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本文对初中数学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究,内容主要涉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所给问题的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方式,并初步探究了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行动探究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当前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也是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初步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起源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当时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之所以会在美国兴起,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还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融入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强调了人际交往中合作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它的兴起不仅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品质等,所以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且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和策略之一,大家称之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的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展开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小学老师实际的研究方法,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它是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被实际的工作者理解、掌握并且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行动研究是中学老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较普及的、适应大众化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其中要有对行动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反思,在这之上再加以改善,所以行动研究的重心也应该放在日常教学中,行动研究遵循着这样几个程序: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并且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确认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策略和方法,在下一个环节中验证这些策略和方法。
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当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大部分教学尝试也处于研究中,当有具体的操作时,会出现不少问题,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认识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工不明确,学习中缺乏条理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出调节提高它的有效性,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替学生分组、怎样制定有效的分组方式,老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小组合作的效率更高,教学设计方案也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分组的有效性
分组的时候为了方便有时会采用就近原则,主要方法有同桌的两个人或者附近的几个人,这些方法有时不是最好的甚至还算不上好的,因为学生在分组时缺乏自主性,都是老师直接安排好,这就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抗拒性,这样会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差异较大,有些小组可以深入地合作学习,有些小组就不行,合作过于勉强或深度不够都不能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分组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的看法,大面积采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学生在对于分组学习时一个组应该几个人、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更偏向的解决方法,学生对于和自己同组学习的同学有什么要求,会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且询问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建议和看法。通过学生的看法充分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淡化组内竞争,强化组间合作。通过学生自己的意见形成的组合,学生之间的合作会得到加强,合作也会十分融洽,有条理性,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交流,从而达到组内合作、组间互补。这种民主性和开放性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学生学习。事实证明,有效分组会大大提高分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给出的问题至关重要,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回答出来,但是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学生依靠自己就不能很好找出原因了,比如当提及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的问题时,学生都能很快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当提问到为什么答案会是一个负数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当学生被提及一些探索性不强并且答案很明确的问题时是不会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所以,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可探究性和答案的可疑性,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感觉到如果自己独立思考会很难下手,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想到同伴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会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将让学生更多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好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老师给出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同时也需要老师筛选出适合学生合作处理的问题,筛选出最佳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在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合适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与同学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老师则是起到了辅导作用,同时老师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合作学习中,由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拥有着较高的效率,使学生通过团队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行动探究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适合当前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也是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初步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起源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当时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之所以会在美国兴起,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外,还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融入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强调了人际交往中合作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它的兴起不仅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品质等,所以很快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且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和策略之一,大家称之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的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展开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小学老师实际的研究方法,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它是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被实际的工作者理解、掌握并且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行动研究是中学老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较普及的、适应大众化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其中要有对行动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反思,在这之上再加以改善,所以行动研究的重心也应该放在日常教学中,行动研究遵循着这样几个程序: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和计划,并且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确认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行动与目标之间的策略和方法,在下一个环节中验证这些策略和方法。
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当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大部分教学尝试也处于研究中,当有具体的操作时,会出现不少问题,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认识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分工不明确,学习中缺乏条理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出调节提高它的有效性,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替学生分组、怎样制定有效的分组方式,老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小组合作的效率更高,教学设计方案也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分组的有效性
分组的时候为了方便有时会采用就近原则,主要方法有同桌的两个人或者附近的几个人,这些方法有时不是最好的甚至还算不上好的,因为学生在分组时缺乏自主性,都是老师直接安排好,这就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抗拒性,这样会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差异较大,有些小组可以深入地合作学习,有些小组就不行,合作过于勉强或深度不够都不能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分组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的看法,大面积采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学生在对于分组学习时一个组应该几个人、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更偏向的解决方法,学生对于和自己同组学习的同学有什么要求,会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且询问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建议和看法。通过学生的看法充分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淡化组内竞争,强化组间合作。通过学生自己的意见形成的组合,学生之间的合作会得到加强,合作也会十分融洽,有条理性,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交流,从而达到组内合作、组间互补。这种民主性和开放性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有利于学生学习。事实证明,有效分组会大大提高分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给出的问题至关重要,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回答出来,但是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学生依靠自己就不能很好找出原因了,比如当提及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的问题时,学生都能很快地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当提问到为什么答案会是一个负数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当学生被提及一些探索性不强并且答案很明确的问题时是不会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所以,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可探究性和答案的可疑性,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感觉到如果自己独立思考会很难下手,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想到同伴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会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将让学生更多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好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老师给出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同时也需要老师筛选出适合学生合作处理的问题,筛选出最佳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在合作学习时,学生需要合适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与同学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老师则是起到了辅导作用,同时老师也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融入到合作学习中,由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拥有着较高的效率,使学生通过团队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