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师心性的追寻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心性的培养是关乎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教师本身,能否积极主动去追寻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心性,又是教师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追寻教师心性,通过“用思想丰富主体世界”、“用关爱贴近学生内心”、“用真心赢得学生尊重”以及“用实践磨合教师心性”这四个方面呈现教师自身心性追寻的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现状来看,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与初中生年龄特点形成良好的契合,体育活动开展密度较为低下,这给实际的教学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就必须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以此来提升整体性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供与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谈一些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融入到教学中,教与学也在语文教学中有了新的变革,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研究型学习的
1930年,美国一位名叫莫奇里的物理学博士在研究物理的过程中,常常被大量枯燥、烦琐的计算所困扰,为此,他研制了一台模拟工具——微波分析机和一台专用计算机。可这两种机器的运算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相互发展的过程。广义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两个部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活动起组织、引领、辅助作用。下面就教学活动中如何重视“学生活动”,确保教学高效谈一些认识与实践,期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重视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