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指背侧矩形皮瓣切取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xfxf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第1掌背动脉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的解剖学观察,总结第1掌背动脉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走行及分支吻合规律,探讨示指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状撕脱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2014年2月,用6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经天然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察第1掌背动脉终末支及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走行及分支吻合规律和特点;以第1掌背动脉供血,切取示指近中节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套状撕脱伤皮肤缺损21例,并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指腹感觉。皮瓣切取面积最大3.2 cm × 4.3 cm,最小4.8 cm × 2.5 cm。供区于腹股沟区切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

结果

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于拇长伸肌腱与第2掌骨基底交叉部由桡动脉发出,沿第2掌骨桡侧缘下行,终末皮支沿示指掌指关节桡背侧缘向远端走行,与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近节近端背侧支的上行支吻合。2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35个月,平均17.4个月。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指腹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6~11mm,平均8.6 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

第1掌背动脉与示指桡侧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吻合,示指近节、中节背侧支间相互吻合成指侧方血管链及指背血管网。改良示指背侧矩形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重建指腹感觉,是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及PBMC内HCV RNA的变化,初步探讨PBMC内HC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点(0、2、4、12、24、36、48周)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和PBMC;采用精确
目的应用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RIF)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临床肺外组织标本中的MTB及其RIF耐药性进行检测,探讨该方法在肺外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的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患者300例,分别进行涂片荧光染色显微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Xpert MTB/RIF
目的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疫情趋势变迁。方法定性分析1949年至2014年石家庄市流脑疫情严重程度、分布与血清群变迁,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定量评估流脑发病的长期变化趋势。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949年至2014年,石家庄市共报告流脑53 779例,男36 170例,女17 609例,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期刊
目的探讨CHB患者血清、肝组织的病毒因素与肝脂肪变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5年确诊为CHB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肝脏病理中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分为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校正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后,比较肝脂肪变性与病毒因素的关系。数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
期刊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儿2 747例,采用反转录-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冠状病毒和鼻病毒。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检2 747份标本中,856份标本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1.16%。各季
目的探讨二尖瓣前叶腱索与乳头肌交界血性囊肿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血性囊肿的认识,及时作出诊疗,进一步探索其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二尖瓣前叶腱索与乳头肌交界血性囊肿10岁男孩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经验,并结合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本例术前经胸心脏超声未见肿块,二尖瓣口收缩期可见轻中度偏心性反流血流信号及湍流血流信号,缩流径宽3.0 mm。术中开胸前食道心脏超声探查始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