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琅”里洗出“锡的王国”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长达100余年的时间里,马来西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石出产地,被誉为“锡的王国”。由锡矿产业构成的经济支柱成就了马来西亚今日的辉煌,可是有谁知道,华侨与那里的锡矿产业曾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长达100余年的时间里,马来西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石出产地,被誉为“锡的王国”。由锡矿产业构成的经济支柱成就了马来西亚今日的辉煌,可是有谁知道,华侨与那里的锡矿产业曾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琉琅
  早在15世纪初,马六甲王朝便已成规模地开采锡矿,当时,锡还被用作铸币的材料。19世纪中叶,霹雳州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吸引了数以万计前来采锡的华工移民,此后,锡矿业便蓬勃地发展起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本是一个蛮荒之地,马来文中“吉隆坡”即是“泥泞的河口”之意。1857年,有87位华人带着镐锹、驾着小船,到这里寻找“锡米”、勘查锡矿。他们历尽艰险,在牺牲了几十条性命之后终于发现了锡矿,吉隆坡由此开埠。后来,在华人甲必丹叶亚来的苦心经营及护卫下,当地的锡矿业日益繁荣,城市经济迅速崛起,叶亚来由此也就成为创建吉隆坡的大功臣,被尊为“吉隆坡王”。
  华人的大规模介入,对马来亚锡矿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带去并总结出了许多开采锡矿的方法,如沙泵法和琉琅法等等,还创造了像“金山沟”、“水笔”和“洗琉琅”这些约定俗成的名词。
  “洗琉琅”即是琉琅法,是华人最原始的采锡方法。所谓“琉琅”,是一件形状似锅的平底凹形木盆,直径大约2英尺,用一块木材挖琢而成。“洗琉琅”的工人用此工具在水沟中淘洗锡米,其具体方法是:在溪河湖边持铝制挖掘工具取得锡砂,倒进琉琅;待至相当数量后,便将琉琅放在水中倾斜转动,先使泥浆和砂子随着震荡的水离开;再用力倾斜转动,石砾亦随震荡离去,留在琉琅中的便是锡米。干这一行的多为客家女子,有的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洗琉琅”,一干就是20来年。她们往往要在酷暑骄阳下,弯腰站在没膝深的水里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在锡价高的时候,洗琉琅每天可以挣到一百多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单位),但锡价低时只有十几块钱的收入。因此,在马来西亚的锡矿开采史上便有了“琉琅女”或“琉琅师”这一受人关注而又辛酸的华人妇女群体。
  随着近20年来国际锡价的暴跌,马来西亚的锡矿业衰退得很严重,大量矿场倒闭,采锡业从此一蹶不振,从事这一行业的华人已不多见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有一件“琉琅”实物,是早期在马来亚锡矿谋生的华工所遗留,它默默地记载了那段辉煌而又伤感的华人先侨创业历史。
其他文献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多相流参数检测方法,它可重建两相流在其流经管道横截面上的分布图像。对12电极的电容传感器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电容敏感场分布的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敏感场的算法,利用有限元法实现了敏感场的仿真,并且研究了敏感场分布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灰度图像重建的方法重现出不同流体分布状态下
目的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患者103颗前牙残冠进行修复治疗,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49颗纤维桩修复,B组54颗铸造金属桩修复,通过1
全区已经完成山区丘陵区63个县(旗、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面积559100平方公里,乡镇苏木602个,行政村9204个,共发育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512处,威胁人口 131662人,潜在经济损失 622598万元。  按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崩塌 1236处,滑坡101处,泥石流779条,地面塌陷392处,地裂缝4条。  什么是地质灾害  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地质灾害的灾种分布、形成条件、成灾制约因素都存在区域性规律。然后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尺度效应分析,逐步提高我国对区域地质
介绍了湿度测量的现状,说明了微波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湿度测量仪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与密度无关的湿度检测算法,建立起微波参量与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设计了一种快速高精度检测电路,对微波透过被测物后的衰减和相移进行检测,从实验结果来看达到湿度测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