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Cu−Pb−Zn多金属矿床流体演化证据:来自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制约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原位LA-ICP-MS和硫同位素研究,以探讨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元素富集机制.选取矽卡岩型矿石中的3个世代黄铁矿(Py Ⅰ、PyⅡ和PyⅢ)以及中部、西部和北部(C_Py、W_Py和N_Py)矿区赋存在碳酸盐岩中的硫化物矿石里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与Py Ⅰ和PyⅢ相比,PyⅡ中大多数元素的含量明显较高.C_Py中砷和硒的含量很高且变化范围大,这两种元素在C_Py的生长带中呈解耦趋势.W_Py和N_Py中具有最高的砷、硒和铅含量.这些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中伴随着温度的剧烈变化以及流体混合作用.岩浆热液间歇脉冲、流体混合作用以及水?岩相互作用导致温度和f(O2)波动以及变化.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暗示硫主要为岩浆来源.f(O2)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各类黄铁矿中硫同位素组成轻微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成矿模式以阐明宝山成矿过程.“,”In-situ LA-ICP-MS and S isotopes of pyrite from the Baosha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re-forming process and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elements. Three generations of pyrite (Py I, Py Ⅱ, and Py Ⅲ) in the skarn-type ores and pyrite in the carbonate-hosted sulfide ores from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rn (C_Py, W_Py, and N_Py) mining districts a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Py Ⅰ and Py Ⅲ, the contents of most elements in Py Ⅱ are apparently higher. The As and Se contents are high within a wide range and are decoupled in the growth band of the C_Py. The highest As, Se, and Pb contents were found in W_Py and N_P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fluid mixing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The occurrence of fluctuation and change in temperature and f(O2) was triggered by intermittent pulses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fluids, mixing with meteoric water,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s. The sulfur isotopes of all species of pyrite indicated the magmatic source. The change in the f(O2) conditions caused slight differences in th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s. Consequently, a metallogenic model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两相钛合金中α和β相的协调演变行为,在不同条件下对合金进行热压缩和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α和β相之间的协调变形能力能影响显微组织演变的均匀性.当变形协调能力较好时,α相保持原来的片状结构,β相的再结晶程度较低.此时,尽管变形较大,但α相与两侧的β相仍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α和β相之间的原始相界面没有被破坏.随着变形协调能力的下降,片状α相的变形程度及β相的再结晶程度增加.此时,α相仅与一侧的β相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而与另一侧的β相取向产生偏移,偏移角度在10°以内.当变形协调能力较差
目前文献已报导研发多种非氰浸金试剂.因无毒、价格低廉、浸出率高,并且在处理含碳、含铜金矿石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硫代硫酸盐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非氰提金试剂.传统的铜?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得到广泛研究,但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与发展,该浸出体系仍面临一些关键难题.为了降低硫代硫酸盐的消耗,研究者采用镍基、钴基和铁基催化剂替代铜,并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开发研究.针对无氨体系,研发包括氧?硫代硫酸盐、铜?硫代硫酸盐、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铁?乙二胺?硫代硫酸盐、铁?草酸?硫代硫酸盐等多种非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作
合成锰纳米颗粒并掺杂到MgH2中以改善其吸放氢性能.与MgH2相比,含10%(质量分数)锰纳米颗粒的MgH2其初始放氢温度下降到175℃.在300、275和250℃下,该复合体系能在5、10和25 min之内分别释放出6.7%、6.5%和6.1%(质量分数)的氢气.此外,该复合体系在室温下即可吸氢,并能在50℃、30 min之内吸收2.0%(质量分数)的氢气.在掺杂10%(质量分数)锰纳米颗粒后,MgH2吸氢反应的活化能从(72.5±2.7)kJ/mol降低到(18.8±0.2)kJ/mol,该复合体系表
为了研究分级加载和采动爆破扰动引起的声发射和微震活动的衰减规律,提出一种新的指数衰减(ED)模型.结果表明:分级加载和爆破扰动后的微破裂活动衰减规律符合ED模型.模型中A与n之和表示初始微破裂事件数,n表示背景地震级别.ED模型可以描述初始微破裂事件的数量,其偏差小于10%.在本研究考虑的三种工况下,ED模型描述微破裂事件衰减规律的能力优于传统的余震模型.该模型可为矿山爆破时间间隔的选择提供参考,对保持金属矿山围岩的稳定性、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To investigate decay law
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开采使浅部金属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已成为必然.介绍了当前全球金属矿产资源深部开采现状,系统梳理深部开采面临的一系列工程挑战,重点探讨在岩爆预测与防控、深井降温制冷技术、围岩支护技术、深井提升技术及一些非传统深部开采技术等关键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未来创新重点.同时,对深部开采技术发展战略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这些前瞻性关键创新技术的集成,将形成金属矿深部开采创新技术体系的整体框架.该技术体系将有助于实现深部金属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保障金属矿业的可持续发展.“,”Long
通过750℃低周疲劳试验,研究55Ni?23Cr?13Co基高温合金在应变幅度为0.35%~0.6%下的循环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演变.Coffin?Manson?Basquin和Smith?Watson?Topper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该合金不同应变幅度下的疲劳寿命.在循环加载过程中,该合金表现出现循环硬化后再循环软化的特征.初始循环硬化行为是由于位错与析出物的相互作用,而循环软化行为是由位错切割 γ′ 相和位错回复引起的.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M23C6碳化物在较低应变幅度下呈连续链状分布,而在较高的应变幅度
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对赤铜矿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实现赤铜矿的强化硫化.表面吸附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硫化前使用过氧化氢对赤铜矿表面进行改性可增加黄药在赤铜矿表面的吸附量.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改性后的赤铜矿表面生成了更多的S2?和Sn2?组分.微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改性后的赤铜矿浮选回收率从61.74%增加到83.30%.微浮选实验与表面测试分析结果证实,过氧化氢对赤铜矿表面的改性处理能增强赤铜矿表面的硫化过程,从而改善赤铜矿
分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针对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的“1+N”校企合作模式,从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专业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基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最后通过实施成效说明“1+N”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以不同2-氨甲基吡啶类衍生物(N,N-二(叔丁氧羰基亚甲基)-2-氨甲基吡啶、N,N-二辛基-2-氨甲基吡啶、N-叔氧羰基亚甲基-N-辛基-2-氨甲基吡啶、N,N-二癸基-2-氨甲基吡啶)为载体,制备以聚氯乙烯(PVC)为膜基材的系列聚合物包容膜(PIM);通过优化载体分子结构和塑化剂类型,考察聚合物包容膜的铜离子渗透通量和分离选择性.结果表明:含有长碳链的疏水性吡啶类衍生物有助于提高铜离子传质通量和膜的稳定性.在PVC含量为30%(质量分数),N,N-二癸基-2-氨甲基吡啶为30%(质量分数),塑化剂为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改进和建立铝电解槽内氧化铝颗粒溶解全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重点考虑氧化铝结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铝结块总质量和最大尺寸主要依赖于氧化铝的下料量,且随着下料量的增加而增大.电解质过热度越高,更容易抑制结块的形成,从而促进氧化铝颗粒溶解行为.氧化铝颗粒溶解全过程主要分为快速溶解阶段和缓慢溶解阶段,两者平均溶解速率分别为17.24 kg/min和1.53 kg/min.快速溶解阶段溶解时间大概持续10 s,且约有质量分数为50%的氧化铝颗粒(几乎全部为扩散特性好的氧化铝细颗粒)完全溶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