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用生态的观点审视体育课堂教学,从优化场地布置、应用现代技术、改善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研究有利于体育课堂生态的管理策略,提升体育课堂生态管理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化体育课堂保驾护航。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 生态管理 策略
[作者简介]朱建国(1970- ),男,江苏南通人,淮海工学院体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淮海工学院哲学社会课题“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20090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87-02
自新课改以来,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组织结构、教学物质设施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并在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在改革中,体育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失调现象,也使得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体育课堂生态管理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一、优化场地布置,提高体育课堂环境的文化品位
操场或体育馆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体育各项目的技能以及课外锻炼身体等都在这些场所完成。因此操场或体育馆的结构规划以及软件设置都应根据不同项目之间的特点,本着学习与健康、娱乐与放松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教学之间的和谐并存的基本原则,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质量,提升教学环境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
1.体育场馆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尽可能消除噪音的干扰。空气是否清洁或有无毒害成分,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光线或照明的不良,会弱化学生的参与兴奋度、减退动作的精确度及成功率、造成运动性受伤情况增多等现象。所以,体育教育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运动训练环境的空气卫生状况,为教学创造一个清洁的空气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保证运动场馆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发挥。
2.学生队列的编排应符合灵活多变的原则。队列的编排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学生队列的编排应符合灵活多变的原则,因课而异,因过程而变的优化组合。传统的队形只适合教师发送信息,不适合学生接受信息,即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教师→学生)和改进的双向模式(教师→←学生),它最大限度地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削弱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运用队形的编排,灵活转换不同的课堂队形,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交流,通过交流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奋性。例如,形象地讲解游戏规则,可以分组围成“O”形,在纠正错误时可以变换为“U”形,在讲解技巧时可以呈“田”或“日”字形,等等。
3.体育场馆布置凸显高品位的文化气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需要结合体育场馆的合理规划与布置,凸显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班级体育文化。它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体育场馆的各个空间,通过面与点、墙体文化等的结合,吸引学生的视线,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同时在班级中能够形成良好文化心理环境,实现预期目标。
二、应用现代技术,形成创新实践的体育课堂环境
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体育课堂,凸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挖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理念。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全面落实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要从培养学生“三基”理念转变以学生身心健康为重点的教育观;从只注重运动技能的灌输转变为以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相匹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活用教学方法,更多吸引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参与热情与亲身实践的教学观,全面贯彻落实轻学分重素质、弱竞技强健身、减难度增终身实用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丰富而不“乱”。体育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果上大学时的教学方法与高中或初中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也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现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体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现代技术走进课堂的有利条件下,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熟悉的一大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体育工作者不能凭着感觉而来,需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并且在重视师生三维多边互助活动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电脑录像分析等直观性比较强的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丰富而不“乱”的效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磨合,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主线,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代体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的就是挖掘体育课堂教学的一切元素,为学生创设出最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体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新的教学理念、体育空间与体育项目之间的协调、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等综合条件,启迪学生思维,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三、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与效果。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多边活动过程,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而是体育知识与技能信息的传递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改善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三维人际关系,有利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尤其对胆子小、运动基础差的学生,运用学生、师生之间的帮扶、帮带、辅助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上课,没有拘束与压力,没有害羞与嘲笑,使他们心中充满自信,能够在运动中尽情地表现自我,在表现中提升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定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升华,促进学生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在这种环境中学习。
四、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和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兴趣、情感、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学生兴趣,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体育课,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发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形成用兴趣促学习,以学习形成兴趣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2.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随着现阶段体育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推出,体育课形式的不断丰富,各校需要依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其教学资源、教学群体、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有利于学校体育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目前,也有不少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是否适合本校的发展,还需要体育管理者进行实践。没有固定、完美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的是适合、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学校的场馆、设施、器械以及师资情况、学生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出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即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所使用的学习材料选择、设计的策略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注重分清学生整体素质的差异是否由先天素质或后天关系形成的,要善于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注重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有策略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运能技能,培养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1.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营造课堂心理环境。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尤其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心态,更能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致。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营造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伴随着积极的心态、丰富的情感体验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特征。
2.挖掘课堂教学情境,善于启发诱导。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认知背景,是为学生学好、喜欢学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服务的。现阶段随着体育课堂目标的多元化,体育课程的逐渐开放,使大部分师生间情感、信息的交流比较缺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出现“跟风”现象,甚至只为拿学分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技能程度的信息,教学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体育教材、场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能够吸引、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更多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参与度。体育运动是集体性的运动,它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该特点,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多边关系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可以达到交流、实践、创新等多赢效果。再加上人的深层需要里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学生获得教师的赏识与肯定,就会产生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增强求知欲等心理,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营造组组间、人人间的激励竞争的局面,更多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欢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利地推动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提升体育课堂生态管理效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系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等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漫长的过程,具体操作时还需依据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协调各因子之间的最优化关系,使其形成合力,共同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化体育课堂保驾护航,达到学生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魏保全.创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J].河南教育,2005(7).
[4]张英.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7(4).
[5]陈进华.略论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06(6).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 生态管理 策略
[作者简介]朱建国(1970- ),男,江苏南通人,淮海工学院体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淮海工学院哲学社会课题“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20090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87-02
自新课改以来,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组织结构、教学物质设施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并在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在改革中,体育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失调现象,也使得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体育课堂生态管理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一、优化场地布置,提高体育课堂环境的文化品位
操场或体育馆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体育各项目的技能以及课外锻炼身体等都在这些场所完成。因此操场或体育馆的结构规划以及软件设置都应根据不同项目之间的特点,本着学习与健康、娱乐与放松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教学之间的和谐并存的基本原则,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质量,提升教学环境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
1.体育场馆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尽可能消除噪音的干扰。空气是否清洁或有无毒害成分,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光线或照明的不良,会弱化学生的参与兴奋度、减退动作的精确度及成功率、造成运动性受伤情况增多等现象。所以,体育教育者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运动训练环境的空气卫生状况,为教学创造一个清洁的空气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保证运动场馆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发挥。
2.学生队列的编排应符合灵活多变的原则。队列的编排是通过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学生队列的编排应符合灵活多变的原则,因课而异,因过程而变的优化组合。传统的队形只适合教师发送信息,不适合学生接受信息,即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教师→学生)和改进的双向模式(教师→←学生),它最大限度地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削弱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体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运用队形的编排,灵活转换不同的课堂队形,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交流,通过交流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奋性。例如,形象地讲解游戏规则,可以分组围成“O”形,在纠正错误时可以变换为“U”形,在讲解技巧时可以呈“田”或“日”字形,等等。
3.体育场馆布置凸显高品位的文化气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需要结合体育场馆的合理规划与布置,凸显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班级体育文化。它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体育场馆的各个空间,通过面与点、墙体文化等的结合,吸引学生的视线,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同时在班级中能够形成良好文化心理环境,实现预期目标。
二、应用现代技术,形成创新实践的体育课堂环境
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体育课堂,凸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挖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理念。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课程改革需要体育教师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全面落实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要从培养学生“三基”理念转变以学生身心健康为重点的教育观;从只注重运动技能的灌输转变为以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相匹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活用教学方法,更多吸引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参与热情与亲身实践的教学观,全面贯彻落实轻学分重素质、弱竞技强健身、减难度增终身实用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丰富而不“乱”。体育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果上大学时的教学方法与高中或初中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也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现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体育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现代技术走进课堂的有利条件下,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熟悉的一大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体育工作者不能凭着感觉而来,需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并且在重视师生三维多边互助活动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电脑录像分析等直观性比较强的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丰富而不“乱”的效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磨合,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主线,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代体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的就是挖掘体育课堂教学的一切元素,为学生创设出最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体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新的教学理念、体育空间与体育项目之间的协调、多样化体育教学模式等综合条件,启迪学生思维,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三、改善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与效果。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多边活动过程,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而是体育知识与技能信息的传递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改善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三维人际关系,有利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尤其对胆子小、运动基础差的学生,运用学生、师生之间的帮扶、帮带、辅助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上课,没有拘束与压力,没有害羞与嘲笑,使他们心中充满自信,能够在运动中尽情地表现自我,在表现中提升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定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自我价值的升华,促进学生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在这种环境中学习。
四、突出学生主体,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和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兴趣、情感、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学生兴趣,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体育课,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发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形成用兴趣促学习,以学习形成兴趣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2.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随着现阶段体育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各种新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推出,体育课形式的不断丰富,各校需要依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其教学资源、教学群体、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有利于学校体育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目前,也有不少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体育教学中,是否适合本校的发展,还需要体育管理者进行实践。没有固定、完美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的是适合、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学校的场馆、设施、器械以及师资情况、学生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出最优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即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所使用的学习材料选择、设计的策略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注重分清学生整体素质的差异是否由先天素质或后天关系形成的,要善于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注重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有策略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运能技能,培养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1.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营造课堂心理环境。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尤其体育教师,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心态,更能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致。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营造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伴随着积极的心态、丰富的情感体验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特征。
2.挖掘课堂教学情境,善于启发诱导。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认知背景,是为学生学好、喜欢学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服务的。现阶段随着体育课堂目标的多元化,体育课程的逐渐开放,使大部分师生间情感、信息的交流比较缺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出现“跟风”现象,甚至只为拿学分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技能程度的信息,教学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体育教材、场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能够吸引、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更多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参与度。体育运动是集体性的运动,它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该特点,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多边关系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可以达到交流、实践、创新等多赢效果。再加上人的深层需要里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学生获得教师的赏识与肯定,就会产生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增强求知欲等心理,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营造组组间、人人间的激励竞争的局面,更多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欢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利地推动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提升体育课堂生态管理效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系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等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漫长的过程,具体操作时还需依据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协调各因子之间的最优化关系,使其形成合力,共同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化体育课堂保驾护航,达到学生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魏保全.创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J].河南教育,2005(7).
[4]张英.体育环境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7(4).
[5]陈进华.略论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