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书写襄城县新历史的征程中,作为担负地方理财重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襄城县地税局功不可没。多年来,该局全体地税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形成了建设小康、秀美、和谐襄城的主力军,在美丽的襄城大地,展现了当代地税人的时代风采。特别是近几年,在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俊法的带领下,襄城县地税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按照襄城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以创建和谐文明单位为目标,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把“建成一流班子、带出一流队伍、创建一流机关、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创出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品牌”作为工作方向,开创了襄城县地税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烟花三月,大地如茵,在美丽的烟叶王国襄城,活跃着一支能征善战、开拓创新的地税队伍——襄城县地税局。他们秉承“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书写了一个地方税务局的新辉煌。
襄城县地税局成立16年来,连年超额完成收入任务。税收收入由1995年的1319 万元,增长到 2010年的 3.32亿元,16年来增长24倍,“十一五”时期增速迅猛,年均增长高达43.8%,2010年地税收入总量在许昌市7个县(区)局中位列第二。
这些简单的数字,不仅仅代表成绩,在数字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不懈地努力。说到这个团队,不能不介绍一下这个团队的领头羊——现任襄城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俊法。尹俊法1984年10月参军,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连长、营长。曾参加云南老山对越还击作战,并荣立二等战功1次、三等战功6次,在战场上受过重伤,被确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99年10月转业进入地税部门工作后,仍葆军人优良传统和气节,坚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带出了一支作风硬、能力强、肯吃苦的地税队伍!
在尹俊法的影响下,襄城县地税局全体人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正执法,一起为襄城县地税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发展伊始 精神为先
一个团队要想发展好,必须先有好的精气神,做事情才更有动力。自2010年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在尹俊法的带领下,襄城县地税局始终把队伍的精神建设、理念创新放在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上任伊始,尹俊法就提出“创新、高效、廉洁、团结”八字工作方针和“五个一”(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有一股争先的劲头、有一腔创新的激情、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有一身务实的作风)的工作要求,为襄城地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局党组认真了解干部职工的需求,逐步总结襄城地税解决一系列问题中形成的切实有效的工作理念,从提升组织收入中心工作的绩效入手,多角度分析了襄城地税的发展历程、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剖析了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确立了襄城地税的文化体系和价值核心:
正确的工作使命: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收好税、带好队、定好位”的税收理念,坚持和强化收税这个核心使命。
美好的共同愿景:树立“打造幸福地税和有尊严的地税队伍”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在内部要理顺管理体制,要去除官僚作风,营造平等、和谐的队伍风气和包容开放的工作氛围。优化服务、创先争优,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全面展示襄城地税人的良好素质。
有号召力的团队精神:打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和“地税一家人”的团队精神。襄城地税发展的历史说明队伍好了单位就好,队伍乱了单位形象、业绩就会受到影响,每个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同时只有对所有同志不分编外编内一视同仁,像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才能团结一致、荣辱与共。
在地税精神的引领下,全局干部职工有了行动的导向,有了奋斗的方向,紧密团结在局党组周围,向着“幸福地税”这一共同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服务大局 中心为重
组织收入是地税部门的核心业务,新党组成立以来,以“五抓五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个职能部门、每一个税务干部的能力,保证了组织收入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向“责任”要税收。该局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税收任务压力传递到人。加强税收计划管理,逐月下达税收计划,通报税收进度,严格考核计划完成率和预测准确率等指标,确保收入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在税收任务压力大的时候,采取全体动员保任务的办法,局领导包所、科室包片,全体人员的绩效考核与税收收入挂钩,保证了税收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向“科技”要税收。积极筹备新征管系统上线工作,加班加点采集纳税人信息,逐户核实,逐户登记。结合全省地税系统信息数据大集中,清理核销了长期不纳税户、空壳公司等,为地税信息系统“瘦身”,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与国税、工商等部门开展信息共享,掌控税源动态。三是以税收分析预测为抓手,向“机制”要税收。逐旬、逐月进行深度税收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加强存量、增量税收分析,产业税收比重、税负变化和宏观税负分析,完善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款及时入库。四是以三级税源巡查为抓手,向“管理”要税收。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巡查、基层税务所(分局)巡查和县级机关巡查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制定巡查计划,定期实地察看、问询与核查,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堵塞税收漏洞。强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加大对税收增减变化较大企业的调查,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做好“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管职能交接后续工作,开展税源调查,完善征管办法,确保“两税”足额入库。五是以部门联动为抓手,向“协作”要税收。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各中心所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税收工作环境,形成“以政府为支撑,部门为骨干,上下互动”的协税护税网络,征管效能大幅提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召开了“县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协调会”,建立了加强“两税”征管的长效机制,为“两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2011年,面对烟叶税减收40%、煤炭资源税、金融业营业税政策性减收1910万的巨大压力,全县地税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收入原则,大力提升收入质量,全年共组织各项收入4.75亿元,其中地方级税收完成3.77亿元,占县委、县政府下达全年收入目标3.73亿元的101%,比上年同期3.32亿元增长13.6%,增收4510万元;完成“耕地占用税和契税”5708万元,占年计划4200万元的120.9%,地税收入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地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襄城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廖少忠称赞:“地税部门在接受和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税收目标上不讲条件、不讲价钱、雷厉风行,在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上信心坚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规范管理 软硬兼优
“以前地税局的办税服务厅仅有三个窗口,办税区很小,人一多就闹哄哄的,等候办税时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办完税腰酸腿疼。现在的大厅宽敞明亮,休息区,座椅、报纸、饮水机、填单台等一应俱全,下雨了可以借用雨伞,还配备了眼镜,考虑得真是细致周到,办税速度也快多了,即使需要等待也很愉快。”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常来办税的企业财务人员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的办公大楼建于2001年,那时的很多设计到现在有些落后了,机关办公楼利用效率不高,也没什么活动场所,尹局长上任后对机关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更新了设备,如今有了自己的多功能会议室、乒乓球室、台球室、职工文化室,工作间隙可以去打打球、练习字画,开会也不用到外面租场地了,职工在这里工作更有幸福感。”对机关这两年的变化,在这里工作几十年的老科长周勇感觉很高兴。“这里以前都是荒地,杂草丛生,建好后,视野开阔了,形象也好,下了班同事们打场篮球,不知不觉团队凝聚力也提高了。”该局的办公室主任汤继伟告诉记者。
新一届党组一上任就意识到该局硬件设施对纳税服务和各项工作开展带来的局限性,积极向省、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进行了机关改造。为了建好工程,尹俊法亲自参与招标、亲自主持办公楼设计,装修期间经常到工地查看,带领同志们工作和装修两不误。该局还有效地运用了空间资源,完善了图书阅览室、廉政文化室、乒乓球室等文化场所,在走廊、阅览室、活动室等场所悬挂名人语录、宣传图片、口号等,让地税文化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渗透人心。创设了具有美化、亮化、净化和人文氛围的工作环境,陶冶职工情操,激活职工思维,融合同志情感,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2011年该局成功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到届重新申报,连续四届获得该项荣誉。
“这里简直是紫云镇的世外桃源”。受到纳税人如此称赞的,是“全省地税系统基层所建设先进单位”紫云中心税务所。该所尽管处于煤焦化产业集聚的地区,依然十分干净,有优美的小花园、整齐的小菜园,令每一个来办税的纳税人赞叹不已。2009年以来,襄城地税按省局要求大力开展基层所规范化建设。硬件上门头墙壁以“明亮、简洁、庄重、严肃”为标准,完善了外观形象标识系统;庭院绿化和小菜园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在信息化设备配置上,达到在职人员人均一台电脑的标准,为各所征收室配备了触摸屏、POS机等设备;在生活设施上,配置了洗衣机、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提高了全体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其幸福感和认同感。同时,持续抓基层同志的日常养成,对基层的卫生环境、制度落实、学习活动等定期进行效能督察,实现了高标准的常态化,好环境、好习惯、好作风得到了长期保持,基层单位全部成为市级文明单位,2011年该局首次成为市级文明系统。
务实高效 作好表率
“这两年以来,县地税局从上到下,不管是县局局长,还是中心所所长,每年都要到我们企业来好几次,对我们进行政策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河南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伍告诉记者。
2010年,襄城县地税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局党组成员分头深入基层一线,从平原到山区,明察暗访26次;同时,该局还开展大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分别与中心所(分局)班子成员、一般干部谈心186人次。
襄城县地税局领导班子带头贴近纳税人,创新服务理念,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纳税人,而且其成效也反映在税收收入上,可谓是税企双赢。
襄城县地税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该局党组尤其注重人文关怀,以体贴入微的行动感动干部,增强干部对地税集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上级与下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项制度是把制度落实到位的保障。据办公室人员赵永光介绍,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俊法,始终保持着军人严守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七点半就开始在办公室看报纸、批文件,下午一般会推迟半个小时下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办公楼装修时还把党组成员的卧室和办公室安排在一起。没有紧急工作的时候,尹局长喜欢在各科室、服务厅和分局转转,与同志们谈谈心。他的这种作风对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形成了示范效应,迟到早退的现象没有了,值班、签到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落实。
精心育人 科学用人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地税事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队伍。襄城县地税局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制度的建设和文化的熏陶,队伍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1年3月2日,虽然春寒料峭,窗外寒风凛冽,但在襄城县地税局茨沟中心税务所服务厅,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税的纳税人,送上一句句热情的问候,展露着真诚的笑容。坐在记者面前的茨沟税务所所长郜宏超说,如果不是记者采访,他当天还要到十几里外的范湖乡为几个新办企业办税。位于城乡结合带的茨沟所,税源主要在城区,距离乡政府和税务所驻地十多里地,为了服务好纳税人,他们寒冬腊月也是经常穿梭在城乡之间,为纳税人上门办税、送票到商户,全所6个人管理着三个乡的税收。1972年出生的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也是襄城县地税系统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之一。在襄城县地税系统,像郜宏超一样年轻的70后副科级中心所长有3个,占副科级单位的1/3。
2010年以来,该局以全省地税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并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今年又任命的两名城关分局副局长、两名稽查局副局长、一名车辆管理所所长,均为70后年轻干部。同时,该局还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全市共有6名分局局长职位、26个股级职位实行竞岗,为干部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成长渠道。
在大胆提任年轻干部的同时,为了焕发队伍活力,近年来,襄城县地税局还加大岗位交流力度,县(区)局领导班子和市局机关科级干部、分局局长、股级干部交流面分别达到98%、98%、93%,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轮岗面达到74%。通过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全市地税系统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办公室赵永光同志刚从紫云中心所调回县局,他说:“出校门进机关是很多新进公务员的共性,缺乏社会经验,从办公室调到紫云中心所时领导告诉我是调动而不是挂职,我也全身心投入到所里的工作,半年时间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纠正了以前的误解,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非常有用。”和他一起进入地税系统的6名同志都曾有过不同岗位的经历。
在科学用人的另一面,襄城县地税局还精心育人,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两年来相继开展了“如何加强基层地税领导班子建设”、“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税务工作者”、“如何当好科所长”等专题研讨活动。邀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邀请洛阳讲师团著名讲师举行中原文明大讲堂讲座,组织学习“中华文化和团队精神”系列视频课程。
发展之中 服务至上
这是一则来自人民网的信息:
门前的路修好以后,店里客人逐步多了起来,营业额很快得到恢复。“按照新的税法政策,我们该交多少税呢?”十几名纳税户到襄城县紫云中心税务所办税服务厅主动提出调增税额。记者看到的一幕可以说是件新鲜事。
原来,从2011年5月开始,襄城县紫云镇政府对镇里的几条街道进行翻修,道路改造引起了交通不便,临街的个体工商户生意下滑。紫云中心税务所所长杨朝卿带领几名税务专管员进行核查后,依法对14家个体工商户调减了总计19037元的税款。如今路段改造结束,享受减税的十几家个体工商户,很欣慰地主动申请调增税额。
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襄城地税把创新服务理念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以服务理念的改变促进服务手段和内容的更新,以服务手段和内容的更新推动服务理念产生新的飞跃。提出了“换位思考”、“把纳税人当亲人”、“纳税人就是上帝”等服务理念。在党组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创新服务手段,改变服务方式,纳税人自觉遵从的程度不断提升。
紫云中心税务所杨朝卿所长说:“要收好税,就要真正关心和理解纳税人,用真情去感动他们。”
刚刚纳税86万元的张海对记者说:“去年,我带领施工队来到首山煤矿施工,到了年底,由于种种原因,首山矿仅付了少量工程款,到手的工程款还不够发工人工资,万般无奈之下,我把情况向上门宣传政策的杨朝卿所长作了反映,杨所长带领税收管理员进行了调查,确定我反映的情况属实,便积极向首山煤矿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协商,首山煤矿最终同意将拖欠的工程款全部付给我们。杨所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延迟交税呢?”
正如尹俊法局长所说:“你把纳税人当亲人,纳税人就把你当亲人。”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像雨露般滋润着纳税人的心田,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推动着襄城县地税事业蓬勃发展。
在对纳税人推行亲情服务、标准化服务的过程中,襄城县地税局注重实效,规范程序。在记者走访中,城关分局局长高庆华介绍道,该局将辖区内的重点项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根据每个片区的面积大小、业户数量、税务管理方法以及日常管理的工作量进行集体评议,确定每个片的服务需求,2人一组分片包干。每个小组都要深入企业,实施上门服务,上门管理,日常查核,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光看、光听还不够,还要记。各小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产(商)品种类、生产规模和效率、主要材料来源、生产人数、月工资总额、发票用量、最低保本销售额、税负率、行业平均税负率、企业盈亏情况等资料要进行详细记载。记录的目的是便于动静结合,精细监控,实行全程服务。襄城县地税局还派出专人分析企业各指标、数据间逻辑关系,关注重点企业或重大项目每月的变动,如发现异常,马上深入企业实地了解,写出分析意见报送分局领导班子研究,以求服务和管理及时到位。
创新是襄城地税的理念之一,也始终贯穿在纳税服务的方方面面。2012年该局对全县重点项目实施台账式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服务质量、税收进度跟上。据悉,今年襄城县拟安排重点项目121个,总投资371.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15.11亿元,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入库,搞好纳税服务,该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征管科负责执行监督的重点项目征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重点项目所在区域将各项目的税收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并写入目标责任书,作为全年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单位根据管理片区分解到税收管理员,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项目有着落的责任体系。要求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税收管理员根据项目管理台账与各乡镇党委、政府,集聚区管委会沟通,并深入到各项目所在地,明确项目开工的时间、实际投资规模、投资进度,项目的建设方、施工方等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纳税评估,弄清各项目涉及哪些税种、适用什么税率,进而对全年税收总量进行预测,做到目标明确。
成绩属于过去,创建永无止境,脚下永远是新的起点。目前襄城县地税人以“创新、廉洁、高效、团结”的八字精神为旗帜,向着幸福地税的理想奋斗,紧跟时代,用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唱响了发展的重头戏。相信以后襄城县地税人一定会用汗水和智慧续写新的传奇!
烟花三月,大地如茵,在美丽的烟叶王国襄城,活跃着一支能征善战、开拓创新的地税队伍——襄城县地税局。他们秉承“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书写了一个地方税务局的新辉煌。
襄城县地税局成立16年来,连年超额完成收入任务。税收收入由1995年的1319 万元,增长到 2010年的 3.32亿元,16年来增长24倍,“十一五”时期增速迅猛,年均增长高达43.8%,2010年地税收入总量在许昌市7个县(区)局中位列第二。
这些简单的数字,不仅仅代表成绩,在数字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不懈地努力。说到这个团队,不能不介绍一下这个团队的领头羊——现任襄城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俊法。尹俊法1984年10月参军,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连长、营长。曾参加云南老山对越还击作战,并荣立二等战功1次、三等战功6次,在战场上受过重伤,被确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99年10月转业进入地税部门工作后,仍葆军人优良传统和气节,坚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带出了一支作风硬、能力强、肯吃苦的地税队伍!
在尹俊法的影响下,襄城县地税局全体人员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公正执法,一起为襄城县地税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发展伊始 精神为先
一个团队要想发展好,必须先有好的精气神,做事情才更有动力。自2010年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在尹俊法的带领下,襄城县地税局始终把队伍的精神建设、理念创新放在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上任伊始,尹俊法就提出“创新、高效、廉洁、团结”八字工作方针和“五个一”(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有一股争先的劲头、有一腔创新的激情、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有一身务实的作风)的工作要求,为襄城地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局党组认真了解干部职工的需求,逐步总结襄城地税解决一系列问题中形成的切实有效的工作理念,从提升组织收入中心工作的绩效入手,多角度分析了襄城地税的发展历程、文化基因、文化元素,剖析了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确立了襄城地税的文化体系和价值核心:
正确的工作使命: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收好税、带好队、定好位”的税收理念,坚持和强化收税这个核心使命。
美好的共同愿景:树立“打造幸福地税和有尊严的地税队伍”的共同愿景和奋斗目标。在内部要理顺管理体制,要去除官僚作风,营造平等、和谐的队伍风气和包容开放的工作氛围。优化服务、创先争优,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全面展示襄城地税人的良好素质。
有号召力的团队精神:打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和“地税一家人”的团队精神。襄城地税发展的历史说明队伍好了单位就好,队伍乱了单位形象、业绩就会受到影响,每个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同时只有对所有同志不分编外编内一视同仁,像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才能团结一致、荣辱与共。
在地税精神的引领下,全局干部职工有了行动的导向,有了奋斗的方向,紧密团结在局党组周围,向着“幸福地税”这一共同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服务大局 中心为重
组织收入是地税部门的核心业务,新党组成立以来,以“五抓五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个职能部门、每一个税务干部的能力,保证了组织收入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向“责任”要税收。该局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税收任务压力传递到人。加强税收计划管理,逐月下达税收计划,通报税收进度,严格考核计划完成率和预测准确率等指标,确保收入责任目标落实到位。在税收任务压力大的时候,采取全体动员保任务的办法,局领导包所、科室包片,全体人员的绩效考核与税收收入挂钩,保证了税收任务的有效落实。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向“科技”要税收。积极筹备新征管系统上线工作,加班加点采集纳税人信息,逐户核实,逐户登记。结合全省地税系统信息数据大集中,清理核销了长期不纳税户、空壳公司等,为地税信息系统“瘦身”,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与国税、工商等部门开展信息共享,掌控税源动态。三是以税收分析预测为抓手,向“机制”要税收。逐旬、逐月进行深度税收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加强存量、增量税收分析,产业税收比重、税负变化和宏观税负分析,完善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款及时入库。四是以三级税源巡查为抓手,向“管理”要税收。严格落实税收管理员巡查、基层税务所(分局)巡查和县级机关巡查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制定巡查计划,定期实地察看、问询与核查,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堵塞税收漏洞。强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加大对税收增减变化较大企业的调查,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做好“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管职能交接后续工作,开展税源调查,完善征管办法,确保“两税”足额入库。五是以部门联动为抓手,向“协作”要税收。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各中心所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税收工作环境,形成“以政府为支撑,部门为骨干,上下互动”的协税护税网络,征管效能大幅提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召开了“县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协调会”,建立了加强“两税”征管的长效机制,为“两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2011年,面对烟叶税减收40%、煤炭资源税、金融业营业税政策性减收1910万的巨大压力,全县地税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收入原则,大力提升收入质量,全年共组织各项收入4.75亿元,其中地方级税收完成3.77亿元,占县委、县政府下达全年收入目标3.73亿元的101%,比上年同期3.32亿元增长13.6%,增收4510万元;完成“耕地占用税和契税”5708万元,占年计划4200万元的120.9%,地税收入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地税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襄城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廖少忠称赞:“地税部门在接受和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税收目标上不讲条件、不讲价钱、雷厉风行,在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上信心坚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规范管理 软硬兼优
“以前地税局的办税服务厅仅有三个窗口,办税区很小,人一多就闹哄哄的,等候办税时连坐的地方也没有,办完税腰酸腿疼。现在的大厅宽敞明亮,休息区,座椅、报纸、饮水机、填单台等一应俱全,下雨了可以借用雨伞,还配备了眼镜,考虑得真是细致周到,办税速度也快多了,即使需要等待也很愉快。”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常来办税的企业财务人员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的办公大楼建于2001年,那时的很多设计到现在有些落后了,机关办公楼利用效率不高,也没什么活动场所,尹局长上任后对机关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更新了设备,如今有了自己的多功能会议室、乒乓球室、台球室、职工文化室,工作间隙可以去打打球、练习字画,开会也不用到外面租场地了,职工在这里工作更有幸福感。”对机关这两年的变化,在这里工作几十年的老科长周勇感觉很高兴。“这里以前都是荒地,杂草丛生,建好后,视野开阔了,形象也好,下了班同事们打场篮球,不知不觉团队凝聚力也提高了。”该局的办公室主任汤继伟告诉记者。
新一届党组一上任就意识到该局硬件设施对纳税服务和各项工作开展带来的局限性,积极向省、市地税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进行了机关改造。为了建好工程,尹俊法亲自参与招标、亲自主持办公楼设计,装修期间经常到工地查看,带领同志们工作和装修两不误。该局还有效地运用了空间资源,完善了图书阅览室、廉政文化室、乒乓球室等文化场所,在走廊、阅览室、活动室等场所悬挂名人语录、宣传图片、口号等,让地税文化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渗透人心。创设了具有美化、亮化、净化和人文氛围的工作环境,陶冶职工情操,激活职工思维,融合同志情感,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2011年该局成功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到届重新申报,连续四届获得该项荣誉。
“这里简直是紫云镇的世外桃源”。受到纳税人如此称赞的,是“全省地税系统基层所建设先进单位”紫云中心税务所。该所尽管处于煤焦化产业集聚的地区,依然十分干净,有优美的小花园、整齐的小菜园,令每一个来办税的纳税人赞叹不已。2009年以来,襄城地税按省局要求大力开展基层所规范化建设。硬件上门头墙壁以“明亮、简洁、庄重、严肃”为标准,完善了外观形象标识系统;庭院绿化和小菜园做到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在信息化设备配置上,达到在职人员人均一台电脑的标准,为各所征收室配备了触摸屏、POS机等设备;在生活设施上,配置了洗衣机、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提高了全体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其幸福感和认同感。同时,持续抓基层同志的日常养成,对基层的卫生环境、制度落实、学习活动等定期进行效能督察,实现了高标准的常态化,好环境、好习惯、好作风得到了长期保持,基层单位全部成为市级文明单位,2011年该局首次成为市级文明系统。
务实高效 作好表率
“这两年以来,县地税局从上到下,不管是县局局长,还是中心所所长,每年都要到我们企业来好几次,对我们进行政策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河南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伍告诉记者。
2010年,襄城县地税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局党组成员分头深入基层一线,从平原到山区,明察暗访26次;同时,该局还开展大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分别与中心所(分局)班子成员、一般干部谈心186人次。
襄城县地税局领导班子带头贴近纳税人,创新服务理念,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纳税人,而且其成效也反映在税收收入上,可谓是税企双赢。
襄城县地税局一名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该局党组尤其注重人文关怀,以体贴入微的行动感动干部,增强干部对地税集体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上级与下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项制度是把制度落实到位的保障。据办公室人员赵永光介绍,局党组书记、局长尹俊法,始终保持着军人严守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七点半就开始在办公室看报纸、批文件,下午一般会推迟半个小时下班,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办公楼装修时还把党组成员的卧室和办公室安排在一起。没有紧急工作的时候,尹局长喜欢在各科室、服务厅和分局转转,与同志们谈谈心。他的这种作风对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形成了示范效应,迟到早退的现象没有了,值班、签到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落实。
精心育人 科学用人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地税事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队伍。襄城县地税局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制度的建设和文化的熏陶,队伍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1年3月2日,虽然春寒料峭,窗外寒风凛冽,但在襄城县地税局茨沟中心税务所服务厅,却涌动着一股股暖流。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税的纳税人,送上一句句热情的问候,展露着真诚的笑容。坐在记者面前的茨沟税务所所长郜宏超说,如果不是记者采访,他当天还要到十几里外的范湖乡为几个新办企业办税。位于城乡结合带的茨沟所,税源主要在城区,距离乡政府和税务所驻地十多里地,为了服务好纳税人,他们寒冬腊月也是经常穿梭在城乡之间,为纳税人上门办税、送票到商户,全所6个人管理着三个乡的税收。1972年出生的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也是襄城县地税系统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之一。在襄城县地税系统,像郜宏超一样年轻的70后副科级中心所长有3个,占副科级单位的1/3。
2010年以来,该局以全省地税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并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今年又任命的两名城关分局副局长、两名稽查局副局长、一名车辆管理所所长,均为70后年轻干部。同时,该局还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全市共有6名分局局长职位、26个股级职位实行竞岗,为干部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成长渠道。
在大胆提任年轻干部的同时,为了焕发队伍活力,近年来,襄城县地税局还加大岗位交流力度,县(区)局领导班子和市局机关科级干部、分局局长、股级干部交流面分别达到98%、98%、93%,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轮岗面达到74%。通过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全市地税系统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办公室赵永光同志刚从紫云中心所调回县局,他说:“出校门进机关是很多新进公务员的共性,缺乏社会经验,从办公室调到紫云中心所时领导告诉我是调动而不是挂职,我也全身心投入到所里的工作,半年时间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纠正了以前的误解,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非常有用。”和他一起进入地税系统的6名同志都曾有过不同岗位的经历。
在科学用人的另一面,襄城县地税局还精心育人,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两年来相继开展了“如何加强基层地税领导班子建设”、“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税务工作者”、“如何当好科所长”等专题研讨活动。邀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邀请洛阳讲师团著名讲师举行中原文明大讲堂讲座,组织学习“中华文化和团队精神”系列视频课程。
发展之中 服务至上
这是一则来自人民网的信息:
门前的路修好以后,店里客人逐步多了起来,营业额很快得到恢复。“按照新的税法政策,我们该交多少税呢?”十几名纳税户到襄城县紫云中心税务所办税服务厅主动提出调增税额。记者看到的一幕可以说是件新鲜事。
原来,从2011年5月开始,襄城县紫云镇政府对镇里的几条街道进行翻修,道路改造引起了交通不便,临街的个体工商户生意下滑。紫云中心税务所所长杨朝卿带领几名税务专管员进行核查后,依法对14家个体工商户调减了总计19037元的税款。如今路段改造结束,享受减税的十几家个体工商户,很欣慰地主动申请调增税额。
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襄城地税把创新服务理念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以服务理念的改变促进服务手段和内容的更新,以服务手段和内容的更新推动服务理念产生新的飞跃。提出了“换位思考”、“把纳税人当亲人”、“纳税人就是上帝”等服务理念。在党组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创新服务手段,改变服务方式,纳税人自觉遵从的程度不断提升。
紫云中心税务所杨朝卿所长说:“要收好税,就要真正关心和理解纳税人,用真情去感动他们。”
刚刚纳税86万元的张海对记者说:“去年,我带领施工队来到首山煤矿施工,到了年底,由于种种原因,首山矿仅付了少量工程款,到手的工程款还不够发工人工资,万般无奈之下,我把情况向上门宣传政策的杨朝卿所长作了反映,杨所长带领税收管理员进行了调查,确定我反映的情况属实,便积极向首山煤矿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协商,首山煤矿最终同意将拖欠的工程款全部付给我们。杨所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延迟交税呢?”
正如尹俊法局长所说:“你把纳税人当亲人,纳税人就把你当亲人。”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像雨露般滋润着纳税人的心田,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推动着襄城县地税事业蓬勃发展。
在对纳税人推行亲情服务、标准化服务的过程中,襄城县地税局注重实效,规范程序。在记者走访中,城关分局局长高庆华介绍道,该局将辖区内的重点项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根据每个片区的面积大小、业户数量、税务管理方法以及日常管理的工作量进行集体评议,确定每个片的服务需求,2人一组分片包干。每个小组都要深入企业,实施上门服务,上门管理,日常查核,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光看、光听还不够,还要记。各小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产(商)品种类、生产规模和效率、主要材料来源、生产人数、月工资总额、发票用量、最低保本销售额、税负率、行业平均税负率、企业盈亏情况等资料要进行详细记载。记录的目的是便于动静结合,精细监控,实行全程服务。襄城县地税局还派出专人分析企业各指标、数据间逻辑关系,关注重点企业或重大项目每月的变动,如发现异常,马上深入企业实地了解,写出分析意见报送分局领导班子研究,以求服务和管理及时到位。
创新是襄城地税的理念之一,也始终贯穿在纳税服务的方方面面。2012年该局对全县重点项目实施台账式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服务质量、税收进度跟上。据悉,今年襄城县拟安排重点项目121个,总投资371.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15.11亿元,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入库,搞好纳税服务,该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征管科负责执行监督的重点项目征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重点项目所在区域将各项目的税收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并写入目标责任书,作为全年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单位根据管理片区分解到税收管理员,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项目有着落的责任体系。要求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税收管理员根据项目管理台账与各乡镇党委、政府,集聚区管委会沟通,并深入到各项目所在地,明确项目开工的时间、实际投资规模、投资进度,项目的建设方、施工方等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纳税评估,弄清各项目涉及哪些税种、适用什么税率,进而对全年税收总量进行预测,做到目标明确。
成绩属于过去,创建永无止境,脚下永远是新的起点。目前襄城县地税人以“创新、廉洁、高效、团结”的八字精神为旗帜,向着幸福地税的理想奋斗,紧跟时代,用公正执法和优质服务唱响了发展的重头戏。相信以后襄城县地税人一定会用汗水和智慧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