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河油田蒸汽吞吐措施工艺是稠油生产中重要开采方式之一。利用水力喷射钻孔技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井产层的受热效果,提高蒸汽吞吐死油区的动用程度,实现增油。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针对高3624区块的储层特性进行了钻孔参数设计,同时分析了以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为基础在稠油井实施蒸汽吞吐联作的技术可行性,最终完成了国内首次砂砾岩油藏实施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工艺联作的现场试验,并获得成功,增产幅度高达200%,具有良好前景。
【关键词】水力喷射钻孔 稠油蒸汽吞吐
本次研究及试验对象是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的高3-6-021井。通过对高3624区块岩性、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走向、储层物性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确定钻孔方位、钻孔数量、钻孔深度、注酸类型和数量、注蒸汽量,观察联作措施后的效果,对效果进行评价。
1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介绍
目前,辽河油田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连续油管连接铣刀钻具,入井进行套管开窗,然后连续油管连接喷射工具入井进行油层喷孔的工艺,喷嘴为反冲自进设计。喷嘴工作方式为单射流破岩,非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方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成功率高、钻孔长度可达100米。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从施工工序上可分为:
(1)自然伽玛校深;(2)陀螺定向;(3)套管开窗;(4)钻水泥环;
(5)油层喷孔。每孔施工时间约为15h,每孔施工周期内,连续油管下井3次,测井1~2次。
2 高3624区块开发现状2.1 高3624砂砾岩油藏介绍
试验油井位于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高3624区块构造上处于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高升油田莲花油层鼻状构造北端,是一个南、东、西三面受断层夹持的由西南向北东倾没的断鼻构造,高点埋深1600m。构造类型为纯油藏,油层埋深1600~1850m,油层分布主要受砂体分布控制,为一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据高3624井最初试油成果,原始地层压力17.5MPa(油中1800m),1750m深度温度56℃。通过观察井测压情况可知,目前地层压力在7MPa以上,试验井附近压力10MPa左右。
2.2 区块开发现状
按开发方式划分,高3624块可分为两个开发阶段:即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目前全块转为捞油生产。1988年8月~1998年9月,高3624块开始蒸汽吞吐开发,至1998年9月蒸汽吞吐有效期结束,共吞吐23口井、74井次,平均单井吞吐轮次4.9轮,累计注汽22.0693×104t,阶段产油13.9057×104t,阶段产水3.7228×104m3,阶段采出程度1.81%,吞吐油汽比0.63,阶段回采水率16.9%。1998年10月~2005年12月,由于吞吐效果较差,1998年10月后该块不再进行蒸汽吞吐开采,2003年12月全块转為捞油生产。2006年1月~目前,为采取压裂改造和高压注汽提高区块储量动用阶段,开采难度逐年加大,急需改善传统开采方式,提高单井产能。
3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方案
试验井高3-6-021井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目标储层剩余油较多,结合水力喷射钻孔设备参数性能指标,分析在该试验井应用是可行的,决定进行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措施工艺试验。利用该技术喷射钻孔的定深、定向、钻深可控的优势来提高微裂缝钻遇率,改善稠油蒸汽吞吐井产层受热环境及渗流条件,扩大产层受热吞吐半径,实现周围死油区稠油得到动用,达到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单井产能的措施目的。
3.1 水力喷射钻孔方案3.1.1?钻孔层位
筛选高3624块的某一口油井为试验井,该井位于区块中部,生产层段岩性为砂砾岩。油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1.9%,平均渗透率967×10-3μm2。碳酸岩含量极少。粒度中值为0.44mm,但分选较差,平均分选系数为1.94。为近物源浊流砂体沉积的特征。Ⅴ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2.69%,平均渗透率1282.65×10-3μm2;Ⅵ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9.92%;平均渗透率867.92×10-3μm2。
3.1.2?钻孔位置
根据地层倾角、倾向以及油井井斜数据,确定钻孔方位主要沿平行地层等高线方向,这种方法适合油层上下较厚的油层,孔轨迹在同一个油层延伸,同时根据油层厚度和实际钻孔深度进行钻孔方位微调,从该井测井曲线对比综合分析L5+6层位的2#、3#两个层钻孔增产效果会更好。
?3.1.3?钻孔方位
通过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24.6o、221o方位剩余油较多,优选为该试验的钻孔方位。
3.1.4?布孔数量
该井所选2#小层为物性较好的含油层段,单层厚度56.6m,3#小层厚度13.4m,2#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7.07m,3#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13.4m,设计对2个小层完成9个钻孔,自下而上逐孔实施。
3.1.5?钻孔长度
考虑小层单层厚度较厚,井间距较长,产层无底水,井间距离170m,因此,设计钻孔长度为100m。
3.2 防膨酸化蒸汽吞吐方案3.2.1?防膨方案
粘土稳定剂由有机聚季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物复合而成。
(1)按处理半径计算,按照处理半径2.4m计算,药剂浓度1%,施工剂量24.4t。
(2)按注汽量计算
设计注汽量按3000t,防膨剂使用浓度按1%计算,则试验井防膨剂用量为30t。
(3)施工要求:正注粘土防膨剂30t,正替清水10m3,压力控制在20MPa。3.2.2?酸化解堵方案 (1)药剂用量:酸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盐酸、氟盐、缓蚀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酸化目的层为2#:3#小层,井段1651.5-1722.0m,厚度70m/2层。通过酸化,解除近井油层污染,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设计向井中注入多氢酸解堵处理液185t,正替顶替液10t,排量0.6~1.5m3/min,泵压不得超过20MPa。
3.2.3?注蒸汽方案
预热地面管线10分钟,然后转入正式注汽,以较低参数注一小时,逐步提高注汽参数。采用高压小炉注汽,设计注汽量3000t,油层吸汽能力约7~9 t/h,注汽速度:192 t/ d,注汽强度:27.5t/m。
4 现场试验与效果
4.1 现场试验
5 结论
细致的地质分析、创新的联作思路、缜密的施工设计、科学合理的联作工艺选择是高3-6-21井现场试验成功的基础与保障。
水力喷射钻孔改变了传统射孔完井蒸汽腔的形态,扩大了蒸汽与地层的直接接触面积,扩大了蒸汽腔的波及体积,无论是近井地带还是远井地带均更有效的利用了蒸汽的热能,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储层非均質性造成的储层动用不均的困扰。
水力喷射钻孔的成功应用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射孔完井方式,有望引起新一轮的完井方式的变革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联作工艺技术可有效解决因近井地带污染与堵塞导致的注汽困难的难题,实现了蒸汽吞吐井间剩余油挖潜以及油井产量的提高,为辽河油田稠油开采提供新模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根生,沈忠厚.高压水射流理论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石油勘探与开发[J].2005,(02):96-99
[2] 袁建民,赵保忠.超高压射流钻头破岩实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04):20-22
[3] 孙晓超.水力深穿透水平钻孔技术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
[4] 李慧,黄本生,刘清友. 微小井眼钻井技术及应用前景[J].钻采工艺,2008,(02):42-45
作者简介
王磊,男,出生于1986年03月16 日,籍贯山东威海,汉族。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职称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水力喷射钻孔 稠油蒸汽吞吐
本次研究及试验对象是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的高3-6-021井。通过对高3624区块岩性、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走向、储层物性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确定钻孔方位、钻孔数量、钻孔深度、注酸类型和数量、注蒸汽量,观察联作措施后的效果,对效果进行评价。
1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介绍
目前,辽河油田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连续油管连接铣刀钻具,入井进行套管开窗,然后连续油管连接喷射工具入井进行油层喷孔的工艺,喷嘴为反冲自进设计。喷嘴工作方式为单射流破岩,非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方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简便、成功率高、钻孔长度可达100米。
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从施工工序上可分为:
(1)自然伽玛校深;(2)陀螺定向;(3)套管开窗;(4)钻水泥环;
(5)油层喷孔。每孔施工时间约为15h,每孔施工周期内,连续油管下井3次,测井1~2次。
2 高3624区块开发现状2.1 高3624砂砾岩油藏介绍
试验油井位于辽河油田高3624区块,高3624区块构造上处于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高升油田莲花油层鼻状构造北端,是一个南、东、西三面受断层夹持的由西南向北东倾没的断鼻构造,高点埋深1600m。构造类型为纯油藏,油层埋深1600~1850m,油层分布主要受砂体分布控制,为一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据高3624井最初试油成果,原始地层压力17.5MPa(油中1800m),1750m深度温度56℃。通过观察井测压情况可知,目前地层压力在7MPa以上,试验井附近压力10MPa左右。
2.2 区块开发现状
按开发方式划分,高3624块可分为两个开发阶段:即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开采阶段,目前全块转为捞油生产。1988年8月~1998年9月,高3624块开始蒸汽吞吐开发,至1998年9月蒸汽吞吐有效期结束,共吞吐23口井、74井次,平均单井吞吐轮次4.9轮,累计注汽22.0693×104t,阶段产油13.9057×104t,阶段产水3.7228×104m3,阶段采出程度1.81%,吞吐油汽比0.63,阶段回采水率16.9%。1998年10月~2005年12月,由于吞吐效果较差,1998年10月后该块不再进行蒸汽吞吐开采,2003年12月全块转為捞油生产。2006年1月~目前,为采取压裂改造和高压注汽提高区块储量动用阶段,开采难度逐年加大,急需改善传统开采方式,提高单井产能。
3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方案
试验井高3-6-021井储层岩性以厚层块状砂砾岩为主,夹薄层泥岩,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目标储层剩余油较多,结合水力喷射钻孔设备参数性能指标,分析在该试验井应用是可行的,决定进行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联作措施工艺试验。利用该技术喷射钻孔的定深、定向、钻深可控的优势来提高微裂缝钻遇率,改善稠油蒸汽吞吐井产层受热环境及渗流条件,扩大产层受热吞吐半径,实现周围死油区稠油得到动用,达到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单井产能的措施目的。
3.1 水力喷射钻孔方案3.1.1?钻孔层位
筛选高3624块的某一口油井为试验井,该井位于区块中部,生产层段岩性为砂砾岩。油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21.9%,平均渗透率967×10-3μm2。碳酸岩含量极少。粒度中值为0.44mm,但分选较差,平均分选系数为1.94。为近物源浊流砂体沉积的特征。Ⅴ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22.69%,平均渗透率1282.65×10-3μm2;Ⅵ砂体储层以砂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9.92%;平均渗透率867.92×10-3μm2。
3.1.2?钻孔位置
根据地层倾角、倾向以及油井井斜数据,确定钻孔方位主要沿平行地层等高线方向,这种方法适合油层上下较厚的油层,孔轨迹在同一个油层延伸,同时根据油层厚度和实际钻孔深度进行钻孔方位微调,从该井测井曲线对比综合分析L5+6层位的2#、3#两个层钻孔增产效果会更好。
?3.1.3?钻孔方位
通过分析试验井与邻井同产层生产情况,认为试验井24.6o、221o方位剩余油较多,优选为该试验的钻孔方位。
3.1.4?布孔数量
该井所选2#小层为物性较好的含油层段,单层厚度56.6m,3#小层厚度13.4m,2#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7.07m,3#小层布孔密度为1孔/13.4m,设计对2个小层完成9个钻孔,自下而上逐孔实施。
3.1.5?钻孔长度
考虑小层单层厚度较厚,井间距较长,产层无底水,井间距离170m,因此,设计钻孔长度为100m。
3.2 防膨酸化蒸汽吞吐方案3.2.1?防膨方案
粘土稳定剂由有机聚季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物复合而成。
(1)按处理半径计算,按照处理半径2.4m计算,药剂浓度1%,施工剂量24.4t。
(2)按注汽量计算
设计注汽量按3000t,防膨剂使用浓度按1%计算,则试验井防膨剂用量为30t。
(3)施工要求:正注粘土防膨剂30t,正替清水10m3,压力控制在20MPa。3.2.2?酸化解堵方案 (1)药剂用量:酸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盐酸、氟盐、缓蚀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酸化目的层为2#:3#小层,井段1651.5-1722.0m,厚度70m/2层。通过酸化,解除近井油层污染,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设计向井中注入多氢酸解堵处理液185t,正替顶替液10t,排量0.6~1.5m3/min,泵压不得超过20MPa。
3.2.3?注蒸汽方案
预热地面管线10分钟,然后转入正式注汽,以较低参数注一小时,逐步提高注汽参数。采用高压小炉注汽,设计注汽量3000t,油层吸汽能力约7~9 t/h,注汽速度:192 t/ d,注汽强度:27.5t/m。
4 现场试验与效果
4.1 现场试验
5 结论
细致的地质分析、创新的联作思路、缜密的施工设计、科学合理的联作工艺选择是高3-6-21井现场试验成功的基础与保障。
水力喷射钻孔改变了传统射孔完井蒸汽腔的形态,扩大了蒸汽与地层的直接接触面积,扩大了蒸汽腔的波及体积,无论是近井地带还是远井地带均更有效的利用了蒸汽的热能,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储层非均質性造成的储层动用不均的困扰。
水力喷射钻孔的成功应用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射孔完井方式,有望引起新一轮的完井方式的变革
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联作工艺技术可有效解决因近井地带污染与堵塞导致的注汽困难的难题,实现了蒸汽吞吐井间剩余油挖潜以及油井产量的提高,为辽河油田稠油开采提供新模式、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根生,沈忠厚.高压水射流理论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石油勘探与开发[J].2005,(02):96-99
[2] 袁建民,赵保忠.超高压射流钻头破岩实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04):20-22
[3] 孙晓超.水力深穿透水平钻孔技术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
[4] 李慧,黄本生,刘清友. 微小井眼钻井技术及应用前景[J].钻采工艺,2008,(02):42-45
作者简介
王磊,男,出生于1986年03月16 日,籍贯山东威海,汉族。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