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是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政治教育授课内容,巩固和扩大教育效果的重要步骤,是培养和提高官兵分析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讨论中存在着三个常见的"痼疾",一直侵蚀着讨论的肌体,削弱着讨论的效果,必须查询病因,予以疗治。
1、 跑 题
跑题主要表现在:在讨论中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发病时机或在开头,胡吹乱泡,久久不能进入角色;或在中间,偷换议题,越扯越远;或在结尾,不求深入,拖延时间。跑题的病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主题不明。有的议题太笼统,没有主次,抓不到中心,难以集中思路;有的议题太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无从谈起或只能跟着感觉走;有的议题太乏味,缺少情趣。二是准备不足。组织者事先不深思熟虑拟议题,不出"安民告示",不布置参考书目,工作惰性大,往往临场发挥随手抓;参加人员不知讨论内容,不拟发言提纲,往往想到哪说到哪。三是风气不正。讲别人振振有辞,说自己遮遮掩掩;发牢骚口若悬河,叫起真沉没寡言;谈"花边"眉飞色舞,议正事毫无生气;跑题时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正题时大眼瞪小眼,冷冷清清。四是组织不当。表现在领导者缺乏责任心,不参加、不检查、不收集、不讲评;骨干没有真正起到骨干作用,不身体力行、不及时提醒、不敢于纠正。
医治跑题,要把握五个关键点:一是选择敏感点,兴趣诱导。出好议题,明确和突出主题,是搞好讨论的前提条件。拟定议题,必须围绕主题,抓住官兵最感兴趣、最需要弄清、最不容易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热点"、"疑点"、"难点",启发诱导官兵自觉地饶有兴致地参与讨论,踊跃发言,爱谈、想谈、喜欢谈。二是咬定致力点,因势利导。确定主题后,就要咬定主题不放松,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在讨论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主题列出若干具体议题,无论哪类议题都要紧密联系官兵的思想实际,尽可能做到针对性强,内涵丰富,同时,要对讨论的进程提出种种构想和假设,以及出现跑题现象应采取的对策。在讨论中要留意官兵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循循善诱,出现"思想火花"及时给予肯定,使讨论沿着既定的轨道,步步逼近致力点。三是把握锲入点,适时疏导。如果讨论出现跑题的苗头,组织者要头脑清醒,反应敏锐,及时锲入,提醒官兵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把握锲入点非常重要,有时并非是跑题苗头,而恰恰是将讨论推向深入的新思路,过早锲入就会扼止新思想、好思想的产生;有时已经跑题了,谈论正酣,这时挈入可能引起反感,疏导应注意选择官兵宜于接受的方式,晓之以理,合情合理,融情于理。四是修正瞄准点,善于引导。对于已经跑题可采取两个办法修正,其一是停止与主题毫无关系的讨论,跳回原题,捋顺思路,围绕主题重新展开讨论;其二是在跑题与主题间架起一座桥梁,抓住与主题有联系的观点,矫正偏向,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主题,或者针对跑题中出现的错误观点,澄清思想,辨别是非,通过对错误观点的认识加深对正确观点的理解,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2、 冷 场
冷场的病因可归纳为四个:一是怯场。尽管讨论活动大多上一在彼此熟悉的团体里进行的,但是毕竟是比较正规的严肃的言论过程,不同于平时闲聊,因此,即使是平时很健谈的人在讨论中也可能感到拘谨,尤其对于新成员,思想压力更大。二是晕场,有的人在讨论之前已认真打好了腹稿,甚至列出了提纲和发言要点,然而出现在讨论中,嘴巴就不听使唤,原来准备好的素材一扫而空。若有领导或外人参加,更容易产生心理恐慌,越紧张越讲不好,越讲不好越紧张,形成尴尬的局面。三是僵场,对某个观点产生意见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或者对某个观点一时打不开思路,形成了"卡壳"的局面。产生僵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讨论题太抽象,或者太具体,也可能是因为没准备好,还有可能是参加人员本身素质的原因。四是厌场,可能是时间的原因,如安排在开展某项活动前人们安不下心,安排在活动之后又收不回心;也可能是地点的原因,如窗外锣鼓喧天,不宜集中精力,让人产生反感;还可能上主题思想与参加人员的情绪不合拍,产生逆反心理,等等。
对于冷场必须对症下药。一是针对怯场鼓励出场。讨论是锻炼分析能力、认识能力,表达思想的良好时机。平时,官兵正规场合讲话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兵,锻炼的机会更少,而讨论一般范围较小,人员较熟,谈论较为随便自然,即使说错了、说的不好也无关紧要,不失身份。如若积极参与,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很有益处,所以应鼓励不敢出场的人勇于登台亮相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针对晕场,提倡捧场。由于对问题的把握有深有浅,自身素质有高有低,在讨论中出现晕场现象是常有的事,周围的人不要鄙视,不要喝倒彩,应本着对同志负责的精神,伸出友谊之手,帮助晕场的同志扩展思路,活跃紧张气氛。也可以让晕场的同志先停下来,稳定情绪,待想好了之后再发言。三是针对僵场,打好圆场。组织者和骨干要试图率先打破僵局,尽量提供一些参考素材,也可以开几句玩笑,说几句闲话。对于一时难以展开思路或达成共识的观点,可先搁置下来,或临时指定与议题相关的话题,或进行其它议题,避免时间、精力不必要的浪费。四是针对厌场,拴心收场。安排讨论要讲方法和科学性,选择有利于进行讨论的实际,提炼引人入境的话题。如果发现有人心不在焉,分散精力,应及时予以提醒,设法把人心拴住。如果发现参加人员确实情绪不对头,不利于讨论的正常进行,也可以考虑收场问题,进一步分析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议题的科学性,以及致使讨论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纠正偏见,提出要求,研究对策和预案,选好时机重新组织讨论。
3、争 执
争执与争论不同。争论指各执己见,互相辩论,是讨论中的正常现象。争执也是各执己见,但含有不肯相让,没理找理,甚至蛮不讲理的意思,这就成了一种病态。争执主要有三个病因:一是当局者迷,误执己见。争执的一方并不知道自己观念的错误性,把错误的观点当成正确的观点加以阐述,经不起推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错误观点与正确观点就会发生碰撞,加之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原因,很有可能发生争执。二是碍于面子,固执己见。在争执中,有的人心里也感觉到自己的观点不对,但碍与面子,心服口不服。这种人往往虚荣心较强,刚愎自用,为了不失自己所谓的面子蛮不讲理,甚至恶语伤人。三是动机不纯,抱有偏见。有的人私下有隔阂,把个人情绪带到讨论之中,含沙射影,寻机报复。有的人对组织者或某个观点抱有偏见,抓住一两句话挑起事端,钻牛角尖。由此引起的争执行为,是讨论中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对争执的处理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歧视、不挖苦,让人把话说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此引起的争执,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努力给争执双方降温,让双方心平气和地把道理讲出来,把观点表达完整,阐述清楚,道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提倡互相尊重、相互谅解的讨论作风,形成和谐的讨论气氛,切忌没等别人把意思表达清楚就粗暴反击。二是不扣帽子、不抓辫子,允许人有不同见解。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是讨论的内在要求,如果观点都相同,思想都很好,也就没必要讨论了。讨论问题要注意方法,一方面,对于争强好胜,固执倔强的人提意见,应考虑某个性特点,选取对方可以接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要给人台阶下,不要用帽子压人,用棍子打人;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谨慎,戒骄戒躁,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三是不存私利、不抱偏见,端正对讨论的态度。讨论是一种严肃的组织生活形式,任何人不得借讨论之机图个人目的。对于借机报复,制造事端的人,该批评的批评,以维护讨论的严肃性和组织生活的纯洁性。
1、 跑 题
跑题主要表现在:在讨论中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发病时机或在开头,胡吹乱泡,久久不能进入角色;或在中间,偷换议题,越扯越远;或在结尾,不求深入,拖延时间。跑题的病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主题不明。有的议题太笼统,没有主次,抓不到中心,难以集中思路;有的议题太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无从谈起或只能跟着感觉走;有的议题太乏味,缺少情趣。二是准备不足。组织者事先不深思熟虑拟议题,不出"安民告示",不布置参考书目,工作惰性大,往往临场发挥随手抓;参加人员不知讨论内容,不拟发言提纲,往往想到哪说到哪。三是风气不正。讲别人振振有辞,说自己遮遮掩掩;发牢骚口若悬河,叫起真沉没寡言;谈"花边"眉飞色舞,议正事毫无生气;跑题时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正题时大眼瞪小眼,冷冷清清。四是组织不当。表现在领导者缺乏责任心,不参加、不检查、不收集、不讲评;骨干没有真正起到骨干作用,不身体力行、不及时提醒、不敢于纠正。
医治跑题,要把握五个关键点:一是选择敏感点,兴趣诱导。出好议题,明确和突出主题,是搞好讨论的前提条件。拟定议题,必须围绕主题,抓住官兵最感兴趣、最需要弄清、最不容易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热点"、"疑点"、"难点",启发诱导官兵自觉地饶有兴致地参与讨论,踊跃发言,爱谈、想谈、喜欢谈。二是咬定致力点,因势利导。确定主题后,就要咬定主题不放松,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在讨论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主题列出若干具体议题,无论哪类议题都要紧密联系官兵的思想实际,尽可能做到针对性强,内涵丰富,同时,要对讨论的进程提出种种构想和假设,以及出现跑题现象应采取的对策。在讨论中要留意官兵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循循善诱,出现"思想火花"及时给予肯定,使讨论沿着既定的轨道,步步逼近致力点。三是把握锲入点,适时疏导。如果讨论出现跑题的苗头,组织者要头脑清醒,反应敏锐,及时锲入,提醒官兵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把握锲入点非常重要,有时并非是跑题苗头,而恰恰是将讨论推向深入的新思路,过早锲入就会扼止新思想、好思想的产生;有时已经跑题了,谈论正酣,这时挈入可能引起反感,疏导应注意选择官兵宜于接受的方式,晓之以理,合情合理,融情于理。四是修正瞄准点,善于引导。对于已经跑题可采取两个办法修正,其一是停止与主题毫无关系的讨论,跳回原题,捋顺思路,围绕主题重新展开讨论;其二是在跑题与主题间架起一座桥梁,抓住与主题有联系的观点,矫正偏向,自然地把话题引向主题,或者针对跑题中出现的错误观点,澄清思想,辨别是非,通过对错误观点的认识加深对正确观点的理解,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2、 冷 场
冷场的病因可归纳为四个:一是怯场。尽管讨论活动大多上一在彼此熟悉的团体里进行的,但是毕竟是比较正规的严肃的言论过程,不同于平时闲聊,因此,即使是平时很健谈的人在讨论中也可能感到拘谨,尤其对于新成员,思想压力更大。二是晕场,有的人在讨论之前已认真打好了腹稿,甚至列出了提纲和发言要点,然而出现在讨论中,嘴巴就不听使唤,原来准备好的素材一扫而空。若有领导或外人参加,更容易产生心理恐慌,越紧张越讲不好,越讲不好越紧张,形成尴尬的局面。三是僵场,对某个观点产生意见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或者对某个观点一时打不开思路,形成了"卡壳"的局面。产生僵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讨论题太抽象,或者太具体,也可能是因为没准备好,还有可能是参加人员本身素质的原因。四是厌场,可能是时间的原因,如安排在开展某项活动前人们安不下心,安排在活动之后又收不回心;也可能是地点的原因,如窗外锣鼓喧天,不宜集中精力,让人产生反感;还可能上主题思想与参加人员的情绪不合拍,产生逆反心理,等等。
对于冷场必须对症下药。一是针对怯场鼓励出场。讨论是锻炼分析能力、认识能力,表达思想的良好时机。平时,官兵正规场合讲话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兵,锻炼的机会更少,而讨论一般范围较小,人员较熟,谈论较为随便自然,即使说错了、说的不好也无关紧要,不失身份。如若积极参与,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很有益处,所以应鼓励不敢出场的人勇于登台亮相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针对晕场,提倡捧场。由于对问题的把握有深有浅,自身素质有高有低,在讨论中出现晕场现象是常有的事,周围的人不要鄙视,不要喝倒彩,应本着对同志负责的精神,伸出友谊之手,帮助晕场的同志扩展思路,活跃紧张气氛。也可以让晕场的同志先停下来,稳定情绪,待想好了之后再发言。三是针对僵场,打好圆场。组织者和骨干要试图率先打破僵局,尽量提供一些参考素材,也可以开几句玩笑,说几句闲话。对于一时难以展开思路或达成共识的观点,可先搁置下来,或临时指定与议题相关的话题,或进行其它议题,避免时间、精力不必要的浪费。四是针对厌场,拴心收场。安排讨论要讲方法和科学性,选择有利于进行讨论的实际,提炼引人入境的话题。如果发现有人心不在焉,分散精力,应及时予以提醒,设法把人心拴住。如果发现参加人员确实情绪不对头,不利于讨论的正常进行,也可以考虑收场问题,进一步分析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议题的科学性,以及致使讨论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纠正偏见,提出要求,研究对策和预案,选好时机重新组织讨论。
3、争 执
争执与争论不同。争论指各执己见,互相辩论,是讨论中的正常现象。争执也是各执己见,但含有不肯相让,没理找理,甚至蛮不讲理的意思,这就成了一种病态。争执主要有三个病因:一是当局者迷,误执己见。争执的一方并不知道自己观念的错误性,把错误的观点当成正确的观点加以阐述,经不起推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错误观点与正确观点就会发生碰撞,加之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原因,很有可能发生争执。二是碍于面子,固执己见。在争执中,有的人心里也感觉到自己的观点不对,但碍与面子,心服口不服。这种人往往虚荣心较强,刚愎自用,为了不失自己所谓的面子蛮不讲理,甚至恶语伤人。三是动机不纯,抱有偏见。有的人私下有隔阂,把个人情绪带到讨论之中,含沙射影,寻机报复。有的人对组织者或某个观点抱有偏见,抓住一两句话挑起事端,钻牛角尖。由此引起的争执行为,是讨论中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对争执的处理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歧视、不挖苦,让人把话说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此引起的争执,组织者和参与者要努力给争执双方降温,让双方心平气和地把道理讲出来,把观点表达完整,阐述清楚,道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提倡互相尊重、相互谅解的讨论作风,形成和谐的讨论气氛,切忌没等别人把意思表达清楚就粗暴反击。二是不扣帽子、不抓辫子,允许人有不同见解。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是讨论的内在要求,如果观点都相同,思想都很好,也就没必要讨论了。讨论问题要注意方法,一方面,对于争强好胜,固执倔强的人提意见,应考虑某个性特点,选取对方可以接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要给人台阶下,不要用帽子压人,用棍子打人;另一方面,要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谨慎,戒骄戒躁,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三是不存私利、不抱偏见,端正对讨论的态度。讨论是一种严肃的组织生活形式,任何人不得借讨论之机图个人目的。对于借机报复,制造事端的人,该批评的批评,以维护讨论的严肃性和组织生活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