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准时机引入教学情境,就不同的情况和效果加以阐述,把握好时机引入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时机;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知识的价值。
适合在上课前就直接导入情境的有:“饿”课、“睡”课。由于生物科的特点,经常是安排在上午第4节(“饿”课),下午第一节(“睡”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差,在上课中直接引入情境,顺应学生的感受,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如,在一次“饿”课中,我上课的第一句话就说:由于大家早餐没吃,现在很多人肚子咕咕叫,现在如果给你一块面包,慢慢地咀嚼,会是什么味道呢?有吃早餐的学生大声抗议,我有吃早餐,可肚子也饿,现在如果有馒头吃,特甜。接下来我问:你有吃,是吃什么呢?吃同样多的不同东西,有的人叫饿,可有的人不饿。为什么呢?(同时打开PPT的食物图片,让学生指出他们所吃食物的种类)。接下来,我把较饿的学生分成一组,不怎么饿的分一组,让他们自己归纳所吃食物的种类是否相同。在一片争论中,学生结合课本得出了吃什么饿得快,吃什么饿得慢。也就知道了能量物质与非能量物质,并且知道能量物质中哪种能量多,吃后比较不容易饿。最后,我再问:我们吃的东西是只让肚子不饿吗?还吃了些什么其他的东西?学生参照课本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可大家经常遇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停下,他们干什么呢?玩笔、玩橡皮、看课外书、听MP3、窃窃私语、睡觉,也有的什么都不做,看起来是在听讲,其实大脑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各种“症状”相继出现。这种情况要么他们开始厌学,要么是遇到“拦路虎”。教师适时介入了,引入相应的情境,给他们加加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体废物的排出2》这节时,前阶段人体废物排出的方式、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学生倒是很认真,学习状态挺好,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可是,到了人体废物排出的器官时,“症状”出现了。于是,我打开PPT,给他们展示肾脏的实体照片和解剖图片,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如肾脏由什么组成?肾单位。有看书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回答;肾单位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呢?谁能又快又好地把他们用简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请大家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来,并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成功之作。在这一节的内容中,肾单位的组成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我适当地引入PPT,引导学生把课本的内容以简略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在课堂的中间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快下课时导入学生有需求感的情境,首先他能很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如,学完“平衡膳食宝塔”后,请同学根据这节所学的知识,为班级里最胖的同学、个子最小的同学、最漂亮的女同学和自己设计一份最合适的食谱(选作题,4种情况选一种),结果,学生完成最好的是第4个,他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同时也很好地复习本章节的内容。另外,学生有需求感,还可提高他们在课外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准备上《输血与血型》这节课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组医院急救急需输血的录像,月有阴阳残缺,人有旦夕祸福,如果在这次意外事故中,急需输血是你或是你的亲人、朋友,如何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哪个人的血最适合呢?那就要知道患者的血型。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到医院检测一下你自己的血型,并熟记于心,下一节课,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说不定你的这一点小常识可以救你一命,也可救他人一命,因为在出意外事件时,你们很快知道哪些人可以很好地互相帮助。在上一节课的课后,我布置了上述的情景作业。上新课时,学生根本不用再看课本就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许多人还查找了血型与遗传的关系,还有人把一家人的血型全部记在心中……
教无定数,这是许多教师的感慨,在一节课中你是采用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导入情境,在于教师的自己摸索和灵活应用,但总的一个原则,情境的导入的目的都是为学生能更好、更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八中学)
关键词:高效;时机;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知识的价值。
适合在上课前就直接导入情境的有:“饿”课、“睡”课。由于生物科的特点,经常是安排在上午第4节(“饿”课),下午第一节(“睡”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差,在上课中直接引入情境,顺应学生的感受,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如,在一次“饿”课中,我上课的第一句话就说:由于大家早餐没吃,现在很多人肚子咕咕叫,现在如果给你一块面包,慢慢地咀嚼,会是什么味道呢?有吃早餐的学生大声抗议,我有吃早餐,可肚子也饿,现在如果有馒头吃,特甜。接下来我问:你有吃,是吃什么呢?吃同样多的不同东西,有的人叫饿,可有的人不饿。为什么呢?(同时打开PPT的食物图片,让学生指出他们所吃食物的种类)。接下来,我把较饿的学生分成一组,不怎么饿的分一组,让他们自己归纳所吃食物的种类是否相同。在一片争论中,学生结合课本得出了吃什么饿得快,吃什么饿得慢。也就知道了能量物质与非能量物质,并且知道能量物质中哪种能量多,吃后比较不容易饿。最后,我再问:我们吃的东西是只让肚子不饿吗?还吃了些什么其他的东西?学生参照课本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可大家经常遇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停下,他们干什么呢?玩笔、玩橡皮、看课外书、听MP3、窃窃私语、睡觉,也有的什么都不做,看起来是在听讲,其实大脑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各种“症状”相继出现。这种情况要么他们开始厌学,要么是遇到“拦路虎”。教师适时介入了,引入相应的情境,给他们加加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体废物的排出2》这节时,前阶段人体废物排出的方式、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学生倒是很认真,学习状态挺好,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可是,到了人体废物排出的器官时,“症状”出现了。于是,我打开PPT,给他们展示肾脏的实体照片和解剖图片,设计相对简单的问题,如肾脏由什么组成?肾单位。有看书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回答;肾单位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呢?谁能又快又好地把他们用简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请大家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来,并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成功之作。在这一节的内容中,肾单位的组成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我适当地引入PPT,引导学生把课本的内容以简略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在课堂的中间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快下课时导入学生有需求感的情境,首先他能很好地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如,学完“平衡膳食宝塔”后,请同学根据这节所学的知识,为班级里最胖的同学、个子最小的同学、最漂亮的女同学和自己设计一份最合适的食谱(选作题,4种情况选一种),结果,学生完成最好的是第4个,他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同时也很好地复习本章节的内容。另外,学生有需求感,还可提高他们在课外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准备上《输血与血型》这节课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组医院急救急需输血的录像,月有阴阳残缺,人有旦夕祸福,如果在这次意外事故中,急需输血是你或是你的亲人、朋友,如何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哪个人的血最适合呢?那就要知道患者的血型。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到医院检测一下你自己的血型,并熟记于心,下一节课,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血型,说不定你的这一点小常识可以救你一命,也可救他人一命,因为在出意外事件时,你们很快知道哪些人可以很好地互相帮助。在上一节课的课后,我布置了上述的情景作业。上新课时,学生根本不用再看课本就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许多人还查找了血型与遗传的关系,还有人把一家人的血型全部记在心中……
教无定数,这是许多教师的感慨,在一节课中你是采用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导入情境,在于教师的自己摸索和灵活应用,但总的一个原则,情境的导入的目的都是为学生能更好、更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