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O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常规的医疗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30例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对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结论: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能明显缓解患者衰退,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系统是建立在社会网络结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的和或客观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社会支持系统与健康、疾病之间存在着肯定的联系,社会支持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我院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在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下,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62―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我院3个病区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60例男性患者,全部符合CCMD一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时间≥3个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30例,年龄2l~62岁、平均为(33±10.35)岁。对照组30例,年龄l7~70岁、平均为(39.35±13.53)岁,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及干预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PR)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除了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还接受研究者提供的集体化、个体化护理干预,以及救助系统的联络与帮助。
1.2.1 常规的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由病房护士用口头宣教的方法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讲解入院介绍,包括住院环境、责任护士、病房作息时间、救治政策和各方面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的内容。
1.2.2 实施集体化护理干预 由研究员组织患者每天聚在一起大约1个小时,让他们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时间,开展一些生活技能训练,让他们在生活技能训练过程中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和帮助;利用开饭时间组织他们收看电视节目,能多点了解院外新闻;每周组织1次的小讲座每次约30分钟,讲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精神病的症状和治疗;在住院期间遇到烦恼、困扰时如何倾诉和寻求帮助等;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遇到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烦躁易等不良情况,及时就诊向医生反映以便进一步检查和诊治等知识。
1.2.3 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提供患者与患者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沟通彼此间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解答疑惑,指导患者如何排除烦恼,传输信息j,同时研究者还起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俗婉转地表达医生的诊疗意图,也将患者的感受和意愿转达给医生。
1.2.4 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让患者知道除了配偶、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外,医护人员也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压力,有助于减轻焦虑水平,维护身心健康,加速康复。
1.2.5 加强对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度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要发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说出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同时要发挥救助站沟通桥梁作用,做好与家属沟通和联系。因为患者出院时多仍有精神方面残疾,家庭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康复场所。因此,使家属在患者精神康复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为患者以后的回归家庭打下基础。
3 讨论
护理干预中为患者提供相互沟通、了解院外新闻、生活训练机会,使患者有了被重视、被支持、被理解的感受;研究者通过救助站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认识助。研究者也单独访谈患者,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使患者学会主动排除内心的烦恼,这可能使其对支持的利用度提高。其实,每个人均需要有人支持,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从家庭、集体和社会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医疗护理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患者的感受和行为,还应重视其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因此,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改变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让社会不再歧视、害怕、排斥精神病患者,变被动的客观支持为主动行为;帮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及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减少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流浪。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62―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我院3个病区收治的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60例男性患者,全部符合CCMD一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时间≥3个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30例,年龄2l~62岁、平均为(33±10.35)岁。对照组30例,年龄l7~70岁、平均为(39.35±13.53)岁,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及干预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PR)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除了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还接受研究者提供的集体化、个体化护理干预,以及救助系统的联络与帮助。
1.2.1 常规的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由病房护士用口头宣教的方法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讲解入院介绍,包括住院环境、责任护士、病房作息时间、救治政策和各方面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的内容。
1.2.2 实施集体化护理干预 由研究员组织患者每天聚在一起大约1个小时,让他们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时间,开展一些生活技能训练,让他们在生活技能训练过程中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和帮助;利用开饭时间组织他们收看电视节目,能多点了解院外新闻;每周组织1次的小讲座每次约30分钟,讲座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精神病的症状和治疗;在住院期间遇到烦恼、困扰时如何倾诉和寻求帮助等;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遇到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烦躁易等不良情况,及时就诊向医生反映以便进一步检查和诊治等知识。
1.2.3 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提供患者与患者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沟通彼此间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解答疑惑,指导患者如何排除烦恼,传输信息j,同时研究者还起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俗婉转地表达医生的诊疗意图,也将患者的感受和意愿转达给医生。
1.2.4 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让患者知道除了配偶、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外,医护人员也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指导患者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压力,有助于减轻焦虑水平,维护身心健康,加速康复。
1.2.5 加强对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度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要发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说出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同时要发挥救助站沟通桥梁作用,做好与家属沟通和联系。因为患者出院时多仍有精神方面残疾,家庭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康复场所。因此,使家属在患者精神康复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为患者以后的回归家庭打下基础。
3 讨论
护理干预中为患者提供相互沟通、了解院外新闻、生活训练机会,使患者有了被重视、被支持、被理解的感受;研究者通过救助站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认识助。研究者也单独访谈患者,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使患者学会主动排除内心的烦恼,这可能使其对支持的利用度提高。其实,每个人均需要有人支持,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从家庭、集体和社会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医疗护理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患者的感受和行为,还应重视其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因此,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注,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改变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让社会不再歧视、害怕、排斥精神病患者,变被动的客观支持为主动行为;帮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及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减少精神病患者在社会上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