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位英伦平民王妃凯特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朴实优雅,让威廉王子着迷
  
  2001年9月24日的早晨,当查尔斯亲王驾驶着绿色沃克斯豪尔通过圣安德鲁斯圣萨尔瓦多学院门口那条窄小的卵石路时,所有目光都聚集在了这辆车上。接下来的四年里,威廉王子将在这里开始他的求学之路。
  在走进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学生宿舍之后,威廉不得不感叹那里的简陋陈设。他开始把小卧室打扮得舒适温馨。在这座公寓的另一层——这是一栋混合公寓,分成男士住层和女士住层,一位叫凯特·米德尔顿的女孩已经告别了她的家人,也和威廉一样怀着同样的忧虑和兴奋,步入了新的人生阶段。
  在威廉刚入学的几个月里,女孩们化上精致的妆,在威廉上课的教室外闲逛,她们内心都热切地希望能吸引他的眼球。凯特没有其他女孩的那种不顾一切的架势,她与众不同。
  从到圣安德鲁斯的第一个学期起,不善交际的凯特开始成为威廉临时组建的朋友圈中的一员了。他们两个都年轻有魅力,借着一杯酒或咖啡,或者几块烤肉,他们就越聊越敞开心扉,越来越对彼此的生活产生亲密感。
  当他俩成为彼此的知心朋友后,两人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转折。
  2002年4月凯特的照片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他们相处得很好。凯特十分可爱,也非常朴实谦逊,是个友善、热情奔放的女孩,但同时她行事谨慎、低调,对威廉很忠诚。”一个朋友这样吐露。另外一个朋友也说:“凯特对威廉就像她对其他人一样。很多女孩,尤其是那些来自美国的女孩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威廉身后,使他烦透了。他只想和了解他、和他在一起会觉得自然放松的人在一块。”
  
  在瑞士雪山向世界宣布恋情
  
  威廉和凯特在第二学年的时候开始同居,过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平常生活。“我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买。我出去购物、买外卖、租碟片,做几乎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威廉说。
  但是威廉和凯特在一起的生活如此惬意,就难免引起局外人猜测他们的关系不止朋友那么简单,2003年5月,凯特的爸爸激动地对媒体的报道作了善意的反驳,“几天前我刚和凯特谈过,我绝对可以肯定他俩只不过是好朋友……与威廉王子联姻的这种想法使我们觉得可笑,可是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但无论凯特的爸爸怎样否认,有一点怎么也不会弄错,那就是凯特已经成为了威廉生活的一部分。
  距凯特的爸爸发布声明才一个月,凯特就迎来了21岁生日。她的父母在自己家的庭院里为她举办了一次聚会,他们在院子中间搭起了一个大帐篷。大家坐到一块吃饭、喝香槟。威廉也悄无声息地混进帐篷和凯特心领神会地交换了眼神。然后他们就开始和各自的伙伴随意聊天。正餐过后不久,威廉就离开了,而宴会则继续欢闹下去。为了维持他们的关系,威廉和凯特必须十分小心谨慎。
  2004年4月,《太阳报》刊登了威廉和凯特在瑞士克洛斯特斯镇度假时候的照片,他们在瑞士雪白的山坡第一次向世界宣布恋情,从出现在明信片上的照片看上去,他们就是最完美、和谐的一对。
  那年夏天他们又一起去了位于印度洋中的毛里求斯岛。这是威廉和凯特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光。威廉骑着摩托车带着凯特在沙滩上兜风,或者开着汽艇到印度洋里潜水,所有这些都让凯特铭刻在心。
  
  两个年轻人也有争执
  
  也许像所有交往了一年多的年轻恋人一样,他们也在经历一个困难期。威廉和凯特的恋爱进入才一个年头时就感到了这种紧张和压抑。有些压力是自己产生的,尤其是在处理他们的关系问题上,威廉坚持要用一种偏执的保密方法。有些则是随着大学功课负担加重而偶然发生的。还有就是现实往往和浪漫的希冀并不相符。
  这时,凯特和威廉一样也面临着相同的学业负担,受着同等的压力。让凯特感觉更糟的是,威廉说他感觉他们的关系使他受到约束,像关禁闭一样恐怖。尤其是当他身边的同学们都屡换女友大玩感情游戏的时候,他却在大学前两年就身陷于舒适的两人世界中。他们在圣安德鲁斯郊外合租的公寓里共同生活,不由使人联想到他们更像是在度过安逸的中年时光而不是放任的大学生活。
  像王室里那么多阴晴不定的爱情故事一样,威廉和凯特的恋情在美丽的苏格兰高地复燃了。这里是在他们最初确立关系时威廉第一次向凯特求爱的地方。
  2005年3月,威廉邀请凯特去克洛斯特斯一起滑雪。“威廉只钟情于凯特,”《每日邮报》这样写道,然后又滔滔不绝地说,凯特在查尔斯与他儿子的生活处于这样的重要时刻出现在滑雪胜地,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王室恩许封印”。查尔斯完全赞同威廉对伴侣的选择。
  2005年6月23日,威廉畢业了。对凯特来说,她即将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与王室生活接轨。紧张的气氛告诉凯特,她的“双重”生活将给她个人带来压力,引起王室和媒体之间的紧张,并给她和威廉的关系造成伤害。凯特和威廉要确定自己的生活秩序。
  2005年11月,威廉和凯特的关系好像又回复平稳了。威廉第一次公开承认他确定了和凯特的关系。
  似乎在提到“结婚”之前,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星期日独立报》大胆地说:“凯特会成为平民王妃,一位真正的平民王妃,因为她身上没有高贵血统。对于喜欢做公民而不喜欢做国民的主张共和的人来说,这不是他们设想和欢喜的大结局,这些人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就希望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但是对威廉而言,这就可能成真了。”
  摘自《扬子晚报》2009.3.3
其他文献
七幅画像与一份跨越世俗的爱    1902年夏季,对埃莉诺·桑顿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个夏天。她是一位美丽的姑娘,但命运却并没有因为她拥有过人的容貌和聪颖的头脑而对她格外眷顾。年幼时的桑顿遭到父亲的遗弃,与靠擦皮鞋为生的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养家和给重病卧床的母亲治病,她只能到夜总会当交际花。  因为容貌倾城,又能歌善舞,桑顿很快成了夜总会里的红人。她卖笑卖艺,却从不出卖肉体和灵魂。  这天晚上,光彩照人
英国在旅游界中一向以世界历史遗产众多而闻名。不过,今后你或许不会再发现新的冠名世界遗产的英国古迹了。英国宣布,由于所需费用巨大,英国将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其实,英国停止申遗的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经历了激烈的讨论。  专家撰写的报告显示:英国申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需要花费40万英镑,平均每年用于维护的花销也在15万英镑左右。另一方面,世界历史遗产地位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被夸大了,因为
“海归”变“海待”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但是国人“出国镀金”的心气却越来越旺,甚至还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一些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家荡产也要送其出国读书。  但在当今很多人看来“洋文凭”含金量似乎越来越低,“海归”的“水货”嫌疑越来越大。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镀金归来拿低薪    曾在著名咨询公司工作的吴小姐三年前去英國留学,在花费60万留学两年回国后,吴小姐却傻眼了:“海归一大把,工作
有人说极致是一种生活态度,有人说极致是思考如何回归简单,在汉语言中,极致更倾向是对状态或境界的定位。每个人心中对极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但都有着一份向往与期盼。在不断用创新超越自我的领域里,每个阶段都会涌现出一些追求极致的产品,HP Spectre13正是一时之选。  美学与科技的融合  科技产品想要完全融入用户日常生活,除凭借实用的功能外,生活化的外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Spectre13外观设计非
199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他明言“香格里拉”在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神秘峡谷,那里的寺庙金碧辉煌,寺内园林典雅,中外藏书丰富,早晚乐声悠扬;山里有的是金矿,人们却只“适度”开采;那里虽长期靠马帮与外界联系,此前却早有许多外国学者前往考察,留有诸多遗物……显然,那不仅是一片景观,也是一种意境。  
王洪文,一个工厂的保卫干事,是怎样被毛泽东看中,从而一步登天的呢?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考虑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后,防修反修就成了毛泽东关注的焦点。那时毛泽东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揭开了教条主义的盖子,“惧”的是除了担心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思想混乱外,也怕身后有人否定自己。  1959年11月,在杭州的小范围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印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三篇针对社会主义国
我刚到阿根廷时,有一次来到银行,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广告,上面写着“希望这个夏天你不缺钱”。我一时好奇,就问银行的客户经理,对方介绍说,这是一种夏季度假贷款。如果你想和家人一起去海边玩两个星期,可手头又没钱,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最后,经理笑着对我说:“不过,你们东方人是不需要这种贷款的,你们有储蓄的习惯。”    随着在阿根廷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对阿根廷人贷款消费的习惯知道得越多。    阿根廷曾是一
据说太平洋有个布拉特岛,岛边水域中有种鱼叫王鱼,有的王鱼有鱼鳞,有的王鱼没有。有鱼鳞没有鱼鳞,全看自己,由自己来选择。   有的王鱼会让自己慢慢有鳞。王鱼的鳞很特别,来自外界,只要它愿意,就能吸引一些小动物贴附在自己身上,它先给它们一些好处,一点自己的分泌物,然后就千方百计把小动物身上的物质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一种鳞片。其实那不是鳞,而是一种附属物。   当王鱼有了这些附属物之后,就变成另
法国西南部一个小村庄的居民现在人心惶惶,因为村里出现了一个荒唐规矩:一旦死亡,将会面临严厉处罚!  这个名叫萨布朗村的村长拉兰尼贴出布告,该布告称:“在本教区里的人,凡是没有在村公墓里得到自己的坟墓用地而又希望死后埋在村里的人,禁止死亡。违反者将会受到严厉处罚。”  原来,村里的墓地已经被全部占滿了,没有多余的空间埋葬死人,拉兰尼不得不“出此下策”。此前,拉兰尼曾通过法院要求将一些私人土地用做墓地
老王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小对土地就有很深的感情。  1987年,老王漂洋过海去美国谋生。起初,老王只想“刷盘子”攒点积蓄,回老家娶妻生子,最好再置几十亩地。当他看到得克萨斯州大片肥沃的农牧场后,馋得直流口水。  一天,老王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宝藏——1000多亩荒地。老王心里痒痒,就偷偷开垦了几亩种蔬菜。半年后,老王把菜卖了,居然挣了几千美元。老王欣喜若狂,又悄悄开垦了几亩地。  土地的主人似乎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