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为此,为了进一步凸显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生活元素的渗透,深入对接教学内容与生活原型之间的联系,然后巧妙地设计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元素,让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化学,更喜欢探究化学,以此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活;初中化学;魅力;发展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将化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连接,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来探索知识,可以让他们有效地建立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也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联系化学和生活,可以让学生们学到“更有用”的化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从初中化学的教学特征出发,让生活走入课堂,用生活元素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真正让化学彰显其魅力,体现其价值。
一、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教学多脱离实际生活,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需要找到生活与化学知识的串联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对化学知识、规律进行探索,创设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一来,化学课堂将会更具人文性,教学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夏天天气炎热,由于停电冰箱不能运行,小明家刚买的鸡蛋就有好多开始变质。原因是鸡蛋壳的表面有无数的小孔,一些细菌通过这些小孔进入鸡蛋内部,致使鸡蛋变质。播放了这样一个片段后,教师提问学生:“鸡蛋内部的细胞也进行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小孔出来。你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一种保鲜的方法?”接下来,学生们展开交流讨论,结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认为,在该反应中可以生成碳酸钙,分析碳酸钙的性质也可知道,这种生成物是不可溶于水的,而鸡蛋表层附着碳酸钙后,可以防止细菌的进入,从而实现保鲜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将生活中的原型通过视频呈现给学生,而呈现的过程又无形之中把化学问题抛给了学生,将化学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自发思考,学生在深入的思维中加深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挖掘生活元素,提高探究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的主要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外,还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多渠道挖掘生活元素,鼓励学生走入生活中,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进行探索和调查,并进行自发的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有效地提高探究能力,让探究成为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一种习惯、一项技能。
比如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且教师让学生们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提前预习,初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授课前,教师播放了在2014年贵州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的苗寨“久吉村”发生火灾的视频,并展示了这次火災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据。学生们观看该视频后,教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教师说到:“火是我们文明进步的标志,并且它在我们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就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危害。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的例子和火灾的例子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基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了有效的素材,将其融入到了课堂中,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让学生们初步建立了从生活中探索知识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体会化学价值
化学源于生活,但两者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索化学,并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感知化学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生活化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学生开展切合他们实际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活动对接生活,让活动服务教学,最终充分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智力生长。
比如在讲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营养物质在人生命活动中的价值,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将自己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类、汇总。回到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调查情况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明显有偏食的情况。接下来,对蛋白质、糖类、油脂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指出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同时,基于这些内容,教师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健康。最后,教师设计了课外调查活动,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自己亲人和朋友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实践活动让化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并实现了“课上 课下”的有效融合。在探索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进一步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意识。
总而言之,生活化课堂的构成模式并不单一,化学教学也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广大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有效地挖掘生活教学资源,基于化学的教学特征将其融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化学课堂焕发光彩,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生活;初中化学;魅力;发展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将化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连接,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光来探索知识,可以让他们有效地建立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也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联系化学和生活,可以让学生们学到“更有用”的化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从初中化学的教学特征出发,让生活走入课堂,用生活元素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真正让化学彰显其魅力,体现其价值。
一、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教学多脱离实际生活,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需要找到生活与化学知识的串联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对化学知识、规律进行探索,创设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一来,化学课堂将会更具人文性,教学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夏天天气炎热,由于停电冰箱不能运行,小明家刚买的鸡蛋就有好多开始变质。原因是鸡蛋壳的表面有无数的小孔,一些细菌通过这些小孔进入鸡蛋内部,致使鸡蛋变质。播放了这样一个片段后,教师提问学生:“鸡蛋内部的细胞也进行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小孔出来。你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一种保鲜的方法?”接下来,学生们展开交流讨论,结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认为,在该反应中可以生成碳酸钙,分析碳酸钙的性质也可知道,这种生成物是不可溶于水的,而鸡蛋表层附着碳酸钙后,可以防止细菌的进入,从而实现保鲜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将生活中的原型通过视频呈现给学生,而呈现的过程又无形之中把化学问题抛给了学生,将化学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自发思考,学生在深入的思维中加深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挖掘生活元素,提高探究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的主要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外,还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多渠道挖掘生活元素,鼓励学生走入生活中,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进行探索和调查,并进行自发的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有效地提高探究能力,让探究成为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一种习惯、一项技能。
比如在讲解“燃烧和灭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且教师让学生们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提前预习,初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授课前,教师播放了在2014年贵州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的苗寨“久吉村”发生火灾的视频,并展示了这次火災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据。学生们观看该视频后,教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教师说到:“火是我们文明进步的标志,并且它在我们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就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危害。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燃烧的例子和火灾的例子呢?”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基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了有效的素材,将其融入到了课堂中,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让学生们初步建立了从生活中探索知识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体会化学价值
化学源于生活,但两者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索化学,并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感知化学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生活化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组织学生开展切合他们实际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活动对接生活,让活动服务教学,最终充分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智力生长。
比如在讲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营养物质在人生命活动中的价值,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将自己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类、汇总。回到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调查情况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明显有偏食的情况。接下来,对蛋白质、糖类、油脂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指出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同时,基于这些内容,教师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健康。最后,教师设计了课外调查活动,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自己亲人和朋友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实践活动让化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并实现了“课上 课下”的有效融合。在探索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进一步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意识。
总而言之,生活化课堂的构成模式并不单一,化学教学也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广大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有效地挖掘生活教学资源,基于化学的教学特征将其融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化学课堂焕发光彩,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