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辖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外来人口流动量逐年增多,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潜在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影响着社区广大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社区要不断加大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加强小区的治安巡逻,维护社区辖区安全稳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治安防控工作。
一、细化巡逻体制探求和完善巡逻勤务布局
治安巡逻队巡逻体制是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社区治安巡逻勤务模式的主要标志。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一级处警,垂直指挥;二是各辖区分队以巡段为责任区履行巡察职责;三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两到位”。将大部分的警力摆在街面道路上巡逻,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率,这是巡逻工作追求的主要效果。同时集中一部分警力机动灵活地进行便衣巡逻伏击,接到重大警情或重大突发事件,能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也是治安巡逻管理上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精细治安巡逻,分片分区防控,统一协作调配
(一)实行24小时无间断巡逻
由于流动人员增加,各个季节各种事件多发,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偷盗案件,抢劫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相对混乱,根据治安情况,巡逻队分别对保安、巡逻队员制定了精细的巡逻时间、巡逻路线,实行保安、巡逻队员分时间段、分区域巡逻,达到24小时无间断巡逻,从而增加巡逻力度,提高巡逻质量,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达到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打防结合和基地片社会治安“点线面”的控制。
(二)改进巡逻路线,延长巡逻时间,从根本上提高巡逻质量
在每个小区制定最为有效的治安巡逻防控路线,每个小区设置有效的治安巡逻巡更点,根据小区情况划分出治安混乱、案件高发路段,增加治安巡逻次数,由原来每次每区片巡逻30分钟更改为45—60分钟来细化巡逻。巡逻形式由摩托车、自行车巡逻更改为自行车、步行巡逻,紧急情况摩托车配合应急等。
(三)开展专项巡逻活动
加大对社区、居民区巡逻力度,尤其是在特殊时段如中午、夜间等加密巡逻次数。为了社区的政治、生活稳定,队干部夜间跟班巡逻,加强夜间巡逻力度,强化巡逻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时扩展巡逻区域,机动布控与固定布点相结合,消除时间死角和视线死角,采取点、线、面“三结合”的巡逻方法,即以门卫为点,以巡逻为线,以整个队的协调、统一指挥带动辖区的全面工作,构建有条不紊的运行整体,宏观调控辖区治安状况。通过以上措施方法,实现巡逻防控工作勤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提高巡逻防控密度,有效强化社会面治安控制。确保特殊阶段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强化群防群治
一是建立以社区、小区警务室、综治员为主体的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利用他们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及时了解掌握治安情况,化解矛盾纠纷,控制事态恶化。二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要进一步整合结合社区、小区综治资源,充分发挥社区保安、小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员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居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等活动。
三、开展蹲点行动,加强重点防范
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防范措施严密,健全治安防范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大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和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监管力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和完善社区、单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
四、實行人防、物防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案发率
社区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监控这一有利设备,扩大技防覆盖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居民了解各个小区、街道案件多发地带,及时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对案件频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整合资源,减少浪费。及时改变巡逻队员的巡逻路线、蹲点地点,使队员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巡逻、蹲点,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觉性,从而降低案发率。
五、加强治安防范,完善案件预案,全面做好案件预警机制工作
社区成立了由综治办牵头,各三级教导员、综治干事、巡逻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预警机制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结合管理局案件预警机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时效性较高的案件预警方案,重点明确了综治干事、巡逻队等在预警中的职责,捋顺实施环节,便于落实执行。
社区自接收到上级发出的关于钻窗入室盗窃、技术开锁、撬门溜门、电信诈骗等高发案件的预警,迅速分辨预警内容性质,预警范围,预警程度,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案件预警方案。第一时间将案件预警内容迅速传达到各三级单位,各三级以电话、短信、文档、微信、qq等形式迅速发布到基层单位。基层接收到预警内容后迅速再用以上方式传达至每名职工;通过小区广播、电子屏、宣传栏、通告栏等形式向小区居民及时发布警情通报内容,进行治安提示。最后联合物业站、巡逻队、派出所等有关单位进行治安隐患治理,联合形成较强的舆论氛围,增大预警内容的扩散面。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的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及隐患,从而降低小区周边的犯罪率,保证社区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一、细化巡逻体制探求和完善巡逻勤务布局
治安巡逻队巡逻体制是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社区治安巡逻勤务模式的主要标志。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一级处警,垂直指挥;二是各辖区分队以巡段为责任区履行巡察职责;三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两到位”。将大部分的警力摆在街面道路上巡逻,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率,这是巡逻工作追求的主要效果。同时集中一部分警力机动灵活地进行便衣巡逻伏击,接到重大警情或重大突发事件,能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也是治安巡逻管理上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精细治安巡逻,分片分区防控,统一协作调配
(一)实行24小时无间断巡逻
由于流动人员增加,各个季节各种事件多发,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偷盗案件,抢劫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秩序相对混乱,根据治安情况,巡逻队分别对保安、巡逻队员制定了精细的巡逻时间、巡逻路线,实行保安、巡逻队员分时间段、分区域巡逻,达到24小时无间断巡逻,从而增加巡逻力度,提高巡逻质量,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达到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打防结合和基地片社会治安“点线面”的控制。
(二)改进巡逻路线,延长巡逻时间,从根本上提高巡逻质量
在每个小区制定最为有效的治安巡逻防控路线,每个小区设置有效的治安巡逻巡更点,根据小区情况划分出治安混乱、案件高发路段,增加治安巡逻次数,由原来每次每区片巡逻30分钟更改为45—60分钟来细化巡逻。巡逻形式由摩托车、自行车巡逻更改为自行车、步行巡逻,紧急情况摩托车配合应急等。
(三)开展专项巡逻活动
加大对社区、居民区巡逻力度,尤其是在特殊时段如中午、夜间等加密巡逻次数。为了社区的政治、生活稳定,队干部夜间跟班巡逻,加强夜间巡逻力度,强化巡逻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时扩展巡逻区域,机动布控与固定布点相结合,消除时间死角和视线死角,采取点、线、面“三结合”的巡逻方法,即以门卫为点,以巡逻为线,以整个队的协调、统一指挥带动辖区的全面工作,构建有条不紊的运行整体,宏观调控辖区治安状况。通过以上措施方法,实现巡逻防控工作勤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提高巡逻防控密度,有效强化社会面治安控制。确保特殊阶段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强化群防群治
一是建立以社区、小区警务室、综治员为主体的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利用他们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及时了解掌握治安情况,化解矛盾纠纷,控制事态恶化。二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要进一步整合结合社区、小区综治资源,充分发挥社区保安、小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员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居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等活动。
三、开展蹲点行动,加强重点防范
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防范措施严密,健全治安防范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大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和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监管力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和完善社区、单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
四、實行人防、物防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案发率
社区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监控这一有利设备,扩大技防覆盖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居民了解各个小区、街道案件多发地带,及时调整摄像头的位置,对案件频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整合资源,减少浪费。及时改变巡逻队员的巡逻路线、蹲点地点,使队员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巡逻、蹲点,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觉性,从而降低案发率。
五、加强治安防范,完善案件预案,全面做好案件预警机制工作
社区成立了由综治办牵头,各三级教导员、综治干事、巡逻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预警机制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结合管理局案件预警机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时效性较高的案件预警方案,重点明确了综治干事、巡逻队等在预警中的职责,捋顺实施环节,便于落实执行。
社区自接收到上级发出的关于钻窗入室盗窃、技术开锁、撬门溜门、电信诈骗等高发案件的预警,迅速分辨预警内容性质,预警范围,预警程度,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案件预警方案。第一时间将案件预警内容迅速传达到各三级单位,各三级以电话、短信、文档、微信、qq等形式迅速发布到基层单位。基层接收到预警内容后迅速再用以上方式传达至每名职工;通过小区广播、电子屏、宣传栏、通告栏等形式向小区居民及时发布警情通报内容,进行治安提示。最后联合物业站、巡逻队、派出所等有关单位进行治安隐患治理,联合形成较强的舆论氛围,增大预警内容的扩散面。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的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及隐患,从而降低小区周边的犯罪率,保证社区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