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事变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短时间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数十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民族存亡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民众均有亡国就在眼前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张学良将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先是痛失东北,随后失守热河,其威信一落千丈,几成民族公敌。
  2.社会各界名流主张抗日救国。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1931年12月9日,由社会各界名流汇集而成的“国难救济会”呼吁统一救亡。次年史量才、沈钧儒、章士钊等60余人联名致电全国及即将召开的国事会议,提出:“凡民族争存于世,以合作为最重要条件,要求国民政府化除杜绝合作之党治,实行全民宪政,以求国家的统一。”
  3.一二·九运动的爆发。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发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4.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当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阴谋为侵占东三省制造借口时,张学良电告蒋介石并请示机宜,蒋却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开方便之门。蒋介石为实现其独裁专制,在1931年7月23日发表的《告全国同胞书一致安内攘外电》中提出了“先安内而后攘外”的谬论。8月22日,蒋又在公开场合发表声明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做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而不可得。”这样的卖国哲学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其卖国的嘴脸。
  5.蒋介石五次“围剿”红军。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动用数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五次“围剿”,红军被迫反击,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红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控制了苏区的军政大权,采取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二、张学良拥蒋联共抗日的思想的形成
  张学良旅欧归来之后,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思想活跃而又充满矛盾,他最终还是认为:“共也好,不共也好;红也好,白也好,最要紧的是先把国家弄好,使自己的国家能在世界上与各国共存”、“尚有些微血性,知爱国家,并能见及国难严重之人,均应各除私心,决心爱国。凡属中国人,无论其为共产党、国民党、第三党(即农工民主党),或其他任何党派,果自命为救国者,均应在拯救中国之唯一动机中摈弃一切歧见……共救危亡。此乃救国之唯途径。若仍萎靡不振,由命听天:内战频仍,政争不息,则中国前途必无希望矣!”可见,张学良在豫鄂皖“剿共”时期,就孕育了拥蒋联共抗日的思想。这一呼吁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讲话,立即引起日本人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素有国难家仇的张学良的言行始终为日本所特殊关注,可见这讲话的分量。身为国家军政大员并兼任豫鄂皖“剿共”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正值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围剿”节节“胜利”之时,发表上述言论,足见其远见和胆识。
  三、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国共共同抗日,中华民族由此团结起来、共同御侮,使得民族灭亡的悲剧没有发生。在华北事变前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在停止进攻革命根据地、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和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同意和国民党中愿意抗日的军队、组织订立抗日协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包括蒋介石);蒋介石在“剿共”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中苏关系,加快与中国共产党的谈判;1936年春,中国共产党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谈判,已达成局部停战协定,并形成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共同逼蒋抗日的局面;等等。这一切都表明当时各党各派,主要是国共两党,都在向着共同抗日救国的目标奔跑。实践证明,拥蒋联共抗日,是当时中国唯一正确的救亡之路,而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开始把这一主张变为现实。
  总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L]
其他文献
相对于预设而言,课堂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课堂生成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介入丁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使课常教学因此
由北京华通企业经济发展总 公司、北京华通捷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通运外经国际运输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物流就在我们脚下──北京华通物流园区推介会”,近日在新竣工的北
以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为例,从规划的角度总结了在本次地震中所暴露的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城镇抗震规划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使城镇在大灾中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
初中历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多,既有中国史内容,又有世界史内容,对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学习任务较重。因此,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会使同学们会记、乐记、记熟,提高学习效率,在此
简要介绍了各种力学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应用,并对其实用范围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指出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充分发挥材料强度、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常规室内试验和变含水量固结试验,从起始饱和度的角度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研究,分析土体在不同起始饱和度条件下压缩变形和湿陷系数与压力的关系,目的在于探寻荷载和水的变化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探讨了基坑设计难点,详细介绍了该城市中心超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的设计,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的变形,积累了城市中心超深
为了探究醇类物质在高载高速工况下的润滑性能,尤其是碳链、羟基与润滑性能的关系,开展了碳链长度、羟基数目对醇类物质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利用四球摩擦机调查一系列醇类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与占企业资产主导地位的有形资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在有形资产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