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一体推进“三不”作为重要方法、重大任务。金堂县坚持从三者内在联系出发,将“不敢”、“不能”、“不想”的理念方法在实践中相互融合、贯通运用,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严厉惩治腐败,把“不敢”的震慑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
不敢腐是“不能”、“不想”的前提。没有严肃惩治作后盾或惩治力度不够,制度规定就会变成“纸老虎”、“稻草人”,教育和监督也失去意义。案件查办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还可以助力“不能”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高压惩治形成的强大震慑,不仅有利于制度刚性执行,又能例证腐败分子必定付出沉重代价,不良作风必然受到严肃处理,筑牢“不想”的堤坝。
近年来,金堂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作风问题必查,持续释放一严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构处置的问题线索不断增加,从2017年的345件增长到2020年的629件,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7%,累计查办案件870件,处分910人。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运用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点穴式”巡察等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持续形成震慑。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督查相结合,深挖细查顶风违纪、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4件70人,全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查处通报一批典型案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先后开展“微腐败”治理、扶贫领域“3+1”专项整治、“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等,累计查处问题325个,问责干部412人,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堵点痛点,开展“纪企面对面·政商心连心”系列活动,助力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查处涉黑涉恶涉毒“保护伞”,严肃问责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
扎紧制度笼子,把“不能”的约束覆盖所有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
不能腐是“不敢”、“不想”的保障。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不仅能遏制腐败增量,还可以为“不敢”、“不想”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不能”建设,增强制度规定和监督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压实政治责任,减少腐败机会,实现长效治理。用制度机制固化警示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成果,能有效增强干部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化风成俗,厚植“不想”的根基。
金堂县始终坚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制度规定,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将有关要求不断细化、具体化,并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落实。
细化管党治党制度。将上级要求与地方实际贯穿到制度建设中,聚焦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检查报告等重点环节,牵头制定乡镇(街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意见,建立个人责任清单、全程记实、定期汇报等9项制度,以制度约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防范重点行业领域廉政风险。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聚焦工程招投标、建筑企业资质、医保基金使用、人防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梳理近年发生的作风和腐败问题,通过扭住问题追根溯源,建立一系列制度机制,防范廉政风险。强化村(社区)一级廉政风险防控,聚焦村公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指导完善资金管理、项目发包、验收评议等制度规定,推动农村专项保障资金更加规范。
健全监督体系。研发大数据精准监督系统,通过采集、整合、对比民生数据,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推动纪检监督与职能监督横向联动、整体发力。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发现问题3269个,收回公租廉租房24套,挽回财政资金52万元。建立《惊堂木》全媒体监督问政平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通过定期曝光、督办热点问题,推动纪检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建立村级廉勤巡访监督机制,分片区设立廉勤巡访监督组,通过每月派单、信息直报、“贴身监督”等方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米”。
筑牢思想防线,让“不想”的自觉真正深入入心、获得认同
“不想”是根本,既是“不敢”、“不能”的目标,又与“不敢”、“不能”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严厉惩治和制度约束只能从客观上减少腐败发生,无法内化为干部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法意识,才能从思想源头消除贪腐之念,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深化“不想”建设,用好典型案例和忏悔录等反面教材,才能更好发挥“不敢”的威慑。在深刻把握干部心理活动和思想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制度机制建设,可以使“不能”建设更深入人心、务实管用。
金堂县将干部思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既抓教育引导又抓氛围营造,从内到外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思想堤坝。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整合运用革命烈士陵园、三烈党史陈列馆、淮州大讲坛等本土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加强党纪国法教育,严明行为底线。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编印《权力任性的代价》、《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读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督导发案单位通过案例剖析会、谈心谈话会等方式,增強以案促改的有效性、针对性。针对新任领导干部、重要岗位干部等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廉政套餐,让警示教育真正触及灵魂、形成震慑。
涵养本土廉洁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推动好家风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积极推动五凤溪家风学院发展,通过“定制课程+特色活动”、“课堂教学+互动体验”等方式,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并与本土孝善文化融合发展,以优良家风带民风、促社风。
作者
金堂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严厉惩治腐败,把“不敢”的震慑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
不敢腐是“不能”、“不想”的前提。没有严肃惩治作后盾或惩治力度不够,制度规定就会变成“纸老虎”、“稻草人”,教育和监督也失去意义。案件查办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还可以助力“不能”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高压惩治形成的强大震慑,不仅有利于制度刚性执行,又能例证腐败分子必定付出沉重代价,不良作风必然受到严肃处理,筑牢“不想”的堤坝。
近年来,金堂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作风问题必查,持续释放一严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构处置的问题线索不断增加,从2017年的345件增长到2020年的629件,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7%,累计查办案件870件,处分910人。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运用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点穴式”巡察等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持续形成震慑。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持日常监督和集中督查相结合,深挖细查顶风违纪、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4件70人,全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查处通报一批典型案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先后开展“微腐败”治理、扶贫领域“3+1”专项整治、“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等,累计查处问题325个,问责干部412人,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堵点痛点,开展“纪企面对面·政商心连心”系列活动,助力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查处涉黑涉恶涉毒“保护伞”,严肃问责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
扎紧制度笼子,把“不能”的约束覆盖所有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
不能腐是“不敢”、“不想”的保障。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不仅能遏制腐败增量,还可以为“不敢”、“不想”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不能”建设,增强制度规定和监督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压实政治责任,减少腐败机会,实现长效治理。用制度机制固化警示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成果,能有效增强干部遵纪守法意识,推动化风成俗,厚植“不想”的根基。
金堂县始终坚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制度规定,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将有关要求不断细化、具体化,并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落实。
细化管党治党制度。将上级要求与地方实际贯穿到制度建设中,聚焦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检查报告等重点环节,牵头制定乡镇(街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意见,建立个人责任清单、全程记实、定期汇报等9项制度,以制度约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防范重点行业领域廉政风险。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聚焦工程招投标、建筑企业资质、医保基金使用、人防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梳理近年发生的作风和腐败问题,通过扭住问题追根溯源,建立一系列制度机制,防范廉政风险。强化村(社区)一级廉政风险防控,聚焦村公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指导完善资金管理、项目发包、验收评议等制度规定,推动农村专项保障资金更加规范。
健全监督体系。研发大数据精准监督系统,通过采集、整合、对比民生数据,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推动纪检监督与职能监督横向联动、整体发力。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发现问题3269个,收回公租廉租房24套,挽回财政资金52万元。建立《惊堂木》全媒体监督问政平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通过定期曝光、督办热点问题,推动纪检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建立村级廉勤巡访监督机制,分片区设立廉勤巡访监督组,通过每月派单、信息直报、“贴身监督”等方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米”。
筑牢思想防线,让“不想”的自觉真正深入入心、获得认同
“不想”是根本,既是“不敢”、“不能”的目标,又与“不敢”、“不能”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严厉惩治和制度约束只能从客观上减少腐败发生,无法内化为干部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法意识,才能从思想源头消除贪腐之念,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深化“不想”建设,用好典型案例和忏悔录等反面教材,才能更好发挥“不敢”的威慑。在深刻把握干部心理活动和思想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制度机制建设,可以使“不能”建设更深入人心、务实管用。
金堂县将干部思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使命,既抓教育引导又抓氛围营造,从内到外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思想堤坝。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整合运用革命烈士陵园、三烈党史陈列馆、淮州大讲坛等本土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加强党纪国法教育,严明行为底线。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编印《权力任性的代价》、《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读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督导发案单位通过案例剖析会、谈心谈话会等方式,增強以案促改的有效性、针对性。针对新任领导干部、重要岗位干部等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廉政套餐,让警示教育真正触及灵魂、形成震慑。
涵养本土廉洁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推动好家风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积极推动五凤溪家风学院发展,通过“定制课程+特色活动”、“课堂教学+互动体验”等方式,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并与本土孝善文化融合发展,以优良家风带民风、促社风。
作者
金堂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