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环境优美见实效。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的“优质生态产品”区别于多年来用化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表征,人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我们要的是人们能实实在在看到,真真切切感受到优美的环境,要像建造一项产品那样去建设、并实实在在的展现在人民面前,同时还要做到优美环境与经济、产业和谐共生。
为做到这样,作为省一级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省里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加以解决,创建新业绩,成为全国典范,并开展以下工作: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活动是将山水林田湖草等环境要素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谐协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三效益统筹协调、融合共生。以市、县、乡和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为主体,选择具有一定范围的地域区块,通过环境治理与建设,结合人文景观建设,创建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特色和一定文化价值的环境区块,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契合,成为优美环境区块。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工作可以仿照以前我省开展的“蓝天碧水工程”建设样本,在省统一部署下,由地方提出优美环境项目方案、规划,划定改造建设的环境区块,明确环境特色内容,明确建成时间,由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组织、指导、考核、验收,这样几年下来,就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美生态环境区块涌现出来,众多的优美生态环境的区块连续起来,就是美丽山西、美丽中国。
在改善和创建优美环境的同时,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创建发展新的产业,将经济、环境、民生、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使产业与环境这一对要素,相互对立变为相互依存。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利用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那种脱离实际需要的转型是盲目的,立不住的。比如下述两项新技术,就可以做到依托新技术,在改善环境中发展成为新的产业。
一是依托具有13项专利的新技术,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山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是煤炭产业,中国的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并要用好煤炭,重点要做好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煤炭的开采、洗选、燃烧利用,对山西的产业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要做好煤炭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利用创新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目前我省有一项这样的技术已经研发成功,通过了国家级鉴定。此项技术为“中频耦合燃烧系统”,解决的现实环境问题有下列几项:(1)解决煤炭燃烧的污染,实现清洁低碳燃烧。有位中科院院士指出:“能源革命的關键任务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燃烧”。本技术将生物质与煤制成粉状燃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点低、起火快,可迅速点燃煤的特点,使煤与生物质混合掺烧起到起火快、燃尽率高的效果,减少了污染物产生量,经除尘、脱硫、脱硝后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2)解决燃煤电厂燃油烘炉、点火、稳燃阶段超标排放问题。燃煤电厂用油点火产生的含油烟气影响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正常运行。但因为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技术设施,被迫停运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号称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弄虚作假的尴尬问题。(3)燃烧利用生物质材料开辟农林废弃物的消纳渠道,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4)使生物质与煤掺烧降低碳排放。克服了太阳能、风能发电上网不稳定性和单纯生物质能热值低满足不了生产供热需要的问题。它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减量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将煤与生物质合理配比,制成混合粉状燃料,有30%左右的降碳效果,是降碳的尖兵利器。(5)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料跳出了山西人守着低价能源用不上,花高价买天然气,同时滋生了雾霾形成污染这个怪圈。在通过煤耦合生物质清洁低碳燃烧实现减量替代加清洁利用之后,其燃料费用大约是电能的1/10,用天然气的1/6,用油的1/4,对改善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这样运用改变燃烧方法技术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一个生物质与煤混燃的新型燃料及其燃烧设备的生产制作、销售的产业链也形成了,实现了环境、经济、民生收益的三赢。
二是利用新技术在解决煤矸石山的污染“景观”问题的同时,发展新的产业。山西采煤历史悠久,至今形成了众多的矸石场、矸石山,在许多地方沟沟壑壑,连成大片,既占用土地,又成为污染“景观”,多年来采用的治理办法是建设矸石场将其堆存、填埋。现在有了一种矸石回填矿井新技术,就是向废弃的采煤矿井回填矸石,既置换原来的煤柱资源,又根治了矸石露天堆存形成的污染“景观”。另外还出现了以不同品质的矸石作为原料制造新产品的技术。将这些技术投入实践,整合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庞大产业。结合把多年来形成的矸石山作为难得的可再造优美环境的地块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又一种和谐共生的优良环境和优良产业融合的生态文明实践。
诸如此类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并将继续出现。但新技术、新设备,需要有政策支持或许可,需要扶持实例、建设示范工程来支撑推广。生态环境工作既要重视污染物的尾部治理,更要重视通过生产利用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改革,实现少排污或不排污,实现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兼容。总之要通过解决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改革,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经济转型。
为做到这样,作为省一级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省里存在的现实问题,重点加以解决,创建新业绩,成为全国典范,并开展以下工作:
开展优美环境区块创建活动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活动是将山水林田湖草等环境要素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谐协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三效益统筹协调、融合共生。以市、县、乡和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为主体,选择具有一定范围的地域区块,通过环境治理与建设,结合人文景观建设,创建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特色和一定文化价值的环境区块,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契合,成为优美环境区块。
创建优美环境区块工作可以仿照以前我省开展的“蓝天碧水工程”建设样本,在省统一部署下,由地方提出优美环境项目方案、规划,划定改造建设的环境区块,明确环境特色内容,明确建成时间,由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组织、指导、考核、验收,这样几年下来,就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美生态环境区块涌现出来,众多的优美生态环境的区块连续起来,就是美丽山西、美丽中国。
推广运用技术创新成果,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同时,扶持发展新的产业
在改善和创建优美环境的同时,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创建发展新的产业,将经济、环境、民生、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使产业与环境这一对要素,相互对立变为相互依存。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利用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那种脱离实际需要的转型是盲目的,立不住的。比如下述两项新技术,就可以做到依托新技术,在改善环境中发展成为新的产业。
一是依托具有13项专利的新技术,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与产业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山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是煤炭产业,中国的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并要用好煤炭,重点要做好煤炭的规划、煤炭的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煤炭的开采、洗选、燃烧利用,对山西的产业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要做好煤炭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利用创新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目前我省有一项这样的技术已经研发成功,通过了国家级鉴定。此项技术为“中频耦合燃烧系统”,解决的现实环境问题有下列几项:(1)解决煤炭燃烧的污染,实现清洁低碳燃烧。有位中科院院士指出:“能源革命的關键任务是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燃烧”。本技术将生物质与煤制成粉状燃料,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点低、起火快,可迅速点燃煤的特点,使煤与生物质混合掺烧起到起火快、燃尽率高的效果,减少了污染物产生量,经除尘、脱硫、脱硝后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2)解决燃煤电厂燃油烘炉、点火、稳燃阶段超标排放问题。燃煤电厂用油点火产生的含油烟气影响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正常运行。但因为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技术设施,被迫停运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号称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弄虚作假的尴尬问题。(3)燃烧利用生物质材料开辟农林废弃物的消纳渠道,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4)使生物质与煤掺烧降低碳排放。克服了太阳能、风能发电上网不稳定性和单纯生物质能热值低满足不了生产供热需要的问题。它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减量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将煤与生物质合理配比,制成混合粉状燃料,有30%左右的降碳效果,是降碳的尖兵利器。(5)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料跳出了山西人守着低价能源用不上,花高价买天然气,同时滋生了雾霾形成污染这个怪圈。在通过煤耦合生物质清洁低碳燃烧实现减量替代加清洁利用之后,其燃料费用大约是电能的1/10,用天然气的1/6,用油的1/4,对改善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这样运用改变燃烧方法技术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一个生物质与煤混燃的新型燃料及其燃烧设备的生产制作、销售的产业链也形成了,实现了环境、经济、民生收益的三赢。
二是利用新技术在解决煤矸石山的污染“景观”问题的同时,发展新的产业。山西采煤历史悠久,至今形成了众多的矸石场、矸石山,在许多地方沟沟壑壑,连成大片,既占用土地,又成为污染“景观”,多年来采用的治理办法是建设矸石场将其堆存、填埋。现在有了一种矸石回填矿井新技术,就是向废弃的采煤矿井回填矸石,既置换原来的煤柱资源,又根治了矸石露天堆存形成的污染“景观”。另外还出现了以不同品质的矸石作为原料制造新产品的技术。将这些技术投入实践,整合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庞大产业。结合把多年来形成的矸石山作为难得的可再造优美环境的地块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又一种和谐共生的优良环境和优良产业融合的生态文明实践。
诸如此类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并将继续出现。但新技术、新设备,需要有政策支持或许可,需要扶持实例、建设示范工程来支撑推广。生态环境工作既要重视污染物的尾部治理,更要重视通过生产利用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改革,实现少排污或不排污,实现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兼容。总之要通过解决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综合改革,实现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