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现状 有效性对策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核心。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关注“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发展。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由此,笔者认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但是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高考压力及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缺乏人文性,难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1.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比较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性教育。这就是所谓的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教学现状。导致这样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较大。尤其是高考压力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学生考试成绩之外的其他教学,也不敢冒险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从而直接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2.考试评价制度不甚合理。
  中国的教育制度历来都是应试教育,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对于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可以称之为“雷声大雨点小”,为何这样说?笔者认为:国家一方面在大力宣传素质教育,鄙视应试教育。但是,在考核评价机制上,仍然应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进行考核,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诚然,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数据,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因为这个过程缓慢,导致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国家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考核基本是空白的。所有的考试制度都是为了分数着想,这就不难分析为何会有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也不难分析为什么学生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之下,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都是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所导致的。
  3.“重理轻文”教学理念的影响。
  一直以来,有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中国“重理轻文”的教学现象,那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在高考的过程中,理科往往都是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学科,而文科如语文,在考试过程中则很难拉开分数上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是偏向理科学习,语文学科学习则长期处于次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能够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已经不错了,还谈什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人文教育缺失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曾经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人在社会生活中到底是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但就笔者本身而言,情商更重要。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这么一个国度,一个人想要获得良好的生活,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这种交往能力则需要在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过程中强化和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那么,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呢?
  1.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抑郁、焦躁的心理现状。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衣食父母”,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面临的困境,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和学生沟通,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强调社会交往能力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2.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虽然高考的压力很大,虽然学生在高一就要开始备考。但是,笔者认为: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一定是每天把学生关在教室就可以实现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适当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这种放松则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强化语文学科教育的人文性。
  3.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必须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强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通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是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应当通过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王长明.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湖北教育,1999(11).
  [2]程红兵,李镇西.关于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通信.语文教学通讯,2000(20).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高考英语题型的改变,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无疑是全新的挑战,因此改革传统套路式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段落开头句的编写及关键词的选择;概要写作的教学实践要考虑到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多样性。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贯穿在长期有意识、有目的的以读促写的课堂当中,让学生真正从怕写到愿写再到会写、悦写。  关键词: 以读促写 读后续写 概要写
摘 要: 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校地共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措施,实践证明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大学侧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实验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着区别,实验教学重在培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卫生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卫生法学》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一、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构建法治
摘 要: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因课时局限和生源特点等情况,传统教学效果不佳。采用案例教学法,立足实践应用性分析典型药物理化性质等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 实践应用性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制备、代谢、构效关系,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与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摘 要: 文章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讲、练、演”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通过实践检验,该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液压与气压传动》 “讲、练、演” 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硬件条
摘 要: 耶律楚材是一位汉化很深的契丹族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碰撞融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其特殊的家世和经历使他具有混融交织的多元文化身份,在诗歌创作上,耶律楚材主张“反对浮华,崇尚古雅”,“追求壮阔,崇尚刚健”,其诗学观亦具有胡汉并重、多元融合的特点。  关键词: 耶律楚材 创作观念 胡汉并重 多元融合  耶律楚材身为政治家、文学家,一生与诗歌为友。虽然他没有留下专门的诗歌理论著述,但是他在许多诗
摘 要: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欣赏、感悟及实践运用能力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高中语文与高职语文最大的区别在于高中语文知识量大、涉及面广、文学性强,而高职语文则在学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文化知识,使得高职毕业的学生具备专业发展所需的语言文字实践运用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从适应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培
摘 要:许多工作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反映仁爱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教学难度大,学生学起来较为吃力,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实际上,这与教师教材整合能力和教学方式方法息息相关。一名优秀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联系新旧知识,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合和拓展。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能由难变易、化被动为主动。本文主要探讨教材整合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及整合思想,广大初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让难教变成好教,难学变为
摘 要: 陈子昂是盛唐气象的引领者,其在唐代有很高的文学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到了明代,陈子昂在文学界的地位一落千丈。目前学界多对陈子昂在唐代的地位进行分析,其在明代的地位明显不及唐代,对这一现象鲜有探讨。作者认为陈子昂在明代的地位远不及唐代高,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陈子昂 唐代 明代 地位  陈子昂开一代之风气,他在《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提倡“汉魏风骨”和“正
摘 要:基于符号学的跨学科性、神秘性及空白空间和不确定性,《达·芬奇密码》一书中以大量的符号为噱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也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达·芬奇密码》中的“符号”系统线索,同时就作者以“符号”为线索进行创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符号学 《达·芬奇密码》 皮尔斯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的创作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不是要传达给读者什么,而是考虑如何向读者传达,写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