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入手,分析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具体界定及基本特征,从如何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梳理课程体系以及深化产学融合、开展语言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应用型日语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实践教学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高度开放,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日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这对日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性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急需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在传统的观念中,高等本科教育侧重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很多本科高校开始面向服务地区经济,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成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2008年,将“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列为“十一五”国家课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静态的培养措施和培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分学制等。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化形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一、应用型日语人才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何谓应用型日语人才
  《汉语词典》对“应用”一词的基本释义为:适用需要,以供使用。将“应用型”与“人才”这两个概念相结合,就变成了“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是与“专门人才”“理论型人才”或“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不同的人才类型。
  根据这一观点,要对应用型日语人才进行界定。首先必须了解市场需求。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大连实地走访了30家企业,主要针对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经理,调研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对各大招聘网站中需要日语相关职位的104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于企业所需求的岗位,具体的职位描述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如上调查我们总结出:现阶段用人企业和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更看重的是了解日本文化,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在商务场景具备熟练运用日语及办公软件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同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基本特征
  (1)具备一定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日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了解商务礼仪,能够在商务场景下熟练运用日语工作的人才更受欢迎。
  (2)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应用型日语人才不以做科研或从事教学为目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设置很多语言实践类项目或学生活动的素质项目。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3)就业定位准确,工作上手快
  应用型日语人才在入学时即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就业岗位群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在课程设置中有重点的向某个领域进行倾斜。因此,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适应、理解、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问题点
  目前,全国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日语专业,日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语种。但2008年,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37个外语类课题中,主要为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无一例日语相关课题研究。可见,很多高校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尚未引起重视。
  现阶段,虽然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但仍然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更偏重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缺少语言实践项目,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
  三、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凝练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预期培养效果、对应就业领域以及专业发展定位等。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行业和区域产业,发挥产业办学优势,通过与行业企业及其业务应用领域的产学对接,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和专业发展定位。并在相同相近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法为主干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涉外商科大学。面向服务上海和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侧重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大连大学日语专业,针对大连日资企业较多,中日经济活跃的特点,依托本专业翻译师资较强的优势,侧重培养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日企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日语专业人才。”
  2.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坚定人才培养定位。同时,不拘泥与传统的只重视课内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可以采用“3 1”实训、实施企业定制培养(IBT)等模式。同时通过卓越计划、创新实验班、国际合作班等形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突显人才培养特色。
  “3 1”实训原本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样适用于语言专业。具体表现为学生3年基础课程的学习 1年的综合实践或实习。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语言的综合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全面强化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专业实践技能,了解日本文化和商务惯例,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企业定制培养(IBT),是指学校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开设企业定制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企业参与课程计划的制订、提供优质师资、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了解日企业务流程、认可日本企业文化,提高个人专日语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等,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公司员工”的转变。
  3.梳理课程体系,打造特色课程
  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面向就业市场,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将产学研项目和前沿技术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在梳理课程体系时,要注意课程之间横纵向的关系,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知识能力的割裂。对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培养的能力,要注意培养程度的递进。同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前沿技术和产学研融合的特色课程。并对特色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环节等进行一体化的设计。
  特色课程,主要指能够充分反映国家和社会需求发展方向,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课程。特色课程既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便于随市场需求变化和专业培养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贸易类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大连大学的翻译类课程(日语口译基础Ⅰ、日语口译基础Ⅱ、日语同声传译基础、日语同声传译实践、日语高级口译),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日语课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导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日语)等。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的办学特色,在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扩大就业领域而设置的课程。
  4.深化产学融合,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学融合,更离不开语言实践项目。但通过笔者对大连开设的几所院校进行的调研,目前很多院校并没有语言实践类项目,主要是将理论学期的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尽管有些院校已经初步设置了一些语言实训项目,但还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日语语言实践项目。并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项目的设计、训练和实现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真实或仿真实践环境,将企业实习、实训、顶岗等实践环节列入培养方案的教育教学环节,并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定制培养。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利用日语系SOVO创业实践基地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承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使学生未进企业先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5.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素质教育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素质教育的学分要求、内容安排、组织方式及考核评价标准,构建与专业教育相呼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素质教育项目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成功的第一步。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后,还需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审定,确定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科学、合理、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教高[2012]5号教育部).
  [3]杨志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定位的战略调整.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其他文献
本刊讯:近日,“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视野”大学校长论坛暨“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第二期项目总结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标志着“研修计划”第二期项目圆满完
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字词的积累,二是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三则是书面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即写作能力。在笔者看来,写作是前面两项的综合,唯有字词积累到一定程
本刊讯:近日,湖北省长王国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的措施。王国生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
精心设问贯穿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提问是激活教师和学生课堂对话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可以总结知识,凝练能力;可以培优思维,养成习惯;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优质的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活动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所以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此时,应变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成竹在胸、充满信
试验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着重阐述了如何结合专业实例,提高实验设计各阶段的课堂教学效果。强调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试验设计专业实例教学效果试验设计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具体的试验设计方法种类很多。如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回归设计、稳健设计、可靠性设计等;数据的分析处
目的 分析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疗效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100例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继续
【摘 要】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将教学效率提升,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高中课程的改革,其改革目的就是将教学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共有两点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一点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点是综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相应的学生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教学设计 优化结构 方法指导  在高考中语文教学所占比分重,能否考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大,贫困生问题也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和我国高校普遍面对的热点问题。在充分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现行资助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校 贫困生 资助体系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贫困生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壮大,这些贫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使阅读更为便利。大学图书馆是学生搜索与阅读文献的主要场所,在学生学习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校最重要的功能设施之一。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阅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大学图书馆推广新媒体阅读能够使学生更方便的进行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效率,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对大学图书馆推广新媒体阅读的方法展开研究,旨在促进新时期大学图书馆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大
大树植根于泥土,庞大的身躯挺立一处几百年,谁也带不走。可果实、种子飘然几千里,终是渐行渐远。是的,大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去远方。  犹记几年前的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作为乡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本可以驻留在大城市做光鲜亮丽的白领,可他毅然回到乡下教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书本背朝天。他的命运就此戛然而止了么?并没有,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替他改变了命运!  换种方式,并不是对命运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