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喜爱的两位文豪——苏轼与汪曾祺,竟都是活脱脱的吃货:苏东坡最喜茶酒,啖果烹肉,自创菜肴传世闻名;汪老更不用说,萝卜土豆,韭菜豆腐,仿佛世间食材,天下菜肴,他立志要吃个遍才甘心。
我敬佩他们。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汪曾祺,都可谓是命途多舛,半生流离颠沛,若两人一同抱怨起来,一同将苦难泻诸纸笔,怕是这文坛也添三分苦涩。但他们没有这么做。生活的动荡,仕途的艰难,并不掩盖生活在他们眼中的可爱。
苏东坡一贬再贬,他在谪贬途中游遍了大半个当时已知的中国。他没有将山川草木揉进苦闷的心境中,更不因罹患积郁而不敢望山水,他坦率地接纳着这个世界安排给他的变迁,存一身正气笑看世间百态。他那时的坦荡淡泊,自是与美食脱不了干系。至岭南不以鄙远荒芜而悲叹,而是喜啖荔枝不知厌倦;至东坡不以村野粗俗而孤高,而是开锅煮肉与村夫同乐。上可伴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这中间自是少不了以美食为链接。于是谪贬的苦闷仿佛只是小插曲,好好吃饭才是正事,于烹饪中蒸发烦恼,于咀嚼中吞咽苦难。
汪老相对于苏东坡这类体验派吃货,似乎更倾向于技术派。他在食材菜肴方面的研究很深。他在书中追根溯源,分享典故历史,探究美食中寄寓的情怀记忆。单说《酱菜》,他便从《说文解字》翻到《周礼》,从《论衡》讲到《齐民要术》,深入浅出地将一篇《酱菜》端上了桌,唠起了家常。他也游历四方去打听有关美食的传说趣事,不断为一道道菜肴注入更飽满的情怀。当生活的精力聚焦至此,哪腾得出地方对生活的苦难痛心疾首、哀怨连天呢?
吃,无疑是人生中很重要的环节,民以食为天不无道理,若是连吃饭都可随便应付,毫无要求,人该怎样活得精致呢?
苏东坡谪贬不断,汪曾祺半生跌宕,但他们都选择拨开愁闷,接受苦难,然后爱上吃,爱上生活本身,这正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后依旧热爱生活。吃让峥嵘岁月仍保有一抹温暖的颜色,让平凡日子也大放异彩。在苦难中呻吟谁不会,在困境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旷达胸襟才令人敬佩。多少人格局心胸太小,小到一旦被施与了劫难,遭受了不幸,心中偏盛不下多少欢愉,惆怅、哀怨时常溢出来,别说放下来对自己好一点了,连好好吃饭都难做到,何谈享受人生?
无论在多艰难的情境下,也愿细心品味美食带来的愉悦,忘却生活的千疮百孔,品味尚存的美好与舒适,这样的人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懂得与生活的阴暗面和谐相处,只有具备这样的软实力,才能谈得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硬实力。
愿你以后日日都能吃得美食,让历经的患难也似一场匆忙的旅行。
(编辑:关晓星)
评点:任秋祯
这是一篇选材新颖而又颇有智慧的文章。作者选取苏轼和汪曾祺两位“资深吃货”的事例为议论对象,看似谈吃,但实际上却并非就吃谈吃。作者由浅入深,开头由“吃”切入,接着从二人对饮食的态度上升到他们的处世哲学,再反观当下,指出当下人们面对苦难和挫折时消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言近旨远,作者以一种轻松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真谛,富有情趣。
我敬佩他们。
无论是苏东坡还是汪曾祺,都可谓是命途多舛,半生流离颠沛,若两人一同抱怨起来,一同将苦难泻诸纸笔,怕是这文坛也添三分苦涩。但他们没有这么做。生活的动荡,仕途的艰难,并不掩盖生活在他们眼中的可爱。
苏东坡一贬再贬,他在谪贬途中游遍了大半个当时已知的中国。他没有将山川草木揉进苦闷的心境中,更不因罹患积郁而不敢望山水,他坦率地接纳着这个世界安排给他的变迁,存一身正气笑看世间百态。他那时的坦荡淡泊,自是与美食脱不了干系。至岭南不以鄙远荒芜而悲叹,而是喜啖荔枝不知厌倦;至东坡不以村野粗俗而孤高,而是开锅煮肉与村夫同乐。上可伴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这中间自是少不了以美食为链接。于是谪贬的苦闷仿佛只是小插曲,好好吃饭才是正事,于烹饪中蒸发烦恼,于咀嚼中吞咽苦难。
汪老相对于苏东坡这类体验派吃货,似乎更倾向于技术派。他在食材菜肴方面的研究很深。他在书中追根溯源,分享典故历史,探究美食中寄寓的情怀记忆。单说《酱菜》,他便从《说文解字》翻到《周礼》,从《论衡》讲到《齐民要术》,深入浅出地将一篇《酱菜》端上了桌,唠起了家常。他也游历四方去打听有关美食的传说趣事,不断为一道道菜肴注入更飽满的情怀。当生活的精力聚焦至此,哪腾得出地方对生活的苦难痛心疾首、哀怨连天呢?
吃,无疑是人生中很重要的环节,民以食为天不无道理,若是连吃饭都可随便应付,毫无要求,人该怎样活得精致呢?
苏东坡谪贬不断,汪曾祺半生跌宕,但他们都选择拨开愁闷,接受苦难,然后爱上吃,爱上生活本身,这正是罗曼·罗兰口中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后依旧热爱生活。吃让峥嵘岁月仍保有一抹温暖的颜色,让平凡日子也大放异彩。在苦难中呻吟谁不会,在困境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旷达胸襟才令人敬佩。多少人格局心胸太小,小到一旦被施与了劫难,遭受了不幸,心中偏盛不下多少欢愉,惆怅、哀怨时常溢出来,别说放下来对自己好一点了,连好好吃饭都难做到,何谈享受人生?
无论在多艰难的情境下,也愿细心品味美食带来的愉悦,忘却生活的千疮百孔,品味尚存的美好与舒适,这样的人始终相信生活是美好的,懂得与生活的阴暗面和谐相处,只有具备这样的软实力,才能谈得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硬实力。
愿你以后日日都能吃得美食,让历经的患难也似一场匆忙的旅行。
(编辑:关晓星)
评点:任秋祯
这是一篇选材新颖而又颇有智慧的文章。作者选取苏轼和汪曾祺两位“资深吃货”的事例为议论对象,看似谈吃,但实际上却并非就吃谈吃。作者由浅入深,开头由“吃”切入,接着从二人对饮食的态度上升到他们的处世哲学,再反观当下,指出当下人们面对苦难和挫折时消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言近旨远,作者以一种轻松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真谛,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