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商业形态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形态的改变、企业产品相互竞争及科技进步,制造业市场的需求趋向于多种少量、生命周期短暂、订单交期短促及采购全球化等特征,时间已经成为影响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的重要资源。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制造企业的决策者发现,企业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其对市场的响应能力,而只改善企业的自身管理流程使之最优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的成功与否再也不局限于单个孤立企业,市场的竞争演变为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所组成的联盟与其竞争对手之间展开,而伙伴企业之间有效协同作业是事关成败的关键。因此,基于协同理论和伙伴关系特点,本研究从协同作业的定义分析人手,分析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双方协同作业的主要模式,以此来优化伙伴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快速影响市场的能力,进而提高伙伴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文献综述
在学术界,学者们对制造企业如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快速响应市场做了比较多且全面的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协同作业必要性研究
Christopher(1998)在对制造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时,认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制造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改变过去纯粹的交易关系,以求整体收益最大化。Burdiek et al(1999)指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演进已经从内部流程系统整合发展到价值链整合,演进至目前的协同商务时代。制造企业可以利用与伙伴企业协同作业的力量整合供应链,获得更大的利润。刘晓红(2003)讨论了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过程和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认为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作业来得到解决或者缓解。
(二)协同作业价值取向研究
Mike Tayles与Colin Drury(2001)认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协同作业具有规避物流外包的风险、提高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陈晓屏(2002)认为,协同作业的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网络提升价值链上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企业间整合活动的进行,人与人之间沟通能力及方式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达到协同系统的两大效益:沟通效益(达到全体对目标的共识)和信息技术效益(具有共同目标的信息共享)。Surgeney(2002)在研究中提出,制造企业与物流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协同作业取得的效益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即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和强化产品对顾客的优点。
(三)具体协同作业模式研究
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进行协同作业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协同作业模式。Huiskonen和Pirttila(2002)研究了物流外包双方的正式与非正式协调机制,提出制造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建立跨组织团队开展协同作业。邱华军(2004)在参照了Lambert、Emmelhaz和Gardrer(1996)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应共同规划工作流程,实施有效的沟通。共同管理业务。赵义胜(2006)提出,建立伙伴关系的制造企业与其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应构建基于Internet,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协同作业。张光森(2005)提出,物流外包型印刷企业的协同作业可供采用的模式有信息协同、配送协同和服务协同。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缺少对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影响因素的分析,这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双方企业协同作业共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协同作业模式,但对于双方协同作业模式缺少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上述不足,本研究分析归纳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因素,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构建全面协同作业的基本架构,提出优化工作流程的作业模式,提高双方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二、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因素
基于伙伴关系的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的领域全面。其在业务层面的协同作业主要体现在协同采购、协同仓储、协同运输与配送和协同客户服务。业务层面上的协同作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协同发展所必需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层面的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影响并决定着伙伴企业业务流程整合的效果和无缝衔接的状态。本研究结合Dilek等人对影响因素的划分,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因素划分为战略、管理、信息三个层面。
(一)战略层面因素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同作业需要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基于共赢的合作理念来考虑每项经营活动及双方企业的需要,彼此间要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增强信任度,促进各项作业流程无缝衔接。Roberts伫007)认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实施与高度相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知识分享程度有关。Dileketa],(2005)在对土耳其的纺织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影响协同作业的因素有信任、共同目标与现存的协调机制。
(二)管理层面因素
Cagliano(2005)在针对网络制造商的研究中发现,协同的组织形式、协同的创新过程和协同的控制程度三种要素影响协同作业效应。Mentzer et a1,(2000)针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研究指出,相互信任、组织间的协调、信息分享、科技能力皆为影响协同作业的关键因素。Barratt(2004)对欧洲6家制造企业进行的个案研究,发现沟通与信息分享程度、促进协同规划的相关行为等因素影响协同作业效应。此外,在探讨协同作业的相关文献中,高层管理者是否支持是协同作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层面因素
伙伴企业能够真正立足于竞争市场的关键在于获取基于因特网的协同管理软件支持,便捷信息传递、分享经营信息,使得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对新发生的顾客行为进行交流探讨,快速一致地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Olaen andMyers(1999)在其供应链协同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新兴的信息科技如软件技术及互联网络等,将会大幅改善组织的协同作业。Fleck(2008)通过对IBM公司的访谈中得知,成功实施协同作业应致力于关键伙伴的交易弹性与市场响应性。邱灿华等(2005)在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中指出,通过Intemet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成员间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如同,实现运营数据,市场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流,可以使伙伴间更快更好地响应终端客户需求。
三、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模式
(一)战略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高效的协同需要以伙伴企业的目标共识为前提。因此,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界面的协同作业首先要达成目标共识,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风险的共担和收益的共得等。制造企业要准确界定自身的物流需求,在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的基础上,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深度和幅度、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尤其要确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与制造企业相匹配的或类似的发展战略。由于企业的知识、技能、资源分散在内部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营组织和战略经营单位,怎样协调、整合不同技术和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使双方企业各个部门、战略经营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在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运作,使伙伴企业达到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高度一致,降低合作摩擦,提高合作绩效。
(二)管理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物流外包的深层合作要求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有内部作业环节个性化整合能力。但无论是作业环节的增加、减少、合并或新的投入性建设,对伙伴企业而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计划、组织、领导层面上实现协同作业,并加强因利益驱使而产生的投机行为的控制。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管理界面上协同制定订货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仓储计划、运输计划。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运输合同、统一运力配置、统一运输管理、统一运价政策、统一服务标准。当制造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生产计划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能迅速获取信息,并相应地调整各个环节,满足制造企业的需求。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下,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调整各自组织结构,使职能部门的设置有利于双方企业的合作,便于双向信息交通和资源流动,增强伙伴间的信任程度。同时,伙伴企业针对协同作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制订完善的合作规范。
(三)业务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业务界面的协同作业要求伙伴企业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协同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及客户服务。制造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和物料采购,协同制定采购计划,完成进货、验货并将物料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制造企业提供销售实时数据和生产需求信息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长期的仓储管理经验,设计科学的安全经济库存,协助制造企业做好库存管理决策。在协同运输与配送的形势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制造企业客户的档案数据和交易记录,同时把车辆信息、司机信息等信息集成到管理系统上,生成最合理的运输方案,规划引导车辆运输。此外,协同作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该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发展非资产型物流服务,尤其是开展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服务。例如,提供“门到门”送货服务,反馈客户信息,代收业务款等。
(四)信息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信息共享是实现各界面协同作业的基础。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战略、管理、业务界面的协同作业必须建立在双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因此,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同作业要求统一双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连接,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功能。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共享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制定出更准确的生产计划来满足顾客需求。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查询货物的运输状态,实现运输信息的实时网上跟踪,并接收第三方物流企业反馈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合作伙伴通过共享技术进步信息和研发信息,共同开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协同业务环节,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结成深度合作的战略伙伴,形成共生发展的局面,对于提升双方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文献研究,基于协同理论,本研究提出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全面协同作业的界面架构,并对战略、管理、信息、业务4个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当然,限于研究者个人的能力、知识与经验,本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界面架构作进一步的修改,等等,这将有待于今后研究的改进。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文献综述
在学术界,学者们对制造企业如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快速响应市场做了比较多且全面的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协同作业必要性研究
Christopher(1998)在对制造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时,认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制造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改变过去纯粹的交易关系,以求整体收益最大化。Burdiek et al(1999)指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演进已经从内部流程系统整合发展到价值链整合,演进至目前的协同商务时代。制造企业可以利用与伙伴企业协同作业的力量整合供应链,获得更大的利润。刘晓红(2003)讨论了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过程和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认为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作业来得到解决或者缓解。
(二)协同作业价值取向研究
Mike Tayles与Colin Drury(2001)认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协同作业具有规避物流外包的风险、提高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陈晓屏(2002)认为,协同作业的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网络提升价值链上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企业间整合活动的进行,人与人之间沟通能力及方式的改进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达到协同系统的两大效益:沟通效益(达到全体对目标的共识)和信息技术效益(具有共同目标的信息共享)。Surgeney(2002)在研究中提出,制造企业与物流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协同作业取得的效益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即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和强化产品对顾客的优点。
(三)具体协同作业模式研究
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进行协同作业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协同作业模式。Huiskonen和Pirttila(2002)研究了物流外包双方的正式与非正式协调机制,提出制造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建立跨组织团队开展协同作业。邱华军(2004)在参照了Lambert、Emmelhaz和Gardrer(1996)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应共同规划工作流程,实施有效的沟通。共同管理业务。赵义胜(2006)提出,建立伙伴关系的制造企业与其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应构建基于Internet,面向电子商务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协同作业。张光森(2005)提出,物流外包型印刷企业的协同作业可供采用的模式有信息协同、配送协同和服务协同。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缺少对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影响因素的分析,这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双方企业协同作业共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协同作业模式,但对于双方协同作业模式缺少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上述不足,本研究分析归纳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因素,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构建全面协同作业的基本架构,提出优化工作流程的作业模式,提高双方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二、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因素
基于伙伴关系的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的领域全面。其在业务层面的协同作业主要体现在协同采购、协同仓储、协同运输与配送和协同客户服务。业务层面上的协同作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协同发展所必需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层面的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影响并决定着伙伴企业业务流程整合的效果和无缝衔接的状态。本研究结合Dilek等人对影响因素的划分,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因素划分为战略、管理、信息三个层面。
(一)战略层面因素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同作业需要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基于共赢的合作理念来考虑每项经营活动及双方企业的需要,彼此间要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增强信任度,促进各项作业流程无缝衔接。Roberts伫007)认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实施与高度相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知识分享程度有关。Dileketa],(2005)在对土耳其的纺织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影响协同作业的因素有信任、共同目标与现存的协调机制。
(二)管理层面因素
Cagliano(2005)在针对网络制造商的研究中发现,协同的组织形式、协同的创新过程和协同的控制程度三种要素影响协同作业效应。Mentzer et a1,(2000)针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研究指出,相互信任、组织间的协调、信息分享、科技能力皆为影响协同作业的关键因素。Barratt(2004)对欧洲6家制造企业进行的个案研究,发现沟通与信息分享程度、促进协同规划的相关行为等因素影响协同作业效应。此外,在探讨协同作业的相关文献中,高层管理者是否支持是协同作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层面因素
伙伴企业能够真正立足于竞争市场的关键在于获取基于因特网的协同管理软件支持,便捷信息传递、分享经营信息,使得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对新发生的顾客行为进行交流探讨,快速一致地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Olaen andMyers(1999)在其供应链协同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新兴的信息科技如软件技术及互联网络等,将会大幅改善组织的协同作业。Fleck(2008)通过对IBM公司的访谈中得知,成功实施协同作业应致力于关键伙伴的交易弹性与市场响应性。邱灿华等(2005)在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中指出,通过Intemet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成员间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如同,实现运营数据,市场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流,可以使伙伴间更快更好地响应终端客户需求。
三、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模式
(一)战略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高效的协同需要以伙伴企业的目标共识为前提。因此,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界面的协同作业首先要达成目标共识,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风险的共担和收益的共得等。制造企业要准确界定自身的物流需求,在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的基础上,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深度和幅度、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尤其要确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与制造企业相匹配的或类似的发展战略。由于企业的知识、技能、资源分散在内部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营组织和战略经营单位,怎样协调、整合不同技术和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使双方企业各个部门、战略经营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在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运作,使伙伴企业达到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高度一致,降低合作摩擦,提高合作绩效。
(二)管理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物流外包的深层合作要求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有内部作业环节个性化整合能力。但无论是作业环节的增加、减少、合并或新的投入性建设,对伙伴企业而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计划、组织、领导层面上实现协同作业,并加强因利益驱使而产生的投机行为的控制。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管理界面上协同制定订货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仓储计划、运输计划。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运输合同、统一运力配置、统一运输管理、统一运价政策、统一服务标准。当制造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生产计划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能迅速获取信息,并相应地调整各个环节,满足制造企业的需求。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下,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调整各自组织结构,使职能部门的设置有利于双方企业的合作,便于双向信息交通和资源流动,增强伙伴间的信任程度。同时,伙伴企业针对协同作业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制订完善的合作规范。
(三)业务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业务界面的协同作业要求伙伴企业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协同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及客户服务。制造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和物料采购,协同制定采购计划,完成进货、验货并将物料存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制造企业提供销售实时数据和生产需求信息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长期的仓储管理经验,设计科学的安全经济库存,协助制造企业做好库存管理决策。在协同运输与配送的形势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制造企业客户的档案数据和交易记录,同时把车辆信息、司机信息等信息集成到管理系统上,生成最合理的运输方案,规划引导车辆运输。此外,协同作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该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发展非资产型物流服务,尤其是开展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服务。例如,提供“门到门”送货服务,反馈客户信息,代收业务款等。
(四)信息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分析
信息共享是实现各界面协同作业的基础。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战略、管理、业务界面的协同作业必须建立在双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上。因此,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同作业要求统一双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连接,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功能。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共享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制定出更准确的生产计划来满足顾客需求。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查询货物的运输状态,实现运输信息的实时网上跟踪,并接收第三方物流企业反馈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合作伙伴通过共享技术进步信息和研发信息,共同开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协同业务环节,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结成深度合作的战略伙伴,形成共生发展的局面,对于提升双方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文献研究,基于协同理论,本研究提出了影响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全面协同作业的界面架构,并对战略、管理、信息、业务4个界面协同作业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当然,限于研究者个人的能力、知识与经验,本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同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界面架构作进一步的修改,等等,这将有待于今后研究的改进。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