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四夜晚,我去了一趟上海仁恒河滨城——上海基金经理居住的密集区。可能是夜晚的关系,这个高档社区在精美的光影与流水布置下,看起来格外静谧。
我来到这里会所的一个二楼咖啡厅,我与一个上海当地一家有名的私募约好在这里,我给他介绍几个做量化投资的朋友。
量化投资的朋友一共来了3人,他们这个团队其实一共4人,1个在澳大利亚。他们中有3人是上海最好的一家高中的同学,另外1人是其中一个的哥哥。
说来很有趣,他们之所以做量化,是在2008年看好了做商品的机会。而那三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时就是死党,其中一个是数学班,高二时保送到复旦大学上大二。他们都酷爱编程,高中时就经常住在一块儿,一边打游戏,一边研究程序。他们在高中时就开发了一个防伪代码——就是在门票或商品上,有个识辨码,任何人都可以揭开识辨码打电话来分辨这个东西是不是伪冒,当前最广泛的用途是演唱会门票,后来的世博会门票用的也是他们开发的这个产品。
这三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毕业后,那个保送的同学继续读大三,后来去英国读了物理博士,接着又读了博士后,回国后就到上海一个名牌大学教书,现在做起了副教授。另一个同学,因为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无法兼顾,大学肄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安全稳定方面的程序,现在的产品已经成功卖给了中国移动等大型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类产品专家,今年的时候,被谷歌的人看上,邀请他去美国谷歌上班,他打算明年动身出发。另一个人,当前在澳大利亚定居,他大学时候,自己开始操作股票,曾经赚了不少钱,但还是因为一些失误赔了不少,自此一心研究债券,反倒能保证拿到每年20%以上收益。
2008年,也就是那个英国博士后同学回来后,就一起号召大家来做点投资的事。他刚巧带回来一套比较权威的智商测试题,他自己是137,后来给他们的朋友与哥哥一测,分别是147、145与176——满分是176,就那个澳大利亚同学。至此他们有时候就拿智商来戏称对方,比如,“那个176怎么怎么”。
从那时起,他们就聚在一起,一边研究商品一边开发程序,英国博士后主要负责构架主程序,那个澳大利亚同学提供了不少策略与思路……其实他们都是程序高手,一边产生想法,一边把想法落实到程序中。2009年时,程序开始正式运作,每年都能实现超过100%的收益。他们一开始放了100万,后来又逐步增加了一些,这些资金到2011年底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1个亿。
我那个私募朋友,希望他们能加入到他们的私募品牌下,让他们一心开发程序,他们来卖产品。
但这群人很直接地说,他们在运作过程中,因为速度与限制的原因,中国商品量化操作,可以容纳的规模很小,他们已经觉得现有的1个多亿资金已经过多了,因为就算提高规模,收益率也上不去,甚至可能会阻碍收益率。所以他们只要资金规模一超过一个范围,他们就会拿出来,投资其他项目。至少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他们觉得钱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募集资金什么的。其实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容量可以做大的量化产品,都不是纯量化,或者就是很低的收益率,对他们而言,如果收益率那么低,那还不如直接买一些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
不过他们也提到,除非出现一个机会,就是当前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这其实也是垃圾债,如果到时候市场流动性还不错,他们能用程序控制风险,同时加入杠杆,这倒是个未来可以做大规模的市场,只是目前,私募债的还在初步发展期,还不具备这个市场条件。
他们对中国高税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们有个产品因为操作要求,用了一个公司法人账号,没想刚刚开始有盈利,就被税务局的人盯上,要收这个运作资金的1%营业税。不过他们也想出一些合理避税的方法,在他们看来,这笔钱能够省下,是一件很理所应当的事。
他们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当前市场上好玩的东西太有限了,只是用原先的交易策略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但如果真要跑到国外,又觉得自己没太大优势,因为国外投资市场都是机构做作战。然而当前,随着国内玩量化的人越来越多,收益率确实有很大幅度的降低,毕竟量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赚傻钱,聪明钱越多,就越不好赚了。正在这时,那个英国博士后说,嘿,我们在商品上的最大敌人已经出现了,是耶鲁大学的一个投资机构。这群人这才精神起来。这时我才知道,最近最热门的一个商品是谁在操作。
他们心态都很好,个个都做好了随时退休的准备,随后,他们又聊起了一些程序上好玩的事。对私募的邀请,他们只是说,聪明的人太多了,而且,现在确实没法做大规模。
临别时,那私募很大方地说,希望你们随时转行过来,成为文艺复兴公司那样的西蒙斯。不过,他还是不无可惜地与我轻声喟叹道,高手果然在民间。
我来到这里会所的一个二楼咖啡厅,我与一个上海当地一家有名的私募约好在这里,我给他介绍几个做量化投资的朋友。
量化投资的朋友一共来了3人,他们这个团队其实一共4人,1个在澳大利亚。他们中有3人是上海最好的一家高中的同学,另外1人是其中一个的哥哥。
说来很有趣,他们之所以做量化,是在2008年看好了做商品的机会。而那三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时就是死党,其中一个是数学班,高二时保送到复旦大学上大二。他们都酷爱编程,高中时就经常住在一块儿,一边打游戏,一边研究程序。他们在高中时就开发了一个防伪代码——就是在门票或商品上,有个识辨码,任何人都可以揭开识辨码打电话来分辨这个东西是不是伪冒,当前最广泛的用途是演唱会门票,后来的世博会门票用的也是他们开发的这个产品。
这三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毕业后,那个保送的同学继续读大三,后来去英国读了物理博士,接着又读了博士后,回国后就到上海一个名牌大学教书,现在做起了副教授。另一个同学,因为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无法兼顾,大学肄业后,在一家公司做安全稳定方面的程序,现在的产品已经成功卖给了中国移动等大型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类产品专家,今年的时候,被谷歌的人看上,邀请他去美国谷歌上班,他打算明年动身出发。另一个人,当前在澳大利亚定居,他大学时候,自己开始操作股票,曾经赚了不少钱,但还是因为一些失误赔了不少,自此一心研究债券,反倒能保证拿到每年20%以上收益。
2008年,也就是那个英国博士后同学回来后,就一起号召大家来做点投资的事。他刚巧带回来一套比较权威的智商测试题,他自己是137,后来给他们的朋友与哥哥一测,分别是147、145与176——满分是176,就那个澳大利亚同学。至此他们有时候就拿智商来戏称对方,比如,“那个176怎么怎么”。
从那时起,他们就聚在一起,一边研究商品一边开发程序,英国博士后主要负责构架主程序,那个澳大利亚同学提供了不少策略与思路……其实他们都是程序高手,一边产生想法,一边把想法落实到程序中。2009年时,程序开始正式运作,每年都能实现超过100%的收益。他们一开始放了100万,后来又逐步增加了一些,这些资金到2011年底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1个亿。
我那个私募朋友,希望他们能加入到他们的私募品牌下,让他们一心开发程序,他们来卖产品。
但这群人很直接地说,他们在运作过程中,因为速度与限制的原因,中国商品量化操作,可以容纳的规模很小,他们已经觉得现有的1个多亿资金已经过多了,因为就算提高规模,收益率也上不去,甚至可能会阻碍收益率。所以他们只要资金规模一超过一个范围,他们就会拿出来,投资其他项目。至少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他们觉得钱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募集资金什么的。其实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容量可以做大的量化产品,都不是纯量化,或者就是很低的收益率,对他们而言,如果收益率那么低,那还不如直接买一些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
不过他们也提到,除非出现一个机会,就是当前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这其实也是垃圾债,如果到时候市场流动性还不错,他们能用程序控制风险,同时加入杠杆,这倒是个未来可以做大规模的市场,只是目前,私募债的还在初步发展期,还不具备这个市场条件。
他们对中国高税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们有个产品因为操作要求,用了一个公司法人账号,没想刚刚开始有盈利,就被税务局的人盯上,要收这个运作资金的1%营业税。不过他们也想出一些合理避税的方法,在他们看来,这笔钱能够省下,是一件很理所应当的事。
他们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当前市场上好玩的东西太有限了,只是用原先的交易策略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但如果真要跑到国外,又觉得自己没太大优势,因为国外投资市场都是机构做作战。然而当前,随着国内玩量化的人越来越多,收益率确实有很大幅度的降低,毕竟量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赚傻钱,聪明钱越多,就越不好赚了。正在这时,那个英国博士后说,嘿,我们在商品上的最大敌人已经出现了,是耶鲁大学的一个投资机构。这群人这才精神起来。这时我才知道,最近最热门的一个商品是谁在操作。
他们心态都很好,个个都做好了随时退休的准备,随后,他们又聊起了一些程序上好玩的事。对私募的邀请,他们只是说,聪明的人太多了,而且,现在确实没法做大规模。
临别时,那私募很大方地说,希望你们随时转行过来,成为文艺复兴公司那样的西蒙斯。不过,他还是不无可惜地与我轻声喟叹道,高手果然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