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假币一直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开展反假币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发达地区多数城市居民都能够掌握基础的假币辨认方法。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受假币问题的困扰,反假币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次研究中,文章具体探讨了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开展 反假币工作 思考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城市、地区都建立了反假币防线,且反假币的组织机构日趋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地区居民的反假币意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反假币的意识整体较高,假币制售的犯罪分子在城镇地区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被挤压。假币制售的犯罪分子也开始将目标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致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深受其害。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走访了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并针对反假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明确了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提炼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的难点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宣传工作的现状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州市以及自治区都建立了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并且在相关机构的领导之下,由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币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送反假货币知识下乡”“七个一工程”“五进”工程等。在各级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努力之下,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认可。
(二)少数民族地区收缴假币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9年,通过对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进行调研,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公安机关收缴的假币总额超过500万元,占全年区域现金投放总量的0.2%,占全国假币收缴总量的9%。
(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反假币知识的了解情况
实地调研期间,调研人员每走过一个地方,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每次反假币宣传活动现场都聚集了大量闻讯赶来的少数民族群众,他们不仅希望我们能够传授更多识别假币的方法,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假币的辨别,还有部分参与活动的少数民族群众现场拿出自己手中的货币,要求我们帮忙辨认。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进行反假币知识宣传的过程中所覆盖的少数民族地区十分有限,反假货币知识宣传的覆盖面急需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群众的聚居区,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调研显示,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知识的掌握呈现出了“两多两少”的特点:所谓“两多”,即生活在城镇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更多的反假币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也相对较多;所谓“两少”,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所能够接触到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于反假币知识的了解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农村地区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开展存在诸多不足。
(四)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两个网络的实际建设情况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州都落实了反假币两个网络的建设工作,并且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必不可少,各地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授牌建立反假币工作站,同时针对反假币的相关知识选择宣传员,进而有效扩大了反假币宣传工作开展的覆盖面。在区域的反假币工作开展过程中,建设两个网络的积极效益得到充分凸显,反假货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并且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州都加大了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力度,但是相关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表示对于本地区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不满意,一方面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多为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存在差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他们普遍不具备识别汉字的能力,加之宣传时间相对较短,宣传的力度以及深度存在不足[1]。
其次,在实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落实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人员配备不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岗位的配备情况来看,大多都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反假币工作,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假币的职责,但是这部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身兼数职,能够投入到反假币宣传工作中的精力十分有限,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开展效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
(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受害严重
伴随着城市地区反假币宣传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反假币宣传工作开展深度的提升,城镇地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假币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镇地区假币的流通范围持续缩小。而制售假币的犯罪分子也显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开始大幅度地调整假币的投放对象[3]。从年龄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将手中的假币找补给老年人以及孩子,由于老年人的辨识能力十分有限,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因此这两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骗,而相比来说,成年人的社会经验相对丰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假币辨识的能力也往往更强,生活中这部分人群更不容易受骗。而从地域的角度来讲,农村地区则是假幣犯罪重灾区,这也与我们调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在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中,有70%的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表示曾经收过假币。 (三)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反假币知识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约有50%的接受调研的少数民族群众表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反假货币宣传活动,也不知道此类活动的作用。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虽然表示听说过反假币宣传活动,但是自己从未参与过此类活动。另外,在调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群众所掌握的反假币知识也相对较少,能够掌握3—4种以上的辨别假币的方法的少数民族群众仅占不到10%,约有35%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掌握1—2种辨别假币的方法,其他群众基本不具备辨别假币的能力。除此之外,能够掌握辨别假币方法的群众知识来源多数是各地组织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且部分群众是在其他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作以及生活时通过参与反假币宣传的相关活动了解的此类知识,通过本地区组织的反假币宣传相关活动了解此类知识的群众相对较少。也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是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误收了假币,而这些假币被银行没收之后或是被身边人拒收之后掌握的假币辨别方法[4]。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群众在进行假币辨别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通过的都是变色数字、触摸货币纸张的手感以及一些在人民群众内部流传范围较广的方法进行假币的辨别。人民群众常用的假币辨别方法主要包括在纸上或墙上摩擦人民币,若人民币未出现掉色的情况,则说明是假币;通过辨别人民币中间位置的钢印,若通过人民币背面能够清晰地看到钢印的压痕,则说明手中的是真货币,而在透过人民币的背面看不到钢印压痕的情况下,则说明手中的是假货币。从上述案例分析来看,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假币辨别知识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基层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完善和执行。
(四)两个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落实反假币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在两个网络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并没有针对反假币相关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长效宣传机制,因此,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反假币宣传相关工作缺乏足够的配合度,由于在实际落实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社区内部建立专门的工作站,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占用社区的场地以及人员,因此,很多社区不愿意配合此项工作。
其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实际开展配备了一部分义务宣传员,但是工作人员在实际落实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反假货币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两个网络的建设工作只有起步,而缺乏必要的发展。
再次,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自身并没有实现网点的覆盖,因此,多数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都是安排在农村信用社,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宣传活动都仅是在宣传周或是宣传月展开,工作的开展缺乏常规性。且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并不是每个镇以及每个乡都设立了农村信用社网点,宣传工作开展所能够覆盖的范围十分有限。
最后,虽然现阶段一些农村地区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反假币工作站,但是他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很多地区反假币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是银行临时安排承担此项工作,这部分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对反假货币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为一些希望进行假币鉴别的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若一些假货币在鉴别方面存在难度,尤其是在通过人工的方式难以鉴别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鉴定的准确性,则需要配合使用专业的鉴别仪器。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出于经费方面以及宣传员任职时间的考量,个别工作站并没有配备专业仪器。
(五)金融机构柜员假币收缴的积极性不足
个别金融机构在实际进行假币收缴的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现在部分金融机构柜员自身都有揽储的任务,在他们没有完成揽储任务的情况之下,其自身的利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在假币收缴的过程中则非常容易与客户产生纠纷,因此,对于假币的收缴往往采取能躲则躲的态度。其次,针对假币的收缴在银行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有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机构,柜员在进行假币收缴之后通常情况下不会得到任何激励,反而导致他们的工作量增加,在收缴假币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大费口舌为客户进行解释,这也是部分金融机构柜员在面对假币收缴问题的时候选择漠视的重要原因。
(六)反假币机构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配合
反假币机构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的配合度整体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大银行在进行假币收缴的过程中,若被调查的对象自身对于银行的收缴行为存在异议,其有权利向国家授权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进行鉴定,而针对这一规定,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表示不了解,这也是他们不配合反假币机构工作的主要原因。
其次,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误收假币之后,往往会选择将其留在家中或是直接销毁,而很少选择将其递交给公安机关或是银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怕麻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之所以会选择上述处理方法也是因为不了解假币的正确处理方式,而只能采取消极方式处理。
最后,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发现收到假币之后,往往不会直接举报嫌疑人,而是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所收到的假币尽可能地退还给假币的提供者。这也是假币流通过程中追查难度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三、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反假币知识宣传从小做起
为了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面,中国人民银行曾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组织过反假货币知识进校园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这种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依然十分有限,调研显示,其依然存在宣传的覆盖死角。尤其是对于一些所处位置相对偏远的学校来说,金融机构所组织的宣传活动很难做到完全覆盖。因此,鉴于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为了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则可以尝试将反假币宣传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先由教师将识别假货币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則可以将识别假货币的方法教给自己的亲属,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小掌握识别假币的正确方法,同时能够有效扩大宣传的辐射力度,提升反假货币知识宣传的覆盖面。 (二)定期组织反假币联席会议
由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委会乃至是乡镇政府进行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的建设,这项工作需要由基层政府组织的配合,从宣传站的建立,到宣传员的确定,确保反假币宣传工作能够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地开展起来。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下属的金融机构来负责,银行及其下属金融机构要能够为各级工作站提供简易的鉴别仪器,进而有效推动“两个网络”的建设,在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反假币联席会议,确保反假币宣传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变反假币知识宣传方法
在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银行方面以及政府方面需要加强配合力度,积极划拨资金来支持反假币知识宣传的相关工作。可以抽出部分资金来制作一些购物袋以及台历等礼品,将其配给各级反假币工作站,工作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发放给当地居民,在利用这些小礼品开展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能够达到以下两方面的目标:首先,要能够加大反假币知识的宣传范围,提升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其次,要能够使反假币工作站宣传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反假货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来。
(四)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实际情况开展反假币工作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部分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中国人民银行自身在组织宣传反假币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所发放的宣传资料要能够尽量以他们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呈现。针对宣传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文字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地区支行可以申请省会中心支行的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申请,请求帮助,这项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宣传对象能够真正理解宣传的内容,从而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面。
(五)反假币工作开展采取“点菜式”宣传模式
首先,在实际落实反假货币宣传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真正做好真假对比的工作,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都认为单纯讲解真币的特点很难提升他们的货币辨别能力,而通过真假对比的方式则可让他们印象深刻,同时这种宣传方式也有着更高的吸引力,整体宣传效果更好。
其次,在进行反假货币宣传的过程中,针对宣传资料中所使用到的语言也需要注意斟酌,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群众中有21%认为通过观看相应的宣传材料能够帮助他们了解鉴别假币的相关知识。而另外有17%的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宣传资料,因此,看不懂的情况十分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能够根据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材料的印制。因此,在宣传材料的印制过程中以民族语言以及汉语双向呈现最为可靠。而受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宣传材料。
(六)建立完善的反假币奖励机制
针对现阶段金融机构柜员针对假币收缴相关工作缺乏积极性的情况,可以尝试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假币收缴奖励机制,通过对金融机构柜员假币收缴制度的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工作考核,并将相应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的范畴之内,对表现优秀的柜员给予必要的奖励。促使他们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落实假币的收缴,进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假币在市面上的流通,有效减少假币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反假币的相关工作开展,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假币的流通量大幅度减少,但是长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的人民却深受其害,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假币流通的现象更为普遍。因此,为了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做好反假币的相关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华.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以常德为例[J].武汉金融,2019(03):86-87.
[2]刘瑛.反假货币业务现场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陇南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8(36):90+96.
[3]桑田.多民族集聚地区反假币宣传长效机制构建初探[J].时代金融,2006(10):111.
[4]庞福利,于万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假币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3):60-62.
[5]陆连娇.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反假货币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8(S1):55-56.
作者单位:杨生鹏,中国人民银行昭苏县支行;张萌,新疆昭苏县农村商业银行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开展 反假币工作 思考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城市、地区都建立了反假币防线,且反假币的组织机构日趋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地区居民的反假币意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反假币的意识整体较高,假币制售的犯罪分子在城镇地区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被挤压。假币制售的犯罪分子也开始将目标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致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深受其害。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走访了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并针对反假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明确了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提炼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的难点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宣传工作的现状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州市以及自治区都建立了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并且在相关机构的领导之下,由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币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送反假货币知识下乡”“七个一工程”“五进”工程等。在各级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努力之下,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认可。
(二)少数民族地区收缴假币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9年,通过对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进行调研,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公安机关收缴的假币总额超过500万元,占全年区域现金投放总量的0.2%,占全国假币收缴总量的9%。
(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反假币知识的了解情况
实地调研期间,调研人员每走过一个地方,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每次反假币宣传活动现场都聚集了大量闻讯赶来的少数民族群众,他们不仅希望我们能够传授更多识别假币的方法,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假币的辨别,还有部分参与活动的少数民族群众现场拿出自己手中的货币,要求我们帮忙辨认。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进行反假币知识宣传的过程中所覆盖的少数民族地区十分有限,反假货币知识宣传的覆盖面急需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群众的聚居区,由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调研显示,少数民族群众对于反假币知识的掌握呈现出了“两多两少”的特点:所谓“两多”,即生活在城镇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了解更多的反假币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也相对较多;所谓“两少”,主要指的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所能够接触到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于反假币知识的了解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农村地区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开展存在诸多不足。
(四)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两个网络的实际建设情况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州都落实了反假币两个网络的建设工作,并且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必不可少,各地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授牌建立反假币工作站,同时针对反假币的相关知识选择宣传员,进而有效扩大了反假币宣传工作开展的覆盖面。在区域的反假币工作开展过程中,建设两个网络的积极效益得到充分凸显,反假货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并且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反假币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州都加大了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力度,但是相关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表示对于本地区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不满意,一方面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多为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存在差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他们普遍不具备识别汉字的能力,加之宣传时间相对较短,宣传的力度以及深度存在不足[1]。
其次,在实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落实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人员配备不足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岗位的配备情况来看,大多都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反假币工作,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反假币的职责,但是这部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身兼数职,能够投入到反假币宣传工作中的精力十分有限,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开展效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
(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受害严重
伴随着城市地区反假币宣传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反假币宣传工作开展深度的提升,城镇地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假币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镇地区假币的流通范围持续缩小。而制售假币的犯罪分子也显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开始大幅度地调整假币的投放对象[3]。从年龄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将手中的假币找补给老年人以及孩子,由于老年人的辨识能力十分有限,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因此这两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骗,而相比来说,成年人的社会经验相对丰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假币辨识的能力也往往更强,生活中这部分人群更不容易受骗。而从地域的角度来讲,农村地区则是假幣犯罪重灾区,这也与我们调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有着较高的吻合度,在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中,有70%的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表示曾经收过假币。 (三)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反假币知识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约有50%的接受调研的少数民族群众表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反假货币宣传活动,也不知道此类活动的作用。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虽然表示听说过反假币宣传活动,但是自己从未参与过此类活动。另外,在调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群众所掌握的反假币知识也相对较少,能够掌握3—4种以上的辨别假币的方法的少数民族群众仅占不到10%,约有35%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掌握1—2种辨别假币的方法,其他群众基本不具备辨别假币的能力。除此之外,能够掌握辨别假币方法的群众知识来源多数是各地组织的反假币宣传活动,且部分群众是在其他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作以及生活时通过参与反假币宣传的相关活动了解的此类知识,通过本地区组织的反假币宣传相关活动了解此类知识的群众相对较少。也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是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误收了假币,而这些假币被银行没收之后或是被身边人拒收之后掌握的假币辨别方法[4]。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群众在进行假币辨别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通过的都是变色数字、触摸货币纸张的手感以及一些在人民群众内部流传范围较广的方法进行假币的辨别。人民群众常用的假币辨别方法主要包括在纸上或墙上摩擦人民币,若人民币未出现掉色的情况,则说明是假币;通过辨别人民币中间位置的钢印,若通过人民币背面能够清晰地看到钢印的压痕,则说明手中的是真货币,而在透过人民币的背面看不到钢印压痕的情况下,则说明手中的是假货币。从上述案例分析来看,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假币辨别知识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基层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完善和执行。
(四)两个网络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落实反假币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在两个网络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并没有针对反假币相关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长效宣传机制,因此,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反假币宣传相关工作缺乏足够的配合度,由于在实际落实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社区内部建立专门的工作站,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占用社区的场地以及人员,因此,很多社区不愿意配合此项工作。
其次,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实际开展配备了一部分义务宣传员,但是工作人员在实际落实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反假货币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两个网络的建设工作只有起步,而缺乏必要的发展。
再次,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自身并没有实现网点的覆盖,因此,多数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都是安排在农村信用社,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宣传活动都仅是在宣传周或是宣传月展开,工作的开展缺乏常规性。且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并不是每个镇以及每个乡都设立了农村信用社网点,宣传工作开展所能够覆盖的范围十分有限。
最后,虽然现阶段一些农村地区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反假币工作站,但是他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很多地区反假币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都是银行临时安排承担此项工作,这部分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对反假货币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为一些希望进行假币鉴别的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若一些假货币在鉴别方面存在难度,尤其是在通过人工的方式难以鉴别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鉴定的准确性,则需要配合使用专业的鉴别仪器。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出于经费方面以及宣传员任职时间的考量,个别工作站并没有配备专业仪器。
(五)金融机构柜员假币收缴的积极性不足
个别金融机构在实际进行假币收缴的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现在部分金融机构柜员自身都有揽储的任务,在他们没有完成揽储任务的情况之下,其自身的利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在假币收缴的过程中则非常容易与客户产生纠纷,因此,对于假币的收缴往往采取能躲则躲的态度。其次,针对假币的收缴在银行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有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机构,柜员在进行假币收缴之后通常情况下不会得到任何激励,反而导致他们的工作量增加,在收缴假币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大费口舌为客户进行解释,这也是部分金融机构柜员在面对假币收缴问题的时候选择漠视的重要原因。
(六)反假币机构与少数民族群众缺乏配合
反假币机构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的配合度整体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大银行在进行假币收缴的过程中,若被调查的对象自身对于银行的收缴行为存在异议,其有权利向国家授权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进行鉴定,而针对这一规定,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表示不了解,这也是他们不配合反假币机构工作的主要原因。
其次,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误收假币之后,往往会选择将其留在家中或是直接销毁,而很少选择将其递交给公安机关或是银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中“怕麻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之所以会选择上述处理方法也是因为不了解假币的正确处理方式,而只能采取消极方式处理。
最后,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发现收到假币之后,往往不会直接举报嫌疑人,而是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所收到的假币尽可能地退还给假币的提供者。这也是假币流通过程中追查难度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三、少数民族地区反假币工作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反假币知识宣传从小做起
为了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面,中国人民银行曾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组织过反假货币知识进校园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这种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依然十分有限,调研显示,其依然存在宣传的覆盖死角。尤其是对于一些所处位置相对偏远的学校来说,金融机构所组织的宣传活动很难做到完全覆盖。因此,鉴于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为了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则可以尝试将反假币宣传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先由教师将识别假货币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則可以将识别假货币的方法教给自己的亲属,这样的宣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小掌握识别假币的正确方法,同时能够有效扩大宣传的辐射力度,提升反假货币知识宣传的覆盖面。 (二)定期组织反假币联席会议
由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委会乃至是乡镇政府进行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的建设,这项工作需要由基层政府组织的配合,从宣传站的建立,到宣传员的确定,确保反假币宣传工作能够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地开展起来。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下属的金融机构来负责,银行及其下属金融机构要能够为各级工作站提供简易的鉴别仪器,进而有效推动“两个网络”的建设,在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反假币联席会议,确保反假币宣传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变反假币知识宣传方法
在反假币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银行方面以及政府方面需要加强配合力度,积极划拨资金来支持反假币知识宣传的相关工作。可以抽出部分资金来制作一些购物袋以及台历等礼品,将其配给各级反假币工作站,工作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发放给当地居民,在利用这些小礼品开展反假币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能够达到以下两方面的目标:首先,要能够加大反假币知识的宣传范围,提升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其次,要能够使反假币工作站宣传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反假货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来。
(四)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实际情况开展反假币工作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部分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中国人民银行自身在组织宣传反假币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所发放的宣传资料要能够尽量以他们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呈现。针对宣传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文字材料,中国人民银行地区支行可以申请省会中心支行的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申请,请求帮助,这项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宣传对象能够真正理解宣传的内容,从而有效扩大反假币相关知识的宣传面。
(五)反假币工作开展采取“点菜式”宣传模式
首先,在实际落实反假货币宣传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真正做好真假对比的工作,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都认为单纯讲解真币的特点很难提升他们的货币辨别能力,而通过真假对比的方式则可让他们印象深刻,同时这种宣传方式也有着更高的吸引力,整体宣传效果更好。
其次,在进行反假货币宣传的过程中,针对宣传资料中所使用到的语言也需要注意斟酌,从调查样本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群众中有21%认为通过观看相应的宣传材料能够帮助他们了解鉴别假币的相关知识。而另外有17%的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宣传资料,因此,看不懂的情况十分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能够根据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材料的印制。因此,在宣传材料的印制过程中以民族语言以及汉语双向呈现最为可靠。而受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宣传材料。
(六)建立完善的反假币奖励机制
针对现阶段金融机构柜员针对假币收缴相关工作缺乏积极性的情况,可以尝试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假币收缴奖励机制,通过对金融机构柜员假币收缴制度的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工作考核,并将相应的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的范畴之内,对表现优秀的柜员给予必要的奖励。促使他们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落实假币的收缴,进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假币在市面上的流通,有效减少假币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反假币的相关工作开展,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假币的流通量大幅度减少,但是长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的人民却深受其害,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假币流通的现象更为普遍。因此,为了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做好反假币的相关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华.农村反假货币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以常德为例[J].武汉金融,2019(03):86-87.
[2]刘瑛.反假货币业务现场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陇南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8(36):90+96.
[3]桑田.多民族集聚地区反假币宣传长效机制构建初探[J].时代金融,2006(10):111.
[4]庞福利,于万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假币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03):60-62.
[5]陆连娇.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反假货币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8(S1):55-56.
作者单位:杨生鹏,中国人民银行昭苏县支行;张萌,新疆昭苏县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