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看到“蜀山晓照”这四个字时,请轻轻地闭上双眼,你的脑海会呈现出何种意境?层峦叠嶂,氤氲缥缈,霞光四射,如梦如幻,仙境一般……大气磅礴之中略带静水流深的雅致,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或者是一本游记随笔书,然而却都不是,而是一间绘画工作室,寄情于山水之间,梦想于田园风光,归宿于鸟语花香,它的主人就是本期《艺术品》栏目的主角——当代实力派青年女画家赵晓照。
赵晓照是一位热爱简单生活的画家。在樸素洒脱的性格之中把自己的生命活得真实,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或旅游探险,游山玩水;或闭门深闺,静心研读;或灵感来袭,挥毫泼墨。总之,她寄情笔墨,写山写水写真性情。
因为热爱,画画成一生的选择
6月22日,《理财》杂志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唐人街文化广场的蜀山晓照工作室,见到了这位浓眉大眼、笑容可掬、长发飘飘的美女画家赵晓照。
在赵晓照的蜀山晓照绘画工作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清新自然,墨香四溢,布局完美:一边是以种植的红薯作为盆景,装扮画室,郁郁葱葱,别具一格;另一边是莲花台的鱼池景观,流泉叮咚,相得益彰。
进入工作室,映入记者眼帘的两面墙壁上布置整齐的扇面,画面别致,题材不一,有梅花、墨竹、松鹤,也有樱桃、枇杷、金鱼,还有山川美景、江南水乡。
赵晓照告诉《理财》杂志记者:“这是我今年正在举办的一个扇面小品展,扇子的一面是小品绘画,另一面是书法,这样的展览每年盛夏时节都会举办一次,把创作灵感呈现到扇面的同时,也供收藏爱好者把玩。”
赵晓照是重庆人,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心直口快,思维活跃,在谈到自己的绘画生涯和创作理念时,滔滔不绝,老师、学习、写生、创作等画面立刻呈现在眼前,记忆犹新,就像过电影一样,带着自豪感讲述她的艺术之路。
赵晓照从小在大家庭长大,做中医的姥爷喜欢写毛笔字,并且写得很好,在老人家的熏陶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她也开始喜欢写写画画,喜欢姥爷房间的墨香和老人家的那些古书,在喜欢和执着的碰撞下,绘画成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成了一名职业画家。
幸运的是,中学的第一堂美术课,赵晓照的启蒙老师邓力第一次为她诠释了美的定义:健康干净朴素自然就是美,就像这位女同学——老师手指着赵晓照——就要这样漂亮好看。自此,赵晓照对美的审视有了标准:健康的生命本真就是美,简单就是美,朴素自然就是美。就如老师的生活:画画教学美食家庭,生命充实简单,本真的美。
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赵晓照考入重庆市工艺美术职业高中,又一次的幸运。因为高中与四川美术学院毗邻,近水楼台,有机会常常得到如马一平老师、赵青老师等四川美术学院老师对基础专业的指点。她告诉《理财》杂志记者:“那时候的老师对热爱艺术的学生的教导是真诚而无私的,不需要交纳高昂的学费,只要真心热爱,老师就会毫无保留地教授提拔。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最后,她如愿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在这殿堂般的艺术学府,每一位老师对艺术的态度都是那么认真执着,但是又各有个性。学院的展厅长年展览不停,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震撼丰富着她生命的每一天。
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是四川美术学院每学期的必修课。赵晓照坚持到自然中去看去触摸去感受体验探索,在亲身经历中真正地领略大自然的壮阔包容与大美:三峡有她的足迹,神女峰下有她的身影,要亲身感受真山真水的实景,才能画出丰满的画面,把感情融入其中,才有神韵。
人生每一步,都是美的记忆
从学校走进社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喜欢自由不受约束的赵晓照体验尝试了许多与美有关的工作,但练字、画画、读书始终是她生活的重点。
“走的每一步都是人生当中美好的记忆,人生体验、内心感受,都可以让你的眼界大开。”赵晓照说,“读书、写字、画画、喝茶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现在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只是追求一种简单美好的生活,文人的生活,慢生活。”
幸运的赵晓照,似乎每个人生的路口都有位智者在等着引领她走出迷茫。这一次,是同样热爱艺术并且一生执着追求独立个性艺术语言的老一辈中原艺术家——陈发源老先生。
师傅对艺术的真与执着,深深地震撼了她,让她重新审视和认识规划了自己职业的道路。尊重传统,在传统中吸取养料,在书法、诗歌、戏曲、佛学、道学、禅学……一切自然之道中去寻找自己的语言。“所有美的好的,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习惯的,皆可为我所用。要打破所有阻碍表现美的藩篱,去获取自己想要的。”陈发源老师亦常对她说,“像不像我没关系不重要,关键得有自己的个性。”
赵晓照热爱自然山川,把爬山登峰和作画结合在一起。她告诉《理财》杂志记者:“学书学画,亦当‘游于艺,止于嬉’,每个字每根线条皆有个性和生命力。书与画这条路是孤独而愉悦的过程,和旅行时登临每座山的峰顶一样开心满足幸福,这种快乐无法与从未体验过的人分享。画一幅画,似专注于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情感体验只有到过的人才能有强烈的共鸣,心向往之人才会心生喜悦。”
功夫在画外,坚持读书练字
功夫在画外,修养在前,绘画在后。陆俨少说过,画家有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读书能确立画家的精神和气象,不可缺;剩下六分功夫,写、画各占一半,且写先于画。
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类纸媒的赵晓照,这些年更是钻研了大量的美学国学,从古典戏曲音乐到佛道禅学等,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功夫在画外”的深层含义,更体会到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探索各家不同画法画技的同时,赵晓照加强练习书法,并将书法用笔和自己的绘画融为一体。
元代赵孟頫在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说的就是书画同源的道理。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书法以具有很强抽象性的汉字作为基础,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其特有的富有抽象性的线条艺术。
赵晓照表示,书与画都是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和宣泄感情的工具,是书画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是有“心”之物。书画本是同源,缺了书法,就如同画没有骨骼、脉络。
自唐代以来,每一个阶段的绘画在用线方面大都是建立在书法发展的基础之上。例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金农、赵之谦,20世纪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除绘画成就之外,大都在书法方面有不俗造诣。这就是赵晓照在绘画中追求古法的道理。
绘画追求的是生命的一种“真”,这种真是心灵的意境,留白的韵味,即“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纵观赵晓照的绘画作品,青山绿水的山水画,突出绿色为主色调;四季瓜果跃然纸上,一派田园风光等等,这些都与她儿时的记忆有很大关系。赵晓照说:“我的家乡每个季节所见皆以绿色为基调:村庄、田野、远山。‘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家乡寻常的风景,亦是画中之景。”所以,对家乡的怀念便成了她山水画的绿色基调:苍茫的绿林山川,静静的河流,溪畔饮水的幼鹿,仿佛就是《诗经》原野中的食萍之鹿。
目前,赵晓照就是这样勤奋研习,简单生活。晓照工作室成了她的桃花源:读书、写字、画画、种花养草。偶有友人到访,三两个小菜浅酌对饮,酒至半酣泡一壶酽茶,听一曲“幽玄”,可赏花,可聊天,可切磋,可共鸣,没有束缚,自由自在,痛快妙哉。(由翰宝斋推荐)
赵晓照是一位热爱简单生活的画家。在樸素洒脱的性格之中把自己的生命活得真实,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或旅游探险,游山玩水;或闭门深闺,静心研读;或灵感来袭,挥毫泼墨。总之,她寄情笔墨,写山写水写真性情。
因为热爱,画画成一生的选择
6月22日,《理财》杂志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唐人街文化广场的蜀山晓照工作室,见到了这位浓眉大眼、笑容可掬、长发飘飘的美女画家赵晓照。
在赵晓照的蜀山晓照绘画工作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清新自然,墨香四溢,布局完美:一边是以种植的红薯作为盆景,装扮画室,郁郁葱葱,别具一格;另一边是莲花台的鱼池景观,流泉叮咚,相得益彰。
进入工作室,映入记者眼帘的两面墙壁上布置整齐的扇面,画面别致,题材不一,有梅花、墨竹、松鹤,也有樱桃、枇杷、金鱼,还有山川美景、江南水乡。
赵晓照告诉《理财》杂志记者:“这是我今年正在举办的一个扇面小品展,扇子的一面是小品绘画,另一面是书法,这样的展览每年盛夏时节都会举办一次,把创作灵感呈现到扇面的同时,也供收藏爱好者把玩。”
赵晓照是重庆人,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心直口快,思维活跃,在谈到自己的绘画生涯和创作理念时,滔滔不绝,老师、学习、写生、创作等画面立刻呈现在眼前,记忆犹新,就像过电影一样,带着自豪感讲述她的艺术之路。
赵晓照从小在大家庭长大,做中医的姥爷喜欢写毛笔字,并且写得很好,在老人家的熏陶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她也开始喜欢写写画画,喜欢姥爷房间的墨香和老人家的那些古书,在喜欢和执着的碰撞下,绘画成了她一生追求的事业,成了一名职业画家。
幸运的是,中学的第一堂美术课,赵晓照的启蒙老师邓力第一次为她诠释了美的定义:健康干净朴素自然就是美,就像这位女同学——老师手指着赵晓照——就要这样漂亮好看。自此,赵晓照对美的审视有了标准:健康的生命本真就是美,简单就是美,朴素自然就是美。就如老师的生活:画画教学美食家庭,生命充实简单,本真的美。
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赵晓照考入重庆市工艺美术职业高中,又一次的幸运。因为高中与四川美术学院毗邻,近水楼台,有机会常常得到如马一平老师、赵青老师等四川美术学院老师对基础专业的指点。她告诉《理财》杂志记者:“那时候的老师对热爱艺术的学生的教导是真诚而无私的,不需要交纳高昂的学费,只要真心热爱,老师就会毫无保留地教授提拔。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最后,她如愿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在这殿堂般的艺术学府,每一位老师对艺术的态度都是那么认真执着,但是又各有个性。学院的展厅长年展览不停,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震撼丰富着她生命的每一天。
艺术来源于生活,写生是四川美术学院每学期的必修课。赵晓照坚持到自然中去看去触摸去感受体验探索,在亲身经历中真正地领略大自然的壮阔包容与大美:三峡有她的足迹,神女峰下有她的身影,要亲身感受真山真水的实景,才能画出丰满的画面,把感情融入其中,才有神韵。
人生每一步,都是美的记忆
从学校走进社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喜欢自由不受约束的赵晓照体验尝试了许多与美有关的工作,但练字、画画、读书始终是她生活的重点。
“走的每一步都是人生当中美好的记忆,人生体验、内心感受,都可以让你的眼界大开。”赵晓照说,“读书、写字、画画、喝茶一直都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现在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只是追求一种简单美好的生活,文人的生活,慢生活。”
幸运的赵晓照,似乎每个人生的路口都有位智者在等着引领她走出迷茫。这一次,是同样热爱艺术并且一生执着追求独立个性艺术语言的老一辈中原艺术家——陈发源老先生。
师傅对艺术的真与执着,深深地震撼了她,让她重新审视和认识规划了自己职业的道路。尊重传统,在传统中吸取养料,在书法、诗歌、戏曲、佛学、道学、禅学……一切自然之道中去寻找自己的语言。“所有美的好的,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习惯的,皆可为我所用。要打破所有阻碍表现美的藩篱,去获取自己想要的。”陈发源老师亦常对她说,“像不像我没关系不重要,关键得有自己的个性。”
赵晓照热爱自然山川,把爬山登峰和作画结合在一起。她告诉《理财》杂志记者:“学书学画,亦当‘游于艺,止于嬉’,每个字每根线条皆有个性和生命力。书与画这条路是孤独而愉悦的过程,和旅行时登临每座山的峰顶一样开心满足幸福,这种快乐无法与从未体验过的人分享。画一幅画,似专注于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情感体验只有到过的人才能有强烈的共鸣,心向往之人才会心生喜悦。”
功夫在画外,坚持读书练字
功夫在画外,修养在前,绘画在后。陆俨少说过,画家有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读书能确立画家的精神和气象,不可缺;剩下六分功夫,写、画各占一半,且写先于画。
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类纸媒的赵晓照,这些年更是钻研了大量的美学国学,从古典戏曲音乐到佛道禅学等,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功夫在画外”的深层含义,更体会到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探索各家不同画法画技的同时,赵晓照加强练习书法,并将书法用笔和自己的绘画融为一体。
元代赵孟頫在他的作品《秀石疏林图》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说的就是书画同源的道理。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书法以具有很强抽象性的汉字作为基础,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其特有的富有抽象性的线条艺术。
赵晓照表示,书与画都是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和宣泄感情的工具,是书画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是有“心”之物。书画本是同源,缺了书法,就如同画没有骨骼、脉络。
自唐代以来,每一个阶段的绘画在用线方面大都是建立在书法发展的基础之上。例如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金农、赵之谦,20世纪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除绘画成就之外,大都在书法方面有不俗造诣。这就是赵晓照在绘画中追求古法的道理。
绘画追求的是生命的一种“真”,这种真是心灵的意境,留白的韵味,即“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纵观赵晓照的绘画作品,青山绿水的山水画,突出绿色为主色调;四季瓜果跃然纸上,一派田园风光等等,这些都与她儿时的记忆有很大关系。赵晓照说:“我的家乡每个季节所见皆以绿色为基调:村庄、田野、远山。‘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家乡寻常的风景,亦是画中之景。”所以,对家乡的怀念便成了她山水画的绿色基调:苍茫的绿林山川,静静的河流,溪畔饮水的幼鹿,仿佛就是《诗经》原野中的食萍之鹿。
目前,赵晓照就是这样勤奋研习,简单生活。晓照工作室成了她的桃花源:读书、写字、画画、种花养草。偶有友人到访,三两个小菜浅酌对饮,酒至半酣泡一壶酽茶,听一曲“幽玄”,可赏花,可聊天,可切磋,可共鸣,没有束缚,自由自在,痛快妙哉。(由翰宝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