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环境 助力转型发展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环境优美见实效。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的“优质生态产品”区别于多年来用化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表征,人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我们要的是人们能实实在在看到,真真切切感受到优美的环境,要像建造一项产品那样去建设、并实实在在的展现在人民面前,同时还要做到优美环境与经济、产业和谐共生。
  为做到这样,作为省一级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省里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加以解决,创建新业绩,成为全国典范,并开展以下工作:

开展优美环境区块创建活动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活动是将山水林田湖草等环境要素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谐协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三效益统筹协调、融合共生。以市、县、乡和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为主体,选择具有一定范围的地域区块,通过环境治理与建设,结合人文景观建设,创建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特色和一定文化价值的环境区块,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契合,成为优美环境区块。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工作可以仿照以前我省开展的“蓝天碧水工程”建设样本,在省统一部署下,由地方提出优美环境项目方案、规划,划定改造建设的环境区块,明确环境特色内容,明确建成时间,由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组织、指导、考核、验收,这样几年下来,就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美生态环境区块涌现出来,众多的优美生态环境的区块连续起来,就是美丽山西、美丽中国。

推广运用技术创新成果,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同时,扶持发展新的产业


  在改善和创建优美环境的同时,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创建发展新的产业,将经济、环境、民生、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使产业与环境这一对要素,相互对立变为相互依存。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利用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那种脱离实际需要的转型是盲目的,立不住的。比如下述两项新技术,就可以做到依托新技术,在改善环境中发展成为新的产业。
  一是依托具有13项专利的新技术,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山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是煤炭产业,中国的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并要用好煤炭,重点要做好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煤炭的开采、洗选、燃烧利用,对山西的产业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要做好煤炭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利用创新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目前我省有一项这样的技术已经研发成功,通过了国家级鉴定。此项技术为“中频耦合燃烧系统”,解决的现实环境问题有下列几项:(1)解决煤炭燃烧的污染,实现清洁低碳燃烧。有位中科院院士指出:“能源革命的關键任务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燃烧”。本技术将生物质与煤制成粉状燃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点低、起火快,可迅速点燃煤的特点,使煤与生物质混合掺烧起到起火快、燃尽率高的效果,减少了污染物产生量,经除尘、脱硫、脱硝后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2)解决燃煤电厂燃油烘炉、点火、稳燃阶段超标排放问题。燃煤电厂用油点火产生的含油烟气影响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正常运行。但因为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技术设施,被迫停运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号称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弄虚作假的尴尬问题。(3)燃烧利用生物质材料开辟农林废弃物的消纳渠道,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4)使生物质与煤掺烧降低碳排放。克服了太阳能、风能发电上网不稳定性和单纯生物质能热值低满足不了生产供热需要的问题。它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减量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将煤与生物质合理配比,制成混合粉状燃料,有30%左右的降碳效果,是降碳的尖兵利器。(5)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料跳出了山西人守着低价能源用不上,花高价买天然气,同时滋生了雾霾形成污染这个怪圈。在通过煤耦合生物质清洁低碳燃烧实现减量替代加清洁利用之后,其燃料费用大约是电能的1/10,用天然气的1/6,用油的1/4,对改善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这样运用改变燃烧方法技术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一个生物质与煤混燃的新型燃料及其燃烧设备的生产制作、销售的产业链也形成了,实现了环境、经济、民生收益的三赢。
  二是利用新技术在解决煤矸石山的污染“景观”问题的同时,发展新的产业。山西采煤历史悠久,至今形成了众多的矸石场、矸石山,在许多地方沟沟壑壑,连成大片,既占用土地,又成为污染“景观”,多年来采用的治理办法是建设矸石场将其堆存、填埋。现在有了一种矸石回填矿井新技术,就是向废弃的采煤矿井回填矸石,既置换原来的煤柱资源,又根治了矸石露天堆存形成的污染“景观”。另外还出现了以不同品质的矸石作为原料制造新产品的技术。将这些技术投入实践,整合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庞大产业。结合把多年来形成的矸石山作为难得的可再造优美环境的地块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又一种和谐共生的优良环境和优良产业融合的生态文明实践。
  诸如此类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并将继续出现。但新技术、新设备,需要有政策支持或许可,需要扶持实例、建设示范工程来支撑推广。生态环境工作既要重视污染物的尾部治理,更要重视通过生产利用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改革,实现少排污或不排污,实现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兼容。总之要通过解决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改革,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经济转型。
其他文献
有人說,一粒沙变成珍珠的那一天就实现了平凡到不平凡的飞跃,而他却说,不平凡的不是沙变成了珍珠,而是沙变成珍珠的过程——时间的洗礼,痛苦的淬炼,逐梦的持之以恒……  他就是全国技术能手、中煤平朔集团露天设备维修中心930卡车车间电气一组班组长卢志明。  重型卡车是露天矿主要采矿设备,而卡车电气故障是卡车“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精准治疗这些“疾病”,15年来,卢志明潜心修炼,成就一手绝活
期刊
我国自古就有弘扬和尊崇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应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应从多方面发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创造优质品牌,提升企业效益。首先,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
期刊
“没想到我们柳林红枣科技小院的红枣能在‘第九届山西省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云上展厅进行展销。我们科技小院生产的红枣个个饱满红润、肉厚质脆,这得益于柳林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展销会开幕以来社会关注度的持续增加,对我们品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1月21日,谈起首次在展销会展示科技小院优质农产品的感受,柳林红枣科技小院负责人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岚县的马铃薯、临县的枣木香菇、柳林的红
期刊
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与省科学技术协会按照“一地一品”主导产业,先后建立12个“科技小院”。近日,闻喜小麦科技小院、临县食用菌科技小院、柳林红枣科技小院、岚县土豆科技小院挂牌成立。山西农业大学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在全省布局和建设科技小院,打造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精准服务新路径。田间地头搞
期刊
4月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太原第一实验室项目建设现场、省科技厅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做好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省领导罗清宇、李凤岐、王一新参加有关活动。   省委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转型发
期刊
讲述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好评如潮,其中,村民送别扶贫教授凌一农的场面更是获评“全剧最大泪点”。凌教授值得大家爱戴。作为一位世界知名专家,他跑到艰苦的西海固,吃苦受累,挨打受骂,自己倒贴钱也要收菇,一心一意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凌一農的原型——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正是一名长期奋斗在科研、扶贫、援外第一线,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他身上所凸显的踏实求真、不计名利、热爱祖国、关心人民
期刊
随着山西省“两会”的开幕,山西省图书馆一年一度的“两会”信息服务随之开启。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继续发挥参考服务职能和品牌服务优势,配合省“两会”疫情防控要求,开启了“云端”全流程“两会”信息服务。这也是山西省图书馆服务山西省“两会”十五年以来,首次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在“云端”开展信息服务。  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的“两会”信息服务著重在理念创新、资源优化和服务升级三个方面下功夫。确保疫情
期刊
近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在浙江大学签署了“山西药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是落实山西省政府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行动。  该协议主要以山西药茶标准制定、健康功效研究、技术人才培养、品牌文化构建等为重点,依托浙江大学,整合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力量
期刊
近日,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为主题,召开线上线下视频交流会,共话长江经济带5年来的巨大变化,共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類水体“清零”,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为绿水青山
期刊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在对我国野生荞麦资源摸底调查研究中,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现了蓼科荞麦属一个新种,该新种被命名为长花柱野生蕎麦。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植物分类》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