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嘉兴,这在中国历史上烙有抹不去的印记的地方,注定还会有曲折故事发生。在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孙雅囡。
28岁前的孙雅囡,经历和所有农村女孩子一样。
16岁,初中毕业,到镇上一家私人袜厂当摇袜工;
17岁,去大上海见世面,也想多挣点钱,到上海闸北区一家小餐厅里洗碗、配菜;
19岁,回到她所在的七星镇,养鸡、养鹌鹑、贩鸭子,折腾了几年后,赚齐嫁妆了;
28岁,找了个农村小伙子结了婚。
农村女孩不缺能干的,就缺能挣脱传统束缚的。婚后她的第一次尝试就是学驾驶买车,“花了2万元买了辆小飞虎,搞运输,那时的农村女驾驶员还是很少的。我父亲是反对得一塌糊涂。”这一次改行,彻底改变她的人生道路。
结缘“三无”产品
“一开始是有货就拉,有生意就出车,后来接了个较固定的生意,给当地一家粽子厂送粽子,这一拉才发现,小小粽子生意这么好。”孙雅囡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给粽子厂连拉了3车后的惊讶,“这包粽子也不见有多难,村里家家户户都包过,我拉一车才赚几十块钱,但一车粽子却要卖上千元,自己包自己卖,那赚的钱岂不是更多?”
1997年,孙雅囡第一次有了当老板的念头,而选择包粽子这个行当的直接原因是:这是个既无需技术也无需资金更不需学历的“三无”行业。
“机遇总是一闪而过,想到了就去做。”在全家的反对声中,孙雅囡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车子,借钱办起了3个人的粽子厂。“花500元租了3间民房,招3个人做工人,自己还去拜了个师傅,挂了个牌子,我的粽子厂就算是开张了,那时丈夫还在镇上开了个小饭店,这粽子厂就是我一个人在做。”
孙雅囡豪爽地进入市场便被迎头一击,当她真涉足粽子行业后,才猛然发现仅仅一个嘉兴地区就有60多家粽子厂,而且还不乏像五芳斋、粮午斋这样的百年老字号,要想突出这“重重包围”,孙雅囡感到困惑了。
农村女人先天的朴实给了孙雅囡突围的思路。“我首先想到的是用低价高质来打开局面,老字号1个粽子卖3元,我相同品质的粽子就卖1.5元,就想靠薄利挣得市场份额。”孙雅囡首选各个学校作为自己产品的突破口,向代理商免费提供粽子加热箱,以吸引学校周边的食品店代理她的粽子。“而且当时给代理商的条件很优厚,一个加热箱300多元,无偿提供,粽子先卖后结款,而且加热箱允许代理商加热别的食品,比如南湖菱、茶叶蛋等。”
靠这种“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心态,孙雅囡硬是在百年老店与无名作坊的粽子重围中,分得了一杯羹。但接踵而来的不是她想象的挖到了“第一桶金”,而是受制于人的无奈与打击。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孙雅囡优质低价的粽子开始在市场上有点影响了,厂里的业务也逐渐增多,但做得最多的还是贴牌。
“端午前夕接到了嘉兴某著名粽子厂的15万元订单,当天兴奋得都睡不着,这是接到的最大订单。”孙雅囡似乎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生意的转折点,忙不迭地去进货招人,扩大生产,到端午那天15万元的粽子全部送到对方单位,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因为粽子销量大幅下滑,订货厂家并没有将15万元的粽子一销而空,面对着仓库里积压的近6万元粽子,该厂家找到了一个转嫁风险的“好方法”:退货,“当时我一年的利润也就2~3万元,结果这一批退货就有6万多元,一年白干不说,还倒贴很多钱。”
意外打击接踵而至
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必须经受最大的打击。孙雅囡以自己的经历体验着这句人生格言。
遭受了退货风波,在上海的贴牌生产又受制于人没打开销路,那一年孙雅囡净亏了20多万,光外债就欠了近30万元,“但也就在这一年,我开始摸到粽子生意的门道了,打自己的品牌,走品牌之路是我转变思路的第一步。”
1999年夏日的平常一天,孙雅囡如往常一样去上海找销路、收外债,但意想不到的是她这一去,就再也没见着丈夫活生生的面容了,她前脚刚走,丈夫傍晚就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了,回到家的孙雅囡除了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份自责:“如果当时我在他身边,也许意外就不会发生了。”
失去了丈夫,女儿也病倒了。“那段时间,我简直要崩溃了,那3个月我关了手机,天天陪着女儿在医院,每晚陪着她在街上散步,啥事都不想管了,每天看到别的病房人来人往的看客,就我们这个病房门口从未出现过人影。”尝过了世态炎凉,面对着需要照顾的女儿,孙雅囡突然觉得如果自己就这样放弃的话,女儿和这个家基本就没救了。
她打起精神,把女儿送到上海治疗。自己则继续自己的粽子事业,做贴牌不行,就打自己的品牌,她去工商注册了“红船”商标,而优质低价依旧是她坚持的营销策略,“但改变了以往的直营方式,我开始在各地找寻代理商,一来可以更快地打开销路,二来还可降低营销成本。”当年,她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代理业务开始有所起色。“目前我每年3000多万的产值大约65%是代理商完成的,35%是靠直营店完成的,但我的目标是将代理商份额扩大到85%,直营门店销售额控制在15%左右。”孙雅囡对自己今后5年的经营思路有明确的规划。
但通过代理销售粽子,也造成了资金回笼较慢的情况,30多万元的外债在孙雅囡每天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回旋中,并没有减少多少。“年底时,别人过年都是欢天喜地,可我孤儿寡母门前却是站满了要债的人。”
扬起命运的“红船”
浙江嘉兴,一艘革命的红船,拯救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它是机遇的化身,它是命运的使者。借着这艘“红船”,孙雅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一年,孙雅囡采取了一个惊人决定:给代理商免费铺货,而且货源不设限。“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但一方面也是背水一战,另一方面我朴素地想代理商真有钱赚了,这合作关系也稳了,逃款一事就不太可能。”基于对自己粽子品质的绝对自信,免费铺货这条路给孙雅囡的事业带来了不一般的回报,她不但在嘉兴本地站稳了脚跟,更是在上海、南京、南昌等大超市里出现了“红船”牌粽子,而借助于当地代理商成熟的销售通路,孙雅囡的小粽子一路绿灯地开进了沃尔玛超市。
2000年7月,她盖起了新的厂房,事业发展开始有了起色,“但寡妇门前是非多,所以当那个寻工作的司机走入我生活还不到一周,我就对他说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俩重新组织一个家庭。”孙雅囡这种“赌徒”心理给她带来了今天的美满婚姻。“我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再组成一个家庭,对一个在生意场上奔走的女人有一定的必要性。”组织了新的家庭,当年的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孙雅囡基本已走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接着要考虑的是扩大再生产。
“我引进过豆奶生产线,但坚持了三年后,发现这个产品不适合我原有的产品销售通路,重新铺货建销售通路,成本太高。”基于这种考虑,孙雅囡毅然停掉了豆奶生产线,上马了年糕、月饼项目,“这些产品都可共享粽子的销售通路,成本低,我的销售基础好。”
2006年8月,孙雅囡占地30亩的新厂房已投入使用。在七星镇上,关于这个女人的财富故事还在不断丰富,“我的目标是再过一年年产值5000万。”站在自己的新厂房前,这位昔日几乎走投无路的农村妇女自信满满,而丈夫则在旁边含笑看着她。
28岁前的孙雅囡,经历和所有农村女孩子一样。
16岁,初中毕业,到镇上一家私人袜厂当摇袜工;
17岁,去大上海见世面,也想多挣点钱,到上海闸北区一家小餐厅里洗碗、配菜;
19岁,回到她所在的七星镇,养鸡、养鹌鹑、贩鸭子,折腾了几年后,赚齐嫁妆了;
28岁,找了个农村小伙子结了婚。
农村女孩不缺能干的,就缺能挣脱传统束缚的。婚后她的第一次尝试就是学驾驶买车,“花了2万元买了辆小飞虎,搞运输,那时的农村女驾驶员还是很少的。我父亲是反对得一塌糊涂。”这一次改行,彻底改变她的人生道路。
结缘“三无”产品
“一开始是有货就拉,有生意就出车,后来接了个较固定的生意,给当地一家粽子厂送粽子,这一拉才发现,小小粽子生意这么好。”孙雅囡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给粽子厂连拉了3车后的惊讶,“这包粽子也不见有多难,村里家家户户都包过,我拉一车才赚几十块钱,但一车粽子却要卖上千元,自己包自己卖,那赚的钱岂不是更多?”
1997年,孙雅囡第一次有了当老板的念头,而选择包粽子这个行当的直接原因是:这是个既无需技术也无需资金更不需学历的“三无”行业。
“机遇总是一闪而过,想到了就去做。”在全家的反对声中,孙雅囡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车子,借钱办起了3个人的粽子厂。“花500元租了3间民房,招3个人做工人,自己还去拜了个师傅,挂了个牌子,我的粽子厂就算是开张了,那时丈夫还在镇上开了个小饭店,这粽子厂就是我一个人在做。”
孙雅囡豪爽地进入市场便被迎头一击,当她真涉足粽子行业后,才猛然发现仅仅一个嘉兴地区就有60多家粽子厂,而且还不乏像五芳斋、粮午斋这样的百年老字号,要想突出这“重重包围”,孙雅囡感到困惑了。
农村女人先天的朴实给了孙雅囡突围的思路。“我首先想到的是用低价高质来打开局面,老字号1个粽子卖3元,我相同品质的粽子就卖1.5元,就想靠薄利挣得市场份额。”孙雅囡首选各个学校作为自己产品的突破口,向代理商免费提供粽子加热箱,以吸引学校周边的食品店代理她的粽子。“而且当时给代理商的条件很优厚,一个加热箱300多元,无偿提供,粽子先卖后结款,而且加热箱允许代理商加热别的食品,比如南湖菱、茶叶蛋等。”
靠这种“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心态,孙雅囡硬是在百年老店与无名作坊的粽子重围中,分得了一杯羹。但接踵而来的不是她想象的挖到了“第一桶金”,而是受制于人的无奈与打击。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孙雅囡优质低价的粽子开始在市场上有点影响了,厂里的业务也逐渐增多,但做得最多的还是贴牌。
“端午前夕接到了嘉兴某著名粽子厂的15万元订单,当天兴奋得都睡不着,这是接到的最大订单。”孙雅囡似乎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生意的转折点,忙不迭地去进货招人,扩大生产,到端午那天15万元的粽子全部送到对方单位,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因为粽子销量大幅下滑,订货厂家并没有将15万元的粽子一销而空,面对着仓库里积压的近6万元粽子,该厂家找到了一个转嫁风险的“好方法”:退货,“当时我一年的利润也就2~3万元,结果这一批退货就有6万多元,一年白干不说,还倒贴很多钱。”
意外打击接踵而至
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必须经受最大的打击。孙雅囡以自己的经历体验着这句人生格言。
遭受了退货风波,在上海的贴牌生产又受制于人没打开销路,那一年孙雅囡净亏了20多万,光外债就欠了近30万元,“但也就在这一年,我开始摸到粽子生意的门道了,打自己的品牌,走品牌之路是我转变思路的第一步。”
1999年夏日的平常一天,孙雅囡如往常一样去上海找销路、收外债,但意想不到的是她这一去,就再也没见着丈夫活生生的面容了,她前脚刚走,丈夫傍晚就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了,回到家的孙雅囡除了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份自责:“如果当时我在他身边,也许意外就不会发生了。”
失去了丈夫,女儿也病倒了。“那段时间,我简直要崩溃了,那3个月我关了手机,天天陪着女儿在医院,每晚陪着她在街上散步,啥事都不想管了,每天看到别的病房人来人往的看客,就我们这个病房门口从未出现过人影。”尝过了世态炎凉,面对着需要照顾的女儿,孙雅囡突然觉得如果自己就这样放弃的话,女儿和这个家基本就没救了。
她打起精神,把女儿送到上海治疗。自己则继续自己的粽子事业,做贴牌不行,就打自己的品牌,她去工商注册了“红船”商标,而优质低价依旧是她坚持的营销策略,“但改变了以往的直营方式,我开始在各地找寻代理商,一来可以更快地打开销路,二来还可降低营销成本。”当年,她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代理业务开始有所起色。“目前我每年3000多万的产值大约65%是代理商完成的,35%是靠直营店完成的,但我的目标是将代理商份额扩大到85%,直营门店销售额控制在15%左右。”孙雅囡对自己今后5年的经营思路有明确的规划。
但通过代理销售粽子,也造成了资金回笼较慢的情况,30多万元的外债在孙雅囡每天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回旋中,并没有减少多少。“年底时,别人过年都是欢天喜地,可我孤儿寡母门前却是站满了要债的人。”
扬起命运的“红船”
浙江嘉兴,一艘革命的红船,拯救了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它是机遇的化身,它是命运的使者。借着这艘“红船”,孙雅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一年,孙雅囡采取了一个惊人决定:给代理商免费铺货,而且货源不设限。“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但一方面也是背水一战,另一方面我朴素地想代理商真有钱赚了,这合作关系也稳了,逃款一事就不太可能。”基于对自己粽子品质的绝对自信,免费铺货这条路给孙雅囡的事业带来了不一般的回报,她不但在嘉兴本地站稳了脚跟,更是在上海、南京、南昌等大超市里出现了“红船”牌粽子,而借助于当地代理商成熟的销售通路,孙雅囡的小粽子一路绿灯地开进了沃尔玛超市。
2000年7月,她盖起了新的厂房,事业发展开始有了起色,“但寡妇门前是非多,所以当那个寻工作的司机走入我生活还不到一周,我就对他说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俩重新组织一个家庭。”孙雅囡这种“赌徒”心理给她带来了今天的美满婚姻。“我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再组成一个家庭,对一个在生意场上奔走的女人有一定的必要性。”组织了新的家庭,当年的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孙雅囡基本已走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接着要考虑的是扩大再生产。
“我引进过豆奶生产线,但坚持了三年后,发现这个产品不适合我原有的产品销售通路,重新铺货建销售通路,成本太高。”基于这种考虑,孙雅囡毅然停掉了豆奶生产线,上马了年糕、月饼项目,“这些产品都可共享粽子的销售通路,成本低,我的销售基础好。”
2006年8月,孙雅囡占地30亩的新厂房已投入使用。在七星镇上,关于这个女人的财富故事还在不断丰富,“我的目标是再过一年年产值5000万。”站在自己的新厂房前,这位昔日几乎走投无路的农村妇女自信满满,而丈夫则在旁边含笑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