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概念、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现状及护理进行综述,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为临床护理人员护理下肢动脉闭塞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患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近年来,面临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化,三高症患病率屡增不减,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系数也大大增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治疗不及时甚至会致残和死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5%-33%。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介入术对病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发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对术后护理作以综述。
1.概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性改变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肢出现麻木、疼痛、动脉溃疡、间歇性跛行、组织坏死、扪及下肢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一系列症状。
2.腔内治疗现状
随着新型介入材料的不断优化,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得病变部位局部血供明显得到改善,有效阻止下肢恶化,明显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ASO的主要治疗方式逐渐被腔内介入治疗取代。一项Meta研究了48份病例,总结发现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0.83%。在病变狭窄段或闭塞段, 通过血管造影,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扩张动脉,可立即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速度,迅速恢复血液供应,避免组织缺血坏死。同时有利于血管重建,维持正常循环系统。
3.护理
3.1心理干预
ASO 疾病迁延不愈、患肢疼痛难忍及担心术后愈合,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由专人对病员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详细的讲解,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ASO介入治疗病员微信交流群,加強病员对疾病知识的普及,分享成功案例,通过病员与病员之间对同病种治疗效果成功案例交流,取得病员的治疗配合。向病员家属讲解“家属的关怀支持”对病员身心健康和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病员家属多陪伴病员,给予情感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疼痛干预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疼痛控制不适当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应激性疼痛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异常,处于高凝状态,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患者手术部位动脉血栓形成,从而加重病人的病情。合针选用疼痛评分量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量表( WONG-BAKER),对疼痛进行合理分级。心理上给予安慰,分散注意力;理疗上给予穴位刺激,穴位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效调节机体的疼痛状态;药物上正确运用止痛药,减少病员生理痛苦。
3.3 渐进式活动
告知病人术后积极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穿刺侧肢体制动,避免屈髋屈膝,以防溶栓导管打折及撕裂,支架脱落,但可行远端关节的宕屈活动。恢复期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患肢劳累。运动干预能有效增大关节灵活度,增强肌力,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 如抗等长阻力运动、抗渐进阻力运动,踝泵运动,Buerger前后运动、渐进式行走训练等。
3.4生活引导
患肢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加重肢体缺血,但禁忌用热水袋热敷,避免烫伤。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增加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堵塞的风险。告知戒烟的重要性,烟草中含有致癌物质,烟碱、 焦油物质、尼古丁等能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合理控制血糖。ASO 诊治指南(2016 版)[13]指出:ASO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4.44-6.70 mmol/L,餐后血糖6.70-8.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具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140/90 mmHg,同时患有慢性肾病的病人血压应<130/80mmHg。 术后鼓励病员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代谢。术后由于卧床,患肢制动,要指导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从而促进排便,防止便秘或腹胀的发生,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和药物促进排便,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3.5溶栓
崔元生等研究认为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价值率。经动脉溶栓导管或鞘管微量泵泵入尿激酶(配置方法:0.9%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10万iu),妥善固定避免连接管脱落或压折,保持导管通畅,保证药物顺利到达治疗部位。尿激酶泵入完毕及时更换,避免动脉压力过大回流致导管堵塞。严密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当FIB小于2.0g /L时,尿激酶减量为25万U/d,当小于1.5g /L 时,应暂停溶栓[15]。溶栓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心率加快及血压降低的变化,警惕出血风险。注意观察病员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警惕脑出血。如出现血尿、血便,鼻衄、牙龈皮肤黏膜出血、及时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止血药,调节抗凝药物剂量,必要时做好交叉合血准备。当下肢症状改善,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即可考虑拔除溶栓管道。提前告知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易致皮下瘀紫、血肿,但会逐渐消退,对身体并无影响。
3.6预见性干预
(1)急性动脉血栓。腔内治疗中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的主要并发是远端栓塞[16]。 鼓励病人做足背、足趾屈伸及踝部旋转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若患肢出现肢端冰凉,皮肤苍白,动脉搏动减弱、警惕急性动脉血栓。(2)骨筋膜室综合征(OCS)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足趾活动情况,末梢感觉情况,是否有压痛,肿胀。通过被动牵拉足趾来区分是术后切口疼痛还是组织缺血产生的疼痛。若出现患肢疼痛加剧,则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急诊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当患肢出现肿胀时,切勿进行按摩、热敷,根据肿胀情况抬高患肢,去除外加压力,遵医嘱使用脱水剂。(3)假性动脉瘤。介入穿刺可能会引起假性动脉瘤,由于外界损伤的刺激,造成动脉壁局部破裂,血液经动脉破口溢出,聚集于周围形成血肿,动脉血不断溢出冲击血肿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如局部有搏动性肿块,听诊有血管杂音,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指标逐渐下降,应警惕假性动脉瘤。(4)急性血管再闭塞血栓的形成,血管重建后弹性回缩致血管腔径变窄,均可导致急性血管再闭塞。术后注意血糖、血压、血脂的目标管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积极治疗,抗PLT聚集药物的合理运用,均可减少急性发作风险。患肢突然疼痛加重,恢复动脉脉搏出现再次不能扪,皮肤苍白或发紫,患肢冰凉,应警惕急性血管再闭塞,配合医生做好抗凝治疗。
4.结语
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治疗已成为ASO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对于ASO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提供延续性护理,跟踪随访,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义岩,王海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4):4892-4891.
[2]秦怡,汤文浩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性用药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4):406-409.
[3]崔进国,刘晶磊.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现状与评估[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3):226-230.
[4]冯宝强.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30):276.
[5]姜永鹏.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21,2(6):193.
[6]黄斯旖,陆信武等.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7-20.
[7]崔元生,李龙彪等.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6(5):412-414,423.
[8]张军波,吕颖等.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结局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2):178-182.
[9]沈冬梅,陈健聪.血管介入不同入路方式及穿刺点术后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20):3661-3664.
[10]孙琳琳,金炜.1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肱动脉穿刺造影拔鞘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J].医药前沿,2020,10(7):141-142.
作者简介:王雪梅(1990.09-),女,汉族,四川省德阳市人,本科硕士学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近年来,面临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化,三高症患病率屡增不减,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系数也大大增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治疗不及时甚至会致残和死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相关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5%-33%。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介入术对病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正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临床发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病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对术后护理作以综述。
1.概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性改变的慢性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肢出现麻木、疼痛、动脉溃疡、间歇性跛行、组织坏死、扪及下肢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一系列症状。
2.腔内治疗现状
随着新型介入材料的不断优化,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得病变部位局部血供明显得到改善,有效阻止下肢恶化,明显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ASO的主要治疗方式逐渐被腔内介入治疗取代。一项Meta研究了48份病例,总结发现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0.83%。在病变狭窄段或闭塞段, 通过血管造影,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扩张动脉,可立即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流速度,迅速恢复血液供应,避免组织缺血坏死。同时有利于血管重建,维持正常循环系统。
3.护理
3.1心理干预
ASO 疾病迁延不愈、患肢疼痛难忍及担心术后愈合,病人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由专人对病员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详细的讲解,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ASO介入治疗病员微信交流群,加強病员对疾病知识的普及,分享成功案例,通过病员与病员之间对同病种治疗效果成功案例交流,取得病员的治疗配合。向病员家属讲解“家属的关怀支持”对病员身心健康和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病员家属多陪伴病员,给予情感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疼痛干预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疼痛控制不适当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延长康复时间。应激性疼痛使机体凝血机制发生异常,处于高凝状态,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患者手术部位动脉血栓形成,从而加重病人的病情。合针选用疼痛评分量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量表( WONG-BAKER),对疼痛进行合理分级。心理上给予安慰,分散注意力;理疗上给予穴位刺激,穴位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效调节机体的疼痛状态;药物上正确运用止痛药,减少病员生理痛苦。
3.3 渐进式活动
告知病人术后积极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穿刺侧肢体制动,避免屈髋屈膝,以防溶栓导管打折及撕裂,支架脱落,但可行远端关节的宕屈活动。恢复期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患肢劳累。运动干预能有效增大关节灵活度,增强肌力,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 如抗等长阻力运动、抗渐进阻力运动,踝泵运动,Buerger前后运动、渐进式行走训练等。
3.4生活引导
患肢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加重肢体缺血,但禁忌用热水袋热敷,避免烫伤。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增加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堵塞的风险。告知戒烟的重要性,烟草中含有致癌物质,烟碱、 焦油物质、尼古丁等能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合理控制血糖。ASO 诊治指南(2016 版)[13]指出:ASO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4.44-6.70 mmol/L,餐后血糖6.70-8.9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具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应<140/90 mmHg,同时患有慢性肾病的病人血压应<130/80mmHg。 术后鼓励病员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代谢。术后由于卧床,患肢制动,要指导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从而促进排便,防止便秘或腹胀的发生,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和药物促进排便,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3.5溶栓
崔元生等研究认为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价值率。经动脉溶栓导管或鞘管微量泵泵入尿激酶(配置方法:0.9%生理盐水50ml+尿激酶10万iu),妥善固定避免连接管脱落或压折,保持导管通畅,保证药物顺利到达治疗部位。尿激酶泵入完毕及时更换,避免动脉压力过大回流致导管堵塞。严密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当FIB小于2.0g /L时,尿激酶减量为25万U/d,当小于1.5g /L 时,应暂停溶栓[15]。溶栓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心率加快及血压降低的变化,警惕出血风险。注意观察病员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警惕脑出血。如出现血尿、血便,鼻衄、牙龈皮肤黏膜出血、及时告知医生,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止血药,调节抗凝药物剂量,必要时做好交叉合血准备。当下肢症状改善,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即可考虑拔除溶栓管道。提前告知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易致皮下瘀紫、血肿,但会逐渐消退,对身体并无影响。
3.6预见性干预
(1)急性动脉血栓。腔内治疗中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的主要并发是远端栓塞[16]。 鼓励病人做足背、足趾屈伸及踝部旋转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若患肢出现肢端冰凉,皮肤苍白,动脉搏动减弱、警惕急性动脉血栓。(2)骨筋膜室综合征(OCS)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足趾活动情况,末梢感觉情况,是否有压痛,肿胀。通过被动牵拉足趾来区分是术后切口疼痛还是组织缺血产生的疼痛。若出现患肢疼痛加剧,则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急诊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当患肢出现肿胀时,切勿进行按摩、热敷,根据肿胀情况抬高患肢,去除外加压力,遵医嘱使用脱水剂。(3)假性动脉瘤。介入穿刺可能会引起假性动脉瘤,由于外界损伤的刺激,造成动脉壁局部破裂,血液经动脉破口溢出,聚集于周围形成血肿,动脉血不断溢出冲击血肿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如局部有搏动性肿块,听诊有血管杂音,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指标逐渐下降,应警惕假性动脉瘤。(4)急性血管再闭塞血栓的形成,血管重建后弹性回缩致血管腔径变窄,均可导致急性血管再闭塞。术后注意血糖、血压、血脂的目标管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积极治疗,抗PLT聚集药物的合理运用,均可减少急性发作风险。患肢突然疼痛加重,恢复动脉脉搏出现再次不能扪,皮肤苍白或发紫,患肢冰凉,应警惕急性血管再闭塞,配合医生做好抗凝治疗。
4.结语
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治疗已成为ASO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对于ASO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提供延续性护理,跟踪随访,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义岩,王海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4):4892-4891.
[2]秦怡,汤文浩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性用药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4):406-409.
[3]崔进国,刘晶磊.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现状与评估[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3):226-230.
[4]冯宝强.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30):276.
[5]姜永鹏.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21,2(6):193.
[6]黄斯旖,陆信武等.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7-20.
[7]崔元生,李龙彪等.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6(5):412-414,423.
[8]张军波,吕颖等.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结局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2):178-182.
[9]沈冬梅,陈健聪.血管介入不同入路方式及穿刺点术后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20):3661-3664.
[10]孙琳琳,金炜.1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肱动脉穿刺造影拔鞘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护理[J].医药前沿,2020,10(7):141-142.
作者简介:王雪梅(1990.09-),女,汉族,四川省德阳市人,本科硕士学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