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高素质卓越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天津大学“卓越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建设和和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等,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卓越计划
  
  
  天津大学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学校之一,一直致力于高素质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瞄准国际前沿,研究了国内外未来5~50年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工业发展需求,跟踪世界一流大学最新的改革成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完善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并且在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
  1. 制定培养标准,完善培养体系
  2007年开始,学校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借鉴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产业界对未来创新人才的整体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学校经过问卷调查,多次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个维度、24个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为全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指导[1]。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学校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对未来创新人才特征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在未来5~50年对人才的需求,对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标准进行了升级与完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包含心身素质(即以心理素质为主,也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知识4个方面、28个要素,即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在心身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自控力、自信心、毅力、正确的自我认知、同情心、包容心,以及优良的身体素质,并能够准确体察别人感受。品德素质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严谨治学、诚实守信,远大理想、战略思维,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爱国奉献,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待人友善等美德,以及会感恩等内容。在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中外语言交流能力、运用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的能力,以及专业前沿理解力和洞察力。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和人文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政治和哲学知识、法律与知识产权知识、经济与组织管理知识。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集中反映了学校最新的教学理念,反映了未来卓越人才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学校逐步完善了包括心身素质提升系统、品德素质提升系统、能力强化系统、知识优化系统和创新支撑平台的“四系统一平台”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学校从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路径出发,建立了包括学习动力提升系统、学习过程保障系统及学生全程评价反馈系统在内的学生成长成才推进系统。力求使学生能够自信、高效、愉快、圆满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实现其心身素质、品德素质、能力与知识的最佳成长。
  2. 开辟改革实验区,传播工程教育理念
  为了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门成立了实体化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验中心”——求是学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学校新的教学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改革实践,总结和提炼经验,推广改革成果,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发展。求是学部自成立以来,以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树立“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天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38项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大部分改革成果已经开始在其他学院逐步推广。
  学校以国家试点学院——精仪学院为依托,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针对人才培养的制约性因素,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核心,牢牢把握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在学生招录选拔、课程教学质量、产学研合作和教师岗位流转等四个方面实现了突破。(1)实施工程科学“夏令营”和“冬令营”,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引入多元化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潜力的录取选拔机制,从唯分数论转向重视基础、兼顾专业志趣与创新潜质。通过自主设立的评价环节,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研发潜质、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2)积极推进“课程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强化课程综合训练,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开展讨论式教学,强化建立课程组研讨与师生沟通,加大教学岗位津贴力度。(3)深化产学研合作。企业通过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措施,直接参与学生校内培养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教学实践基地、企业认识实习、企业项目设计、工厂生产实习、企业毕业设计等举措,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实践。(4)在教师岗位流转方面,采用自愿申请、资质认定、科学评价、合理流动的方式实现岗位的择优聘任,力争做到让最好的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同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未能获聘教学岗位的教师将自动进入专职科研或其他系列[2]。
  二、加强专业建设,创新模式和方法
  1. 学校、行业、认证机构共同参与专业建设
  天津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本科生综合培养方案每年进行局部调整,每4年进行一次大范围修订。2007年学校对本科生综合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修订。在课程结构上,新培养方案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培养方案,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6个大类、19个小类,优化了知识结构,强化了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法制安全教育、管理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导论、诚信教育课程;选修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即“法律、经管、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要求学生选修其中四个不同类别的课程。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将研究与创新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和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SIP)列入培养方案。学校选派各专业学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突出的教授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产业界人士担任创新课主讲教师,向学生讲授学科发展前沿、发展趋势以及与产业界结合情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实践与创新的兴趣。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专项资金,制定了完善的申报、评审、实施、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管理规定,以及项目完成后学生的学分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办法等。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国家、地方和产业界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
  2011年,我校按照“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加强综合、突出创新”的原则,开展了新一轮本科生综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依据“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参照世界顶尖大学经验,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按照“综合化、多样化、国际化、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原则,落实培养标准要求。本次修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调整,强调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课程综合化程度,增加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到国内外大型企业做毕业设计的比例。
  各专业组建了新一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中用人单位和校友比例超过60%,充分听取国内外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各行业协会或国内外科研院所专家的意见。根据专业领域发展现状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委员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推动实践育人模式的不断深入。
  学校以国际认证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学校各专业积极参与国际认证,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行整合,增加综合性设计的比重,教学过程中增加课业挑战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参加了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IChemE)组织的国际认证,获得了最高的Master Level(M)等级。目前,在亚洲仅有天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英国也只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获得了化工专业的M等级认证。学校多次组织化工专业的负责人,从不同角度向各学院、各专业教学负责人介绍认证过程和学校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整改经验,促进了全校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使各个专业办学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加强海外交流
  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海外合作高校,开辟本科生国际交流新渠道,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了本科生互访机制,成功地将美国大学课堂引入我校,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目前,学校已经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海外40余所院校开展了本科生交换项目及寒暑期交流项目。2012年度,我校全年赴海外交流的学生共计399人。
  3. 基础课、专业课分类实施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方面的改革创新。在基础课方面,以高等数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大习题训练环节,采用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实行月考制度,使学生从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设立研究生助教岗位,缓解任课教师压力;开展中学与大学数学课程比较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方面,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引入CDIO工程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PSLG教学方法等,强化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创造能力和思维训练、开阔眼界和丰富知识素养等方面的教学,推动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学校为了调动更多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先后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综合立项项目等多类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学校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教学成果,在2013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天津大学获得13项一等奖,占天津市一等奖总数的22%。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效率,以及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益,天津大学根据各类实验特点,按照实践教学规律,搭建了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三个层次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学校打破过去的“按课程设实验室”的框架,重点投入经费,集中建成了物理、化学化工、电气电子、机械工程、力学、计算机6个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校还设立了专项经费,对数十个学科及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了15个学科基础教学平台实验室。这些举措打破了专业壁垒,促进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创造了条件。同时,整合后的教学平台有利于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分配,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保障。学校充分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实验室对本科教学的开放力度,要求各级各类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对本科教学开放,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此外,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实验室评估和实验课程专项检查,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和研究高水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过程中,教师研发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设备,这些设备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师科研项目基础上建立了校企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了14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
  在政府引导下,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国家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更高层次创新,是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培养高层次工程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整合,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平台。这种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国家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能够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高校实践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实习难、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近两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2. 师资队伍质量稳步提升
  多年来,学校始终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讲课验收;建立校内督导组,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跟踪抽查。学校坚持“双证”上岗制度,新入职教师必须在获得岗前培训证和验收合格证后,方能执教授课。自2007年至今,全校有694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岗前培训;对789名青年教师进行了讲课验收,对1708名教师进行了跟踪听课;先后组织了3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机会。我校青年教师在近三届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30多名教师获得各类奖项,其中8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天津大学教学工作与国家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还需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人才成长规律,继续完善卓越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体系,持续推出更多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分类指导与培养,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构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校内保研的优异生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通过参与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读研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实习,部分专业课可以在学生进入企业后结合实践,以论文或设计形式完成。丰富学生科技竞赛的内容与形式,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的教学投入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投入不足或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学校应巩固和提升以“忠诚不倦、业务精湛、挚爱学生、率先垂范”为核心的师德文化,在校内营造育人为先的浓厚氛围。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丰富教学荣誉体系,表彰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在学生方面,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学生学习投入普遍不足。上述学校80%以上的学生周学习时间均超过70小时,而天津大学只有3%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上述大学比也有不足。学校应从招生宣传工作开始,在大学四年过程中持续强化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学习。选配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班导师,为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做好规划。建设好专业导论课和工程总论课,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归属感。每学期开学做一次专业介绍,介绍本学期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课程的前后衔接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一个科学、渐进、不断强化的教育系统,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大学后不仅要树立远大理想、目标,而且要为理想目标的实现付出不懈的努力。
  培养高素质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天津大学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密切结合国情和校情,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系统地实施了工程教育改革。学校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的顶层设计,在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内,在校内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区,率先试点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点带面,及时将成功的改革措施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将着手解决教师、学生投入不足等长期困扰中国高等教育的难题,力争打造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本科教育,使学生能够自信、高效、愉快、圆满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实现其心身素质、品德素质、能力与知识的最佳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斌,余建星,郭强等. 工程类高素质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提出与初步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24.
  [2] 李家俊. 积极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找准抓手 扎实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9):12-15.
  [3] 余建星,赵伟,李辉等.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实践育人氛围[J]. 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18-20.
  
  [责任编辑:夏鲁惠]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理工科的数学建模教学,提出了一种创新培养的改革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行之有效,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学习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创新;培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实践中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构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堂内外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土木工程专业;茅以升班  为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在详细分析地质学专业特色和目前我国地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形势下需要建立的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还介绍了“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一、开放课程在环境教学中的发展机遇  1.国内外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  (1)国外开放性课程发展。开放性课程,全称是OpenCourseWare(OCW),包括“开放课件、开放内容、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获取、开放课程”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通过课程获取方式以及课程本质特征对开放性课程进行了诠释。  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历程。早在1969年,英国就成立了开放性大学;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开设
期刊
摘要:着眼于目前高校教学督导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督导制度、队伍建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探索如何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研究表明,创新教学督导机制,对于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督导;创新机制;人才培养       教学督导制是21世纪以来高校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我国教学督导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不充分,理论体系也
期刊
摘要:新诗通识教育是诗性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使新诗获得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面临多重困境。论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破除困境、改善教学的一些路径,包括内容的选择和诗性生命教育理念的贯彻,以及将诗歌融入诗人生命历程的“叙议结合”式讲授方法等。并认为适当采用网络视音频资料,注重师生互动、个性化朗诵、鉴赏与写作相联系等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关键词:中国新诗鉴赏;核心理念;授课形式  新诗教育
期刊
摘 要:台湾地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多学科的通识教育和厚基础、重应用的专业教育相结合,试图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共性需求和特定需求。尤其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不仅注重核心技能的细化、深化,而且往往与相关职业资格证照的考取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关键词:台湾地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财税学系  在台湾地区140多所本科院校中,约50所综合性大学中
期刊
摘要:由于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因此,大学研究性教学更应关注课堂内学科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尤其是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大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主要包括问题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实践应用等。这些资源对于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功能或价值。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大学化学化工专业的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介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时代更需要知识结构多元、能力全面的全媒体人才,如何培养符合业界需求的人才成为各新闻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美国林登州立大学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为例,梳理其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我国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实践教学  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实
期刊
摘要:回归工程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国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在此过程中,开发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尝试对合作项目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并就其原则、内容、结构、方法、评价和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工程教育;合作项目课程;卓越工程人才;课程开发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