)第三轮讨论——“完善原图”
经过“碎片复原”,每个组都解答了这道实验题,由组长代表汇报本组的试题解答结果。对于这道实验题的某一个小问题若存在不同意见,需要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比如,F题中,加入MnSO4的目的主要是除去MnO4,若有学生有其他想法,要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交流。对题目加以拓展,可以让学生对题印象深刻,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后测试
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为了证实全体学生对任务表单上的问题都有了较为透彻理解,教师对参与研究的班级再进行类似的试题测试.并记录测试成绩。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看出,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化学习题课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小组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同样存在一些局限,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完善。
[关键词]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 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2-0085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化学习题课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交流表达的能力,避免枯燥乏味的化学习题课堂。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
学生对化学习题课不感兴趣,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美国的Sara Servetti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将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到习题课堂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类似“拼图”的教学方法,即每个人手头的任务是整个拼图的一个碎片.只有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所有碎片拼凑在一起才能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拼成完整的一幅图。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测试。课前准备需要按照“同质分层,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组,制作学习任务表单。课堂讨论是关键,与以往合作学习不同的是,学生的讨论范围会拓宽,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多。课后测试就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
二、合作学习在化学习题课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l)分组
教师将实验班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组员都分成高、中、低(A为高等级,B为中等级,C为低等级)三个等级。将班级学生分成7组,每组6人。组内设立一名A等级学生为组长(编号:1),主持组内的讨论以及最终的代表汇报。组内另两名B等级学生(编号:2、3)辅助组长,其余三名为C等级学生(编号:4、5、6)。
(2)表单制作及分发
教师将某次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最高的一道实验题作为“原图”,其中的每一个小问题作为原图的“碎片”制作成任务表单,表单题日依序号(A、B、C、D、E、F)由难到易。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组长按照A-2、B-3、C-4、D-5、E-6、F-I这样的对应关系来分发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编号为2的学生拿到A类题日,以此类推。
2.课堂讨论
(1)第一轮讨论——“碎片散落”
学生拿到相应的题目,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经过合适的独立思考和解答的时间,每组中拿到A类题目的学生组成“临时组”。学生根据提示信息,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pH值,根据pH值的比较就可以做出判断。以此类推,针对BCDEF类题日分别形成5个“临时组”。“临时组”里,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原始小组的成员已被分散到各个“临时组”中。
(2)第二轮讨论——“碎片复原”
经过“临时组”集中且有针对性的讨论,“临时组”的学生解散回到原来组内,展示自己在“临时组”讨论得出的答案,负责某类题目的学生分别回答讨论的结果,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共同完成这道实验题。在这个过程中,组内成员对ABCDEF中任何一道题有疑问的都要提出来讨论。
(3)第三轮讨论——“完善原图”
经过“碎片复原”,每个组都解答了这道实验题,由组长代表汇报本组的试题解答结果。对于这道实验题的某一个小问题若存在不同意见,需要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比如,F题中,加入MnSO4的目的主要是除去MnO4,若有学生有其他想法,要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交流。对题目加以拓展,可以让学生对题印象深刻,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后测试
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为了证实全体学生对任务表单上的问题都有了较为透彻理解,教师对参与研究的班级再进行类似的试题测试.并记录测试成绩。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看出,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化学习题课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小组的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同样存在一些局限,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