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为确保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质量,本文将针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084-01
物理课程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学科具备理论知识多、计算量大等特点,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来说,若教师不能结合新课程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出改革,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1]。
1 适当引入情境教学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物理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等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依照课本来进行讲解,学生很有可能出现难以理解或兴趣降低等状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物理教材改版之后已经对原有的知识编排方式做出了一定改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则应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引入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加速度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入相关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一台轿车从起步到达到50 km/h需要耗费10秒钟,而列车从起步加速到这一速度则需要300秒,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哪一辆车的速度增加较快?两辆车平均每秒速度增加多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地讨论之后,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例子进行思考,并在班级中讲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得到很大激发,同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初步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过程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
2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则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结合现状来说,大部分物理实验课程都是依照既定内容来展开的,学生只能依照现有的实验步骤来进行操作,创新性非常差的学生探究意识也难以得到激发。针对这样的问题,物理教师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開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为例,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在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才能说明机械能守恒?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联系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结合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计算方法,实验探究过程中,只需要对物体下落过程中某一时刻的高度和速度进行测量即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对实验原理、步骤等进行研究,学生在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将能结合自己的思维来完成这一实验,进而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3]。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平时课堂表现比较积极的少部分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导致班级内出现两级分化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整体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问题,物理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则主要起辅助作用。针对这样的要求,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活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针对超重和失重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对自己在体重计上下蹲和起立时的示数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地进行记录。在课堂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自主的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对体重计示数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并讨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物理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疑问点进行记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能更好的与学生展开交流,物理课程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能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总的来说,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特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物理教学能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德阳,刘晓岩.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
[2]胡燕.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7(11).
[3]蔡毅.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084-01
物理课程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学科具备理论知识多、计算量大等特点,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来说,若教师不能结合新课程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出改革,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1]。
1 适当引入情境教学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物理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等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依照课本来进行讲解,学生很有可能出现难以理解或兴趣降低等状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物理教材改版之后已经对原有的知识编排方式做出了一定改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师则应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引入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加速度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入相关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一台轿车从起步到达到50 km/h需要耗费10秒钟,而列车从起步加速到这一速度则需要300秒,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哪一辆车的速度增加较快?两辆车平均每秒速度增加多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地讨论之后,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例子进行思考,并在班级中讲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得到很大激发,同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初步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过程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
2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则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主要途径。结合现状来说,大部分物理实验课程都是依照既定内容来展开的,学生只能依照现有的实验步骤来进行操作,创新性非常差的学生探究意识也难以得到激发。针对这样的问题,物理教师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開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为例,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在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才能说明机械能守恒?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联系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结合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计算方法,实验探究过程中,只需要对物体下落过程中某一时刻的高度和速度进行测量即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对实验原理、步骤等进行研究,学生在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将能结合自己的思维来完成这一实验,进而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3]。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之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平时课堂表现比较积极的少部分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会导致班级内出现两级分化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整体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问题,物理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则主要起辅助作用。针对这样的要求,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教学活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针对超重和失重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对自己在体重计上下蹲和起立时的示数情况进行观察,并详细地进行记录。在课堂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自主的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对体重计示数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并讨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物理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疑问点进行记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能更好的与学生展开交流,物理课程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能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总的来说,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特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物理教学能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德阳,刘晓岩.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6).
[2]胡燕.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7(11).
[3]蔡毅.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