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面临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四难”:一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升级难,当前产学研合作功能简单,亟待向战略驱动、深度互嵌、多元生态位融合的高级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升级;二是知识产权市场估值难,“技术—市场”双料人才匮乏,导致“资—智”合作中产生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转移主体动力不足、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三是科技中介机构的深度服务与系统整合难,高层次中介机构引进、培育力度不够,造成诸如技术工程化环节断链、公司治理与股权投资深度服务匮缺等问题;四是创新服务网络“最后一公里”落地难,政策性、增值性、复合性服务网络的覆盖面、网点资源的数量不足、质量不优、功能不全,影响协同创新资源的汇聚及产业化效率。
为克服科技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痼疾,建议纵向升级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横向推动全市域创新要素整合;点上培育发展创新驿站、产业研究院等协同创新生态化支持平台,面上大力推动“一站式”创新服务网络覆盖,强化金融创新服务功能、政策落地衔接功能、集群式深度中介服务功能。
杭州市产学研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应放在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和“联动”上。目前各区域在引才招商政策上类同,重复建设、简单同质化竞争严重,对科技协同创新内部的分工、转化、衔接贡献微弱,并造成资源、土地的无效投入和浪费。在市级层面上,引导我市十片区在明确优势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互补式协同关系。重点克服税源竞争问题,对因基础研发、应用研发、规模生产阶段跨越造成的创新活动跨管辖区问题,可探索管辖区之间的地税分成机制。在工作布局上,探索建立滨江高新区与萧山片、江东片之间的创新要素衔接联动机制,启动城东“钱塘智慧城”与下沙、江东的产学研要素整合、“研发—制造”一体化要素整合,落实“两城开发区”对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的实质性功能、资源整合。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发挥全域创新资源统筹优势。以“众创空间”建设为纽带,突破区域管辖边界将分布十片区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创新驿站等建设成信息相连、要素相亲的开放式众创空间网络。在资源服务共享上,发挥众创空间网络的零公里、一站式服务优势,为科技中小企业、科研团队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资源,提供科技投融资服务以及公司法务、股权激励咨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援助服务。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在的多点众创空间设立专门技术转移办公室,从事技术转移市场分析、科技价值评估、交易促成、担保融资等服务,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自生长活力。
为克服科技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痼疾,建议纵向升级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横向推动全市域创新要素整合;点上培育发展创新驿站、产业研究院等协同创新生态化支持平台,面上大力推动“一站式”创新服务网络覆盖,强化金融创新服务功能、政策落地衔接功能、集群式深度中介服务功能。
杭州市产学研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应放在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和“联动”上。目前各区域在引才招商政策上类同,重复建设、简单同质化竞争严重,对科技协同创新内部的分工、转化、衔接贡献微弱,并造成资源、土地的无效投入和浪费。在市级层面上,引导我市十片区在明确优势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互补式协同关系。重点克服税源竞争问题,对因基础研发、应用研发、规模生产阶段跨越造成的创新活动跨管辖区问题,可探索管辖区之间的地税分成机制。在工作布局上,探索建立滨江高新区与萧山片、江东片之间的创新要素衔接联动机制,启动城东“钱塘智慧城”与下沙、江东的产学研要素整合、“研发—制造”一体化要素整合,落实“两城开发区”对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的实质性功能、资源整合。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发挥全域创新资源统筹优势。以“众创空间”建设为纽带,突破区域管辖边界将分布十片区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创新驿站等建设成信息相连、要素相亲的开放式众创空间网络。在资源服务共享上,发挥众创空间网络的零公里、一站式服务优势,为科技中小企业、科研团队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资源,提供科技投融资服务以及公司法务、股权激励咨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援助服务。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在的多点众创空间设立专门技术转移办公室,从事技术转移市场分析、科技价值评估、交易促成、担保融资等服务,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自生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