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到文化力——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与路径探索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其他文献
我院于1994年9月~1999年10月利用带蒂大网膜包盖弧形脾残端24例,均获得了成功,报道如下.
所谓现场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真实环境,进入现场,有时需要成为参与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进行研究的一种科研方法”。[1]这种研究强调研究者进入“田野”,感受现场,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观察,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参与”到行动中去。  张华教授说:“‘民主教学’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教学即关系;第二,教学即研究。”对于应该成为研究者的教师而言,每天都生活在教育的情境中,让研究进入
3月1日,浙江省公布与高考改革相配套的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方案,按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进程,2017年拟在浙江省招生的1368所高校本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其中,有500余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其中设限范围为一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