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三)——其他恶性肿瘤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BT的临床资料,加之作者及作者单位相关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方案,希望为国内同行提供可靠参考,以期为BT发展助力。本篇主要探讨软组织肉瘤、皮肤恶性肿瘤、儿童肿瘤、孤立性转移淋巴结的BT。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及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原代培养RA-FLS,不同浓度罗格列酮(0、5、10、15、20 μmol/L)干预3 d,检测罗格列酮对RA-FLS增殖及RANKL、骨保护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0、15、20 μmol/L罗格列酮对RA-FLS p-ERK、p-p38、p-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诊急救,特别是院前急救越来越受重视,而一个敏捷、高效的急救体系,可使急危重症患者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作为一线急救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不同
纳米技术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纳米材料中金纳米颗粒由于低毒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增强的穿透滞留效应等独特优势在肿瘤诊断、成像、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可作为理想的放射增敏剂,研究其在体内、外放射增敏作用将对纳米医学的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穿刺及导管等介入技术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或采取活体标本进行病变的性质诊断[1].在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中,目前应用最多的影像监视设备还是各种医用X射线装置,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由于开展介入工作时,医务工作人员需要近台操作,且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他们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通常较高.已有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使用不合适的X射线装置或操作不
1病历摘要患者女,55岁,因胸闷2个月余就诊。既往史:5年前行子宫肿瘤切除术,病理不祥。2006年9月15日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多发小结节,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4R、10R、5、7区)
目的研究中国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的基因突变,为产前基因诊断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对1例MPSⅡ患儿及其父母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exons 9,3,8,进行突变检测,并对PCR-DHPLC检出的突变样品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经PCR-DHPLC分析,发现患儿的IDS基因exon 9有明显异常峰形;D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出现流感样症状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首诊工作、推进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7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平喘、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赵云龙,1963年出生,黑龙江伊春市人。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黑龙江省水彩画会秘书长、东北三省水彩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