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茶:一键连茶山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互联网+创业+众筹,集所有热门标签于一身的茶家姑娘王晓湘,无疑是校园里现象级的人物。甫一毕业就豪迈地宣布要做世界最大的茶山供应商。90后姑娘王晓湘的创业故事,是新媒体时代一时的眼球红利?或是90后打破套路的壮举?目前来看定义成功还为时尚早,王晓湘和她年轻的团队仍在探索的路上,我们讲讲路上的故事。
  2014年7月,一年毕业季,当大部分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应付考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国际新闻专业的王晓湘,已是筹得10万资金,拥有8个合伙人、66个股东的“不知名茶”团队的创始人。大学时将自家茶叶卖遍京城,刚毕业通过众筹拿到第一桶金,还豪迈地要做世界最大的茶山供应商。这傲人成绩背后,是传统茶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的强势碰撞?是90后敢想敢做的创举?亦或只是有些人质疑的博人眼球的昙花一现?
  茶山姑娘来找茶
  


  王晓湘和印象中的南方姑娘不同,利落大方,也许是名字里带一个“湘”字,颇有点儿辣劲。自小儿长在茶山,对和茶有关的一切熟稔无比,喝一杯茶,她能品出它的种类、产地,甚至连它采摘的时间、天气和采摘者的装备都能尝出来。王晓湘敢想敢做,从大二开始她就跑遍京城茶叶市场,带着自家茶叶挨家泡给茶商喝,北京最大的茶叶市场——马连道茶城的5000多家茶商,就有3000多家跟她喝过茶。王晓湘通过卖茶叶,结识不少茶商,实现经济自由,也为后来的创业之路,做了铺陈。
  推广自家茶叶外,王晓湘还在不大的校园空间里动了心思。学校附近的餐厅,在非用餐时间段,显得十分冷清,她和同学看准了这阙空白,找餐厅老板洽谈,将七八家餐厅的闲置时段“借”来,举办活动。晓湘和朋友每人拿出500元启动资金,购置茶具,于是,“广院下午茶”活动便办起来了。活动每周举办,每期一个主题,对主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预约,大家一起谈天、交流,甚至不断有外校的学生加入。王晓湘还曾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新媒体,在校内办起公众号“广院下午茶”,积累了不少粉丝。到2014年晓湘毕业时,“广院下午茶”活动共举办了22场,在校内颇有点名气。
  


  临到毕业时,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此时的王晓湘,开始思考,她并不想和大部分人一样,做着千篇一律的工作,而是想做点自己喜欢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朋友的一句包茶山做下午茶的玩笑,让她的思路活络起来。她从小长在茶山,知晓茶行业深浅。从茶农到茶商,一袋茶叶不知经了几道手,中间的价格也翻了几番,包下茶山,一能保证茶叶质量,二能节省中间多道环节的费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传统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让王晓湘找到了切入点,她懂茶又懂传播,虽凭一己之力包下茶山太难,那何不用众筹的方式,用大家的力量来包下茶山呢?


不知名茶品牌创始人王晓湘深谙茶道,团队将收集的茶山资源精挑细选,做成符合都市生活的茶包等产品。

  王晓湘回去与爹算了一笔账,一座产一千斤茶叶的茶山,一年需要十万左右的投入。90后说干就干的劲儿让她和朋友开始着手准备。2014年7月,不知名茶第一次众筹上线,文案中写道:“100块钱你就可以骄傲地宣布——我,是一座茶山的股东!”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背后,是不知名茶团队的果敢和勇气,要知道他们在众筹上挂上线时,它的农业板块还未推出。不知名茶就这样开了行业之先,突破传统茶行业模式,包下山头,接手茶农对茶山的经营权;众筹募集资金,让消费者成为“一座茶山的股东”。不知名茶的众筹模式让茶农与消费者之间少了中间商,缩短了距离。不过15天,项目便得到了66人的支持,筹得了预期的10万资金。第一桶金对团队是莫大鼓励,晓湘以家乡安溪为起点,包下了不知名茶的第一座山头。
  


  几个年轻人充满信心地踏上了找茶之路。项目推进之初,王晓湘和她的团队,为寻找合适的茶山,几十天内跨越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6个省份,详细了解每一座茶山。在找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在广西偏僻的山区深夜找不到地方落脚,在贵州得不到当地茶商信任……一路陌生地拜访,吃的苦头不少,但王晓湘却不以为意,反而觉得收获颇多,至少了解了当地市场行情,摸清了茶农的脾气。从茶山的产量、茶的采摘过程、茶园的管理到制茶工艺,王晓湘和团队将它们拍成视频,把茶背后的的故事放在网上,重新定义了茶生产,让更多人了解从采摘到成茶的每一环节,把这些变成可见的、具有价值的资源。
  随着第一次众筹的成功而来的,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包茶山的饼画得很大,接下来还有几千座茶山,那么如何将包下的每一座茶山进行管理,茶山的实际产出能否让每一次众筹落地,团队如何实现稳定的盈利,除了平台运作外是否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这些外人认为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他们是否考虑到了呢?或者并不在意!
  


  颠覆传统,茶还可以怎么玩
  选择众筹并不是贸然的想法,众筹门槛低,用“预消费”的模式,为传统茶行业打开了一扇新的门。在王晓湘看来,“这是一个信息媒体技术超发达的时代,一个讲究用户体验的时代,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重重的时代,一个不参与互动就玩不大的时代——时乃势也,顺时应势必然逆袭。” 以茶山为基点,借助“互联网+”的模式,不知名茶团队某种程度上颠覆传统,用开放式的合作方式,将包茶山做得风生水起。


在不知名茶一号茶山的发布会上,不知名茶团队通过舞台演绎,将制茶工艺生动展示给观众。

  第一次众筹是切入行业试水般的尝试,颇高的接受度和消费热情为不知名茶积累了客群和资源,让团队进一步向前探索。梳理和收集茶山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知名茶团队虽都是些90后,但颇能吃苦,辗转六省,探访千余座茶山。随着名气渐长以及在媒体的曝光频率,主动找上不知名茶签约合作的茶农也不断增多,到2014年底,不知名茶已经包下茶园11960亩,1400多座茶山,包含‘绿、青、红、黑’四大茶类,拥有金骏眉、铁观音、大红袍等十余个品种,拥有近400个“股东”。通过茶山承包租赁的方式,结合无公害的种植培育方式和传统茶叶制作工艺,逐渐成为不知名茶的品牌标签。


王晓湘和她创造的品牌不知名茶。

  2015年1月,第二轮千山众筹发起,不知名茶这次玩的更大,大胆向消费者公开了十种茶的详细生产成本,如一座亩产7斤的正山小种茶山,每亩每年的人工费用是3820元,这其中包括除草、人工采茶、管理、运营费用等。和第一次众筹相比,新的内容不仅包括茶产品,还包括茶定制、茶体验。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联动结合,不知名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茶体系:线上通过新媒体,众筹资金承包茶山,定制茶产品,推广茶文化;线下方面,一方面在各地布点茶体验店,专注零售和茶道体验,另一方面深入茶山,将消费者引入乡村,深度体验茶乡文化。目前第二轮第三轮众筹已相继完成,共筹集400多万资金,远远超出预期。


不知名茶探访的茶山之一,当地茶农在用机器炒茶,这一工艺步骤叫做摇青。

  除了基于顾客需求特点、顾客体验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不知名茶还用全新的标准对茶做品控,这点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茶山的土壤样品送检德国,采用ICP/MS标准检测;茶叶样品采用GCMS204项欧盟出口农残标准,LC-MSMS259项日本出口农残标准进行把关,只有优秀并且能够通过所有步骤检测的茶山,才能签约不知名茶。
  


  王晓湘对茶叶行业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远见,作为一个茶二代,她觉得喝茶、卖茶、传承茶文化,是自己的使命,是骨子里的滋养。她希望借助众筹,整合出一条以茶山为主题、从种植生产到茶叶出品,集茶衍生品加工、茶山观光体验、度假酒店、市场互动等一体的“一条龙”闭环的茶叶全产业链。虽然难以评判这是否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当下,王晓湘和她的团队依然在找茶的路上,带着满满的活力,让更多爱茶的人分享互联网+茶的红利,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更多的茶山。
  


  互联网带来方方面面的变革,包括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像王晓湘这样的90一代深受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对互联网和高科技的敏感度高,已经将客户思维转换为用户思维,有意识地关注用户体验,将众筹玩得很溜。小姑娘有要做全球最大茶山供应商的野心,也自带传播属性。但如何将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落地,最后从平台式的商业模式回归到产品本身,大概和“下一座茶山在哪里?”一样,都是王晓湘和她的不知名茶需要思考的命题。
  对话:海峡旅游×王晓湘


寻访茶山的过程中,当地茶农在晒青和摇青,即将茶叶晾晒以及用机器挑拣,让茶充分发酵。

  海峡旅游:作为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如何想到创业做茶叶,初衷是什么?
  王晓湘:因为熟悉啊,我是茶山的女儿,从小就长在茶山,和茶有关的一切是我所擅长的,而且做茶行业也不需要什么门槛和成本,最好入手。没什么初衷呢,最开始就是毕业后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又能做好的事情,想把家乡的茶推出去。
  


  海峡旅游:为什么采取众筹的方式包茶山?不知名茶的众筹是产品众筹还是股权众筹?有没有考虑过众筹背后的风险?
  王晓湘:因为简单易操作,也没什么成本。像产品众筹、股权众筹我们都做过,其实我挺喜欢研究众筹的,中国的众筹还没有做得很好,国外的人就能把众筹玩得很酷,除了产品和股权众筹,我们也开发了实体店众筹。 肯定考虑过众筹的风险,所以我们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引进了律师合伙人,基本上每一次发起众筹之前,都会有5个律师一起开审核会议,把文案、模式以及风险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规避掉不合适的字眼,不恰当的措辞和方式,所以风险控制这方面做得比较稳。   


  海峡旅游: 从采集茶农资源,众筹包下茶山,到做产品,不知名茶的定位是什么?项目的运营和管理逻辑是怎样的?
  王晓湘:据我们所知,不知名茶应该是世界上唯(最)一(大)的茶山供应商,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将茶山转化为生产力。运营说起来就很复杂了,目前不知名茶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是众筹包茶山、推广以及定制茶叶,线下城市端有零售和体验店、乡村端则是签约茶山、一些茶乡体验项目等。
  海峡旅游: 众筹第一轮已破百万,资金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重点打造的项目有哪些?


不知名茶推出的几款产品,包括以王晓湘校园情结命名的“广院红”、“阡陌绿”以及“不眠的硅谷”等。

  王晓湘:资金主要投入在茶山的生产、流通和推广方面。重点打造的项目有产品以及线下体验店,产品包括广院红、阡陌绿、梨花白、不眠的硅谷、佛法无边等,线下体验店则是结合我之前做广院下午茶的经验,铺设体验点。
  海峡旅游:众筹只是开始,以茶叶为发散点,目前不知名茶已经整合出哪些产品和内容?下一步的产品计划是什么?
  王晓湘:现在以及未来主要还是专注在茶山上。我们主要是签约全球顶尖优秀的茶山,源源不断地将它们输送到全球市场。以定茶、包山以及其他更好玩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茶生活解决方案。目前不知名茶已经有茶产品(包括72种不同品类的茶叶和定制茶叶)、线下茶体验店、茶乡深度体验项目等内容,当然消费者也能在我们这儿买到一些茶衍生品比如茶食品,我们鼓励大家把自己擅长的技能跟不知名茶结合起来,发挥创意,茶食品就是一个很喜欢甜点的姑娘研发的。
  


  海峡旅游:不知名茶团队现在的规模有多大?是如何组建和管理的?有没有相关的合作方?
  王晓湘:团队现在全职兼职合起来有30几个人。目前主要是三个大部门,一个是巡山组,一个是市场组,还有一个是技术组。巡山组主要负责走访全国优秀的茶山,跟进茶山的生产管理。市场组主要负责将我们签约下来的茶山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包茶山。技术组主要负责网站和手机端的开发运营维护。
  投资方一直都有的,在还没有注册公司的时候已经开始接受资金方的投资了。合作团队最大的应该是欧陆检测,因为我们对食品安全把关得比较严格,所以找了一家国际著名的食品安全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
  海峡旅游:常常想法很丰满,但实际落地会碰到许多困难,那么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考察茶山是团队目前投入最多的事情,不知名茶官网推出的几款特色的茶叶,滇红、蒲公英茶和宜红工夫。

  王晓湘:刚开始接触不熟悉的茶山,肯定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一些茶商茶农的不信任,但经过团队努力,路越走越顺。已经克服的都不算困难,正在克服的好像也没什么困难,因为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件小事,并没有如临大敌的感觉,所以谈不上有困难,挑战也是我所喜欢的,越难的事情我越喜欢。
  海峡旅游:团队打破传统茶业的不透明,公开整个茶叶生产过程,目前已经拥有11960亩茶山的经营权。那么如何实现茶山和茶农的管理?
  王晓湘:已经拥有15000多亩地了,管理主要靠利益机制和荣誉机制,其实就是让茶农跟着你能挣到钱,让他们觉得收益有保障,管理起来就不是难事。还有一定要给他们荣誉感,让他们感受到跟不知名茶签约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
  海峡旅游:除了众筹,不知名茶目前主要收入是否来源于产品?产品端是否已经盈利?未来是打算一直做不同种类的茶产品和定制茶叶,还是有新的计划?
  王晓湘: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众筹包山,目前已经落地三轮众筹。产品方面一直都有盈利,只不过全国千座茶山,投入也很大。未来就是努力将不知名茶打造为强势茶品牌,实现让爱茶人一键连接全世界的茶山。
  


  海峡旅游:不知名茶推出“线上定制茶叶,线下体验”,消费群体并不能够很好地分辨制茶工艺、采摘时间等,如何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体验,成为长久的消费主体呢?
  王晓湘:更好的体验肯定来自于更好的科技应用和更好的服务,我们正在打造一家科技感十足的高级体验店,具体细节等店对外开放了你们就知道了。
  海峡旅游:关于众筹包茶山模式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农业项目上?未来是否打算尝试茶叶以外的项目?
  王晓湘:可以复制吧,虽然还没有试验过。是的,会打算尝试茶叶以外的项目,我们未来会成立一家农业众筹咨询服务公司,专门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别的农业项目上。
其他文献
猪栏酒吧提供免费单车,住客可骑行过漳河进入碧山村游晃,也可在碧山周边往枧溪方向骑行。进入村口,可先游览云门塔,在塔的附近有专门制作当地特产“红纸包”的古味园作坊,不妨在此选购几款伴手礼,现场可观看传统制酥工艺。抵达村中,可细细体验传统徽派古村落的缩影,除了欣赏老祠堂老民居外,在碧东大礼堂可打听有无黄梅戏戏团演出。在腊月里,运气好的话,可一览皖南村落雪景和体验碧山的乡土婚宴。如往枧溪骑行,通向山里的
期刊
♂金铭  出生于安徽黄山,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014年6月起,深入碧山村调研体验,2014年底在碧山创建“WOW蛙舍”艺术空间,现工作生活于安徽黟县和浙江杭州。  ♂姚立兰  安徽黟县人,碧山小学退休教师,摄影爱好者,也热衷书法、手绘碧山地图,更收集整理记录碧山的乡土文史资料,编成《古黟碧山纪事》。2015年3月个人摄影展在“WOW蛙舍”成功举办。  ♂马蒂阿士·坦契奇  斯洛文尼亚
期刊
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松阳闭塞的地理环境,传统的农耕生产,却意外使得松阳相对完整地保留了100多座耕读时代的传统村落。这些散落各处的村落,有着各自独特的味道,或高居云巅,遥远而神秘;或藏于山林竹海,幽然而质朴;或卧于江畔,恢弘而大气,但它们在村落布局、建筑风貌、宗族文化及耕读文化等方面上,都保留着各个时代的历史信息。  工业的欠缺,村落资源的丰富,让松阳在这全国性的乡村旅游热潮中,捕捉到发展良机
期刊
♂文莉  浩华酒店管理咨询公司项目总监,参与负责了长白山、九寨沟、稻城亚丁等多处综合目的地开发项目,在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项目上拥有丰富经验。    莫干山“洋家乐”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驱动。而未来的中国民宿市场,将要面对的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海峡旅游》:莫干山的民宿在酒店领域怎么定义?  文莉:行业内对民宿的定义没有定论,有人称呼为精品民宿,有人称呼为非标准住宿产品,也有人说
期刊
海峡旅游:“洋家乐”刚出现时,政府如何做决策?  杨国亮:2007年底“洋家乐”刚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非法的。第一,木结构的房子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是不允许经营的;第二,老外来做民宿,是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  是关掉还是保留?我们很纠结。此时,县里面挑了担子,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所以让它去发展。为了保证民宿能够发展,我们开始建立地方性的消防标准。2013年我们发布了《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在新的规定
期刊
毫无疑问,莫干山及其“洋家乐”已经成为榜样:国内乡村旅游的榜样,民宿、小型精品酒店的榜样。  截至2015年,莫干山上民宿及“洋家乐”数量已经接近400家,给莫干山带来全年2000万的税收,以及3600多个用工岗位。最近几年,莫干山管理局的刘建林每年都要接待四五十个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考察团”。而在乡村旅游与民宿业大热的背景下,几乎每个省份,都梦想着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莫干山”。  然而,榜样
期刊
今天的碧山,文艺带来的“化学反应”还在生发与作用的过程中,碧山未来的面目,也因为无定型(不似西递、宏村那样简单清晰一目了然),而充满了想象与期待的空间。  相比西递、宏村,同属安徽黟县的碧山,看起来『家常感』更浓,它在古民居保留的规模、精致程度、历史积淀等方面并不惊艳,这让它一方面保持了真实乡村生活的味道,同时也避开了扎堆团队客的喧嚣。有这两点做基础,再加上机缘巧合,碧山被『文艺青年』发现,从寒玉
期刊
海峡旅游:洋家乐火起来之前,莫干山什么样?  刘建林:我从1997年到莫干山工作到现在,已经20年了。初上山工作到现在,莫干山几乎还是那么原真,树木葱翠,文物依旧。但县城和入山小镇却是天翻地覆,那时的德清县城武康镇只有几个小招待所旅馆,宾馆难寻,汽车站坑坑洼洼,更没有公交等方便的出行工具。  莫干山镇(庾村)规模很小,一条穿镇而过的公路两侧零星的有些商业店铺,坐上微型面的经过有斑驳土墙的镇区,盘旋
期刊
百多年后,伴随着中国国民旅游消费的迅速发展,莫干山迎来它第二次火热,同样是起于老外的移居,同样是因为山中的“度假别墅”, 只不过这次,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洋家乐”。  2012年,《纽约时报》刊登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其中推荐中国莫干山的理由,概述了其在一个世纪中的辉煌时光:“20世纪初,距上海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以其猗猗绿竹,青翠山野,成为社会精英遁世休养的宁静之所。富裕的外国人首先在
期刊
环莫干山一带共有民宿三百多家,而其中能够达到『洋家乐』经营标准的民宿只有七十多家。除了奢华与高端,环保、低碳、人性化以及专业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他们能够在莫干山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