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家庭生活中耐心地进行公共道德意识的启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坚持长期和全面的品德教育,人人参与,全社会学习,才能构建起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才能遍地开花。
春播,撒下启蒙的种子
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就首先应是那样的人。君不见,在亮着红灯的人行道上,母亲拉着孩子在穿梭的车辆前疾走如飞,丝毫不在乎闯红灯的危险。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一位父亲对约20米以外的天桥熟视无睹,硬拉着孩子横穿马路。生活即教育,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家长能培养出有公共秩序意识的准公民吗?出口成脏的家庭不可能教育出文明的准公民,自私自利的家园浇灌不出大公无私的“花朵”。为了孩子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准公民,家长应注意深入浅出地进行公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启蒙教育。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让和煦温暖的家风使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发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等家庭美德。
夏育,耕耘教育的阵地
学校教育是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利用多渠道开展教育:要求各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记清记牢,做到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各中队因实制宜,召开主题队会,或辩论,或模拟访谈,或进行知识抢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公众假日,开展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出版宣传栏等,激发学生自我培育的兴趣和热情,坚定信心,掌握方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制作有关节目,让广播、电视台、阅览室、电脑室、黑板报和学校网站成为培育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阵地。
我们严格执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计划,并且在每月开设1节专题课、每周开设一节专题晨会课。语、数、外、音、美、信息等学科也蕴含着丰富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内容,我们要求各科任老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关注世界等内容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田野、工厂、军营、社区中去,通过组织公共服务活动和参与公共事务,进行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秋收,收获良好的行为
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也是展示公民素质的大舞台。学生通过学习和体会多种社会角色,更加懂得理解别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归属感,强化了道德情操,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收获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在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方面达到了最大值。金湖小学五年级的小邓同学不幸得了白血病,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已家徒四壁,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校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的捐款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的爱心之举,他们的自觉行为不能不说是公民教育的必然结果。
冬藏,有机形成社会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有机整合,这样才能发挥“环境育人”的最佳效能。(1)建立公民公共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牵头,社区和家长积极参予和协助。对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做到“日检查、日公布、周汇总、月评比”,对落后人物(家长)与现象给予曝光,对优良少年和家庭给予表扬,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大环境。(2)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组建“环保小卫士”“绿色文明监督岗(员)”“助人小组”等,对学校、社区进行监督、管理,使学生从小养成“我的社区我做主”的主人公民公共意识。(3)家庭、社区要积极配合学校满足学校的教育需求,配合学校的教育行动,维护学校教育的尊严,尽一切可能排除各种干扰,为学校的教育保驾护航,从而形成社会合力。经过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会藏于学生心中,藏于社会之中,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之中。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任重而道远、并且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命运。因此,只有我们重视公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久不衰。
责任编辑 魏文琦
春播,撒下启蒙的种子
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就首先应是那样的人。君不见,在亮着红灯的人行道上,母亲拉着孩子在穿梭的车辆前疾走如飞,丝毫不在乎闯红灯的危险。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一位父亲对约20米以外的天桥熟视无睹,硬拉着孩子横穿马路。生活即教育,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家长能培养出有公共秩序意识的准公民吗?出口成脏的家庭不可能教育出文明的准公民,自私自利的家园浇灌不出大公无私的“花朵”。为了孩子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准公民,家长应注意深入浅出地进行公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启蒙教育。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让和煦温暖的家风使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发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等家庭美德。
夏育,耕耘教育的阵地
学校教育是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利用多渠道开展教育:要求各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记清记牢,做到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各中队因实制宜,召开主题队会,或辩论,或模拟访谈,或进行知识抢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公众假日,开展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出版宣传栏等,激发学生自我培育的兴趣和热情,坚定信心,掌握方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制作有关节目,让广播、电视台、阅览室、电脑室、黑板报和学校网站成为培育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阵地。
我们严格执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计划,并且在每月开设1节专题课、每周开设一节专题晨会课。语、数、外、音、美、信息等学科也蕴含着丰富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内容,我们要求各科任老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关注世界等内容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田野、工厂、军营、社区中去,通过组织公共服务活动和参与公共事务,进行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秋收,收获良好的行为
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也是展示公民素质的大舞台。学生通过学习和体会多种社会角色,更加懂得理解别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归属感,强化了道德情操,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收获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在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培养方面达到了最大值。金湖小学五年级的小邓同学不幸得了白血病,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已家徒四壁,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校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的捐款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的爱心之举,他们的自觉行为不能不说是公民教育的必然结果。
冬藏,有机形成社会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有机整合,这样才能发挥“环境育人”的最佳效能。(1)建立公民公共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牵头,社区和家长积极参予和协助。对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做到“日检查、日公布、周汇总、月评比”,对落后人物(家长)与现象给予曝光,对优良少年和家庭给予表扬,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大环境。(2)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组建“环保小卫士”“绿色文明监督岗(员)”“助人小组”等,对学校、社区进行监督、管理,使学生从小养成“我的社区我做主”的主人公民公共意识。(3)家庭、社区要积极配合学校满足学校的教育需求,配合学校的教育行动,维护学校教育的尊严,尽一切可能排除各种干扰,为学校的教育保驾护航,从而形成社会合力。经过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会藏于学生心中,藏于社会之中,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之中。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任重而道远、并且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命运。因此,只有我们重视公民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久不衰。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