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小时候,宁波的街面格局小小,弄堂墙门阑干错纵,现在看起来,从东门口到南门外这么一条直线不过五分钟车程的路,那时非得在曲折萦绕如深宫似的民居里穿梭进来再穿梭出,迂回个半天才能达到目的地,耐着性子,如何也比不了直线的高速。
这就好比时光浅切,娓娓而来,一分一秒,在它面前,谁也快不了慢不了,悠悠而过,如酱园子里沉浸在时光中的酱料,默默地让这时光沉淀周匝的浮华,提炼出至味的酱香。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是什么?酱油,大酱。放到六七十年前,那可是大事。日本人发明“味之素”才多少日子?那时中国人还不知道谷氨酸钠有这样的鲜味。五十年前的农村,煮菜放味精是绝对奢侈的事情,谁会知道味精还有今日的没落。当时的菜肴要有鲜味得靠两种调味品,一是高汤肉汁,一是酱油。肉汁鸡汤非等闲人家能常年备用,百姓还是得用酱油。故此,凡杂货小店必卖酱油、米醋、盐。
酱油制造过程复杂。先用豆瓣发酵,也就是蒸煮后放在太阳底下晒着,让暖洋洋的阳光晒出长长的毛来,这就晒成了酱。有了酱,就有了鲜味,一种很沉很醇的鲜味,再在这基础上七弄八弄做出了酱油。酱油不是这么好做,只有大的镇头,才有做酱油的酱园。
老宁波就有这么一家有名的酱园,就在南郊南塘河的河埠头边上。拨开历史的浮尘,在曾经往来无数商贾旅人的河塘边,这家酱园带着自身“官记酱园”的名号,带着一株参天的老桑葚,随着三丈高墙,一起被时光锁起。
官记酱园在南郊路的中段,紧挨着袁家大宅。门面虽不算大,但“官记酱园”四个大字却写得堂堂皇皇,比它的店名“同茂记”更有底气。进得墙门,是个小天井,迎面三间门面的高平屋,这是典型的前店后场的经营。六七十年之前,这里的店堂,前面设一只角切形的柜台,柜台后面是一排酱油坛子,坛子上面的货架,花花色色的摆放着锡瓶、饭盂、青花瓷坛或者广口玻璃瓶子,里面是茴香、八角、桂皮、大料、白药、酒曲这些调味品和发酵材料。酱油坛子用荷叶埕头泥盖住,或者用土布包砂泥的盖,这东西盖得严实,还有透气性。柜台上常常放一本账薄,一副笔墨,一面算盘,常年趴一个精神萎靡的老伙计,双手捧头托腮,两目淡然无光,直盯盯的看着前面的墙壁出神,百姓就叫他作“柜头狮子”,只有当顾客上门时,“狮子”才会眼睛一亮,立刻灵活精神。
酱园店堂里必有几只酱缸,用瓦缸或者大木桶,里面装着棕黄色的大酱,宁波人叫豆瓣酱、红酱,或者用更古的称呼叫豆豉酱。豆豉酱的表面常常会发一层雪白的芒霉,看上去很不雅观,但宁波人却给它一个很雅的叫法:霜缸酱。那层芒霉正是发酵的结果,这层“霜”发得越重,酱就越鲜。你要卖酱,“柜头狮子”就会用小木铲撬一“笃”放在一只箬壳迭成的方盒子里去秤。老顾主信得过他,不秤也罢,但不秤往往反而只多不少。
酱缸都放在同茂记的后院,数十只大缸整齐地列在太阳底下,用草编的盖子盖住缸口,太阳的威力和宁波固有的温湿气候,使得里面的豆瓣酱、甜面酱、辣豆酱无日无夜地发生着咕嘟咕嘟的魔幻变化。烟花三月的江南,在芳草丛生、粉蝶纷飞的时节里,我闻到的是那种花香里夹着酱香的一股特殊的味道,以至于在很久之后的岁月里,我都未能忘记那股香味。
酱有一种十分浓郁醇厚的香味和鲜味,可以做得咸一些也不觉其咸,也经放,是四季长羹。民间也有自己晒酱,或将黄瓜、西瓜皮投入酱缸,几天以后便成酱瓜,香脆而咸中带甜,是一道下泡饭的清口小菜。
而于酱制品,有酱肉、酱鸡、酱鸭、酱毛蟹、酱牛肉,还有酱瓜、酱萝卜、酱大头菜一类的酱蔬菜,并衍生出什锦菜之类的酱品。当然,干、风、腌、酱、醉、糟、霉、臭的制品,如独立上盆也是富有地方风味的佳肴。不少旅居外地的“老宁波”心目中的乡味,主要是上述的“甬上八味”。
这就好比时光浅切,娓娓而来,一分一秒,在它面前,谁也快不了慢不了,悠悠而过,如酱园子里沉浸在时光中的酱料,默默地让这时光沉淀周匝的浮华,提炼出至味的酱香。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是什么?酱油,大酱。放到六七十年前,那可是大事。日本人发明“味之素”才多少日子?那时中国人还不知道谷氨酸钠有这样的鲜味。五十年前的农村,煮菜放味精是绝对奢侈的事情,谁会知道味精还有今日的没落。当时的菜肴要有鲜味得靠两种调味品,一是高汤肉汁,一是酱油。肉汁鸡汤非等闲人家能常年备用,百姓还是得用酱油。故此,凡杂货小店必卖酱油、米醋、盐。
酱油制造过程复杂。先用豆瓣发酵,也就是蒸煮后放在太阳底下晒着,让暖洋洋的阳光晒出长长的毛来,这就晒成了酱。有了酱,就有了鲜味,一种很沉很醇的鲜味,再在这基础上七弄八弄做出了酱油。酱油不是这么好做,只有大的镇头,才有做酱油的酱园。
老宁波就有这么一家有名的酱园,就在南郊南塘河的河埠头边上。拨开历史的浮尘,在曾经往来无数商贾旅人的河塘边,这家酱园带着自身“官记酱园”的名号,带着一株参天的老桑葚,随着三丈高墙,一起被时光锁起。
官记酱园在南郊路的中段,紧挨着袁家大宅。门面虽不算大,但“官记酱园”四个大字却写得堂堂皇皇,比它的店名“同茂记”更有底气。进得墙门,是个小天井,迎面三间门面的高平屋,这是典型的前店后场的经营。六七十年之前,这里的店堂,前面设一只角切形的柜台,柜台后面是一排酱油坛子,坛子上面的货架,花花色色的摆放着锡瓶、饭盂、青花瓷坛或者广口玻璃瓶子,里面是茴香、八角、桂皮、大料、白药、酒曲这些调味品和发酵材料。酱油坛子用荷叶埕头泥盖住,或者用土布包砂泥的盖,这东西盖得严实,还有透气性。柜台上常常放一本账薄,一副笔墨,一面算盘,常年趴一个精神萎靡的老伙计,双手捧头托腮,两目淡然无光,直盯盯的看着前面的墙壁出神,百姓就叫他作“柜头狮子”,只有当顾客上门时,“狮子”才会眼睛一亮,立刻灵活精神。
酱园店堂里必有几只酱缸,用瓦缸或者大木桶,里面装着棕黄色的大酱,宁波人叫豆瓣酱、红酱,或者用更古的称呼叫豆豉酱。豆豉酱的表面常常会发一层雪白的芒霉,看上去很不雅观,但宁波人却给它一个很雅的叫法:霜缸酱。那层芒霉正是发酵的结果,这层“霜”发得越重,酱就越鲜。你要卖酱,“柜头狮子”就会用小木铲撬一“笃”放在一只箬壳迭成的方盒子里去秤。老顾主信得过他,不秤也罢,但不秤往往反而只多不少。
酱缸都放在同茂记的后院,数十只大缸整齐地列在太阳底下,用草编的盖子盖住缸口,太阳的威力和宁波固有的温湿气候,使得里面的豆瓣酱、甜面酱、辣豆酱无日无夜地发生着咕嘟咕嘟的魔幻变化。烟花三月的江南,在芳草丛生、粉蝶纷飞的时节里,我闻到的是那种花香里夹着酱香的一股特殊的味道,以至于在很久之后的岁月里,我都未能忘记那股香味。
酱有一种十分浓郁醇厚的香味和鲜味,可以做得咸一些也不觉其咸,也经放,是四季长羹。民间也有自己晒酱,或将黄瓜、西瓜皮投入酱缸,几天以后便成酱瓜,香脆而咸中带甜,是一道下泡饭的清口小菜。
而于酱制品,有酱肉、酱鸡、酱鸭、酱毛蟹、酱牛肉,还有酱瓜、酱萝卜、酱大头菜一类的酱蔬菜,并衍生出什锦菜之类的酱品。当然,干、风、腌、酱、醉、糟、霉、臭的制品,如独立上盆也是富有地方风味的佳肴。不少旅居外地的“老宁波”心目中的乡味,主要是上述的“甬上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