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对策解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锁。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即有约120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上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可以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从大学生自身看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据了解,大学生毕业后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大学生面试技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直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各高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而劳动者在竞争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自我推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机会需要去积极争取,才能需要有施展平台。积极展现自我才有可能受到招聘单位青睐与礼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看
  1.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存在下降趋势,这亦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2.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减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及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现实落差较大,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操作能力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形式较为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部分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视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角度
  1.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每个劳动者只有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正确职业观,才能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强对挫折的抗击力是人们健康生存和事业发展所必须的。这要求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挫折,看到其普遍性。培养坚韧的意志,创造并把握承受挫折的机会;积极总结经验,奋起拼搏,敢于挑战挫折,百折不挠;练就强大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要及时、准确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4.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抛开精英观念,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积累知识、经验与资本,为未来的事业成就打好基础。
  5.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亦是可行之路。自主创业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帮助缓解了就业压力,一举多得。
  (二)高校角度
  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就业的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灵活面对市场需求是关键。
  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特色与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道路。
  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为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信息支持与技术保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4.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政府部门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应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用人单位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而,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与平台,营造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
  
  结语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必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4).
  [5]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4).
  [6]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04(6).
  [7]徐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其他文献
时光如梭,2017年已进入三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一向有“金九银十”之说,不少人关心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会以怎样的形式收官?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
期刊
【摘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和带头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党员;培训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巴里坤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优秀的社
期刊
【摘要】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工作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对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大中型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
当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党和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大众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吃饱穿暖,对于文化建设的渴望也与日俱增.虽然近些年来政
摘 要: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之争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并在现代性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我们承认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但我们拒斥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  关键词: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普遍主义;相对性;绝对性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作用等等的学说。那么道德又是什么呢?道德究竟是相对的、主观的?还是绝对的、客观的?或者说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普遍主义哪种理论更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究其原因,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日趋缓慢,难以保持就业岗位的持续性增长;我国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占主体的加工制造业无法为大学生创造知识型的工作岗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高,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经济发
期刊
论富有,丹麦可能比不上邻居挪威;论健康,也许比不上另_一个邻居瑞典.丹麦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生活得很质朴也很纯粹,平时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地位和财富,而是生活的点滴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