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也是蕴含文化、承载艺术的一种具有较高品位价值的学科,学生学好语文并汲取语文中的精髓,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当然,通过语文教学来传承和发扬传承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径和办法,同时也可为教师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供助力。鉴于此,我们围绕语文学科展开探索,进一步阐述和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案,希望可以给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带去教学灵感和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探索
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各科教师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只为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在自己设计的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升,而其中,文化素养这块是教师紧抓的重点,当然,这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背景是相贴合的,方可让教育教学更具现实意义,便可助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以下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习古诗文、感悟其中文化意蕴,培养和增强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简短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中,大多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这与他们是传统文化盛行时期的产物脱不开关系,也正因如此,才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来达成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便可以此為路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意蕴的体会,方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传统节日》、《元日》等,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较好素材,相比于学生的死记硬背,理解性的进行朗读效果要更好,除了可以让记忆更持久,还可让学生理解更深刻,不失为一个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认知传统文化的较好策略,值得一试。建议大声的去朗读,学习效果和文化渗透效果会更突出。
同时,我们也建议教师为学生理解创建特定情境,再加上适当的解读,方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及文化,要知道,古人用语思维与今日用语思维有着较大差异,如若没有适当的引导,就容易让学生在文化理解中误入歧途,这不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初衷,而创造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前提下加深文化体会和感受,便可让学生对文化有较多认知、有全面了解,即可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当然,我们也提倡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穿插一些专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我国语言的精妙、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填字训练、古诗词释义训练等等,这些都可让学生更具学习和探索热情,即可更好的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
二、营造文化氛围,释放传统文化魅力与风采
对于较多数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没有一个清晰概念和认知的,只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说,往往不能较好的让学生理解并深刻认知,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来让学生感受,便可让传统文化魅力与风采体现的淋漓尽致、便可让学生的感触和感受加深和加强,这远比教师的口头阐述和叙说来的直接和有效。而想要达成该目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较为浓郁的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就可让小学生沉浸其中进行体验和体会,便可对学习的古诗词加深认知和了解,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具体说来,可以在室内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画像或是名人字画等,还可张贴名言警句,更可采用多媒体来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的,利用古风古色的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是再好不过的,利于学生好奇心被调动、学生情绪被调动,便可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及风采。
其二,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缩影内容并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语文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的素材不再少数,需要进一步挖掘,然后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方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渠道来更真切体会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如将《端午粽》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带领学生加深对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活动、端午节风俗等内容的了解,从而让学生通过此次学习,更好的在生活中发现和实践传统文化,方可助力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
三、通过传统文化实践,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想要让学生最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策略,让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胜过引导语言的堆积,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多一些认知并产生相应的情愫,就可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课堂活动,涉及竞赛性质的文化问答活动、娱乐性质的传统文化故事表演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方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参与兴趣,学生实践的过程即可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包括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元旦剪窗花活动等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深一层,便可通过实践和学习,更好成长和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创设亲子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会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协助下、支持下对传统文化有更深一层见解和认知,相信文化传承和发扬会更具有效性,也是一个不错的实践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挥引导、启迪作用,还需有意识的突出传统文化核心主题,便可让活动的教育性质、教学意味更为明显,发可协助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养成皆有较大的益处,这是以往教育教学所不能企及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于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无疑可以为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助力,同时,也可为学生各方面品质升华奠定基础,总之,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是有较大益处的,而通过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渗透,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渠道和途径,还需小学语文教师精心做好教学安排与策划,便可让语文课堂更具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英来.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29-30+35.
[2]李格宏.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78.
[3]李保平.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才智,2020(12):176.
[4]刘楠楠. 聚焦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J]. 语文知识,2016(24):20-21.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海峡路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探索
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各科教师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只为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在自己设计的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升,而其中,文化素养这块是教师紧抓的重点,当然,这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背景是相贴合的,方可让教育教学更具现实意义,便可助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以下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习古诗文、感悟其中文化意蕴,培养和增强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简短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中,大多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这与他们是传统文化盛行时期的产物脱不开关系,也正因如此,才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来达成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便可以此為路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意蕴的体会,方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传统节日》、《元日》等,都是渗透传统文化的较好素材,相比于学生的死记硬背,理解性的进行朗读效果要更好,除了可以让记忆更持久,还可让学生理解更深刻,不失为一个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认知传统文化的较好策略,值得一试。建议大声的去朗读,学习效果和文化渗透效果会更突出。
同时,我们也建议教师为学生理解创建特定情境,再加上适当的解读,方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及文化,要知道,古人用语思维与今日用语思维有着较大差异,如若没有适当的引导,就容易让学生在文化理解中误入歧途,这不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初衷,而创造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前提下加深文化体会和感受,便可让学生对文化有较多认知、有全面了解,即可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当然,我们也提倡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穿插一些专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我国语言的精妙、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填字训练、古诗词释义训练等等,这些都可让学生更具学习和探索热情,即可更好的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
二、营造文化氛围,释放传统文化魅力与风采
对于较多数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没有一个清晰概念和认知的,只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说,往往不能较好的让学生理解并深刻认知,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此来让学生感受,便可让传统文化魅力与风采体现的淋漓尽致、便可让学生的感触和感受加深和加强,这远比教师的口头阐述和叙说来的直接和有效。而想要达成该目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较为浓郁的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就可让小学生沉浸其中进行体验和体会,便可对学习的古诗词加深认知和了解,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具体说来,可以在室内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画像或是名人字画等,还可张贴名言警句,更可采用多媒体来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的,利用古风古色的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是再好不过的,利于学生好奇心被调动、学生情绪被调动,便可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及风采。
其二,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缩影内容并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语文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的素材不再少数,需要进一步挖掘,然后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方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渠道来更真切体会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如将《端午粽》联系实际生活,从而带领学生加深对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活动、端午节风俗等内容的了解,从而让学生通过此次学习,更好的在生活中发现和实践传统文化,方可助力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
三、通过传统文化实践,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想要让学生最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策略,让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胜过引导语言的堆积,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多一些认知并产生相应的情愫,就可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课堂活动,涉及竞赛性质的文化问答活动、娱乐性质的传统文化故事表演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方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参与兴趣,学生实践的过程即可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包括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元旦剪窗花活动等等,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深一层,便可通过实践和学习,更好成长和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创设亲子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会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协助下、支持下对传统文化有更深一层见解和认知,相信文化传承和发扬会更具有效性,也是一个不错的实践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活动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挥引导、启迪作用,还需有意识的突出传统文化核心主题,便可让活动的教育性质、教学意味更为明显,发可协助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养成皆有较大的益处,这是以往教育教学所不能企及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于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无疑可以为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提供助力,同时,也可为学生各方面品质升华奠定基础,总之,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和成长是有较大益处的,而通过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渗透,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渠道和途径,还需小学语文教师精心做好教学安排与策划,便可让语文课堂更具教育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英来.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29-30+35.
[2]李格宏.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78.
[3]李保平.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才智,2020(12):176.
[4]刘楠楠. 聚焦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J]. 语文知识,2016(24):20-21.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海峡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