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会做生意的有许多商帮,比如晋商、徽商、浙商等,无锡人做起生意来同样很精明,一点不逊色,而且能做到“精明+开明”。就地域性群体禀赋而言,锡商诚信经营,精益管理,执着深炼品牌之功,追求极致而又孜孜不倦,更是值得称颂。
在古代,从精湛的宝剑到精美的苏造、苏作,吴地便是当时的制造业高地。近代以来,锡商更是延续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极致追求。自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以来,迄今120年间锡商迸发巨大的创业活力,也相继奏响了自主品牌三步曲。称得上锡商代有名品出,工匠精神铸华章。
这里,先讲一讲“兵船”和“金双鹿”首创品牌标杆的故事。
1901年3月,取名为“保兴”的荣家第一个面粉厂在无锡动工,一年后建成。至192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茂新、福新12家面粉厂和振新、申新4家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将商标视为企业的金字招牌,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商标局成立不久,他俩就向无锡、上海地方政府申请注册面粉公司的商标,商标为兵船牌。这是中国工商史上第一个注册商标,并获得1926年美国费城商标博览会荣誉奖。荣氏家族从华东走向全国,获得了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称号,靠智慧、技术、质量和品牌附加值,称雄工商界数十年。
“金双鹿”生丝是与“兵船”牌面粉同时代走红的又一个锡商民族品牌。当初,它的市场就在国门之外,拥有这一品牌的永泰丝厂对于品质打造就已经到了非常苛求、甚至是“刻意”的地步。
1926年薛南溟创办永泰丝厂时,专程去上海高薪聘请原上海纶华丝厂总管出身的“高工”徐锦荣,担任永泰经理。徐锦荣与薛南溟“约法三章”,要求“全权下放”抓品牌。徐对每担原茧只选用15%的优质茧用作缫丝,其他的一概另作处理。徐还特意把操作手法和关键环节编成口诀,传授给工人,方便操作,并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训练,道道工序保质量。在参加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时,徐锦荣携带蚕种、蚕茧、生丝等样品参会,3名女工当场操作表演,“金双鹿”丝荣获金奖,让日本同行也自叹不如。尽管当年的永泰丝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金双鹿”没有消亡,一直被一家省外贸出口公司在使用,无论是国内何地生产的丝绸产品只要达到当年“金双鹿”标准,通称为“金双鹿”,盛名而隐形的“金双鹿”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世界标杆。
在永泰厂的带动下,当时无锡众多丝厂都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相继涌现出乾甡“三舞女”、振艺“金双鹰”、源康“弥佛”、裕昌“金鱼”等一批优质品牌。1926年美国再度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无锡竟有乾甡、泰孚、镇纶等11家丝厂的产品获得甲等大奖。
锡商自主品牌第一波行情,凸现于上世纪20-30年代,无锡在全国打响了“兵船”牌面粉、“金双鹿”生丝、“双鱼吉庆”棉纱、“人钟”、“牧童”棉布、“福禄寿喜”“三阳开泰”精纺呢绒、“长胜王”精元布以及“协记”水泵、“大头”柴油机等一大批著名品牌,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勃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当时的报纸描写道:无锡境内“机声隆隆,百业繁昌”。当时的地方当局和商会以“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振兴实业”为宗旨,先后在无锡举办无锡国货展览会和江苏省八县市地方物产展览会,锡品丰阜,人流如潮,在沪宁线、江浙一带引起巨大轰动。
在计划经济高度管制的年代里,锡商自主品牌的往事成为被遗忘的一页。直到改革开放,深藏在无锡人骨髓里的品牌意识和“工匠精神”再次被唤醒了,“红豆”、“小天鹅”分别代表城乡企业引领锡品奋起。随着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先后崛起,无锡涌现出第二波、第三波品牌热潮。
说到“小天鹅”,它诞生于1979年5月。当时的无锡市第二机床电器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获得了轻工部嘉奖。然而,到了1988年,在轻工部组织的消费者不满意产品评比中,“小天鹅”榜上有名,业务萎缩。临危出任厂长的朱德坤,新官上任三把火,最重要的举措是一丝不苟严抓质量,杜绝次品出厂,全力以赴提升品质;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最新技术,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开发世界一流的符合国情需要的新产品。工厂决策层制定了“末日管理”和“旭日计划”,从产前、产中到售后,全面推行现代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全国首次以企业名义举办“质量万里行”活动。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致电无锡市洗衣机厂,祝贺小天鹅洗衣机在全国同行业首创5000次无故障运行,全市欢腾,“全心全意小天鹅”声名鹊起。
至2010年,无锡被评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品牌城市桂冠。据前三年的统计,全市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47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96件。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135件,居全省第一。
如今,经过市场洗礼新旧更替,“红豆”、“阳光”、“海澜”、“协新”、“锡机”、“锡柴”、“远东”、“兴达”、“法尔胜”、“新日”、“雅迪”、“国威”、“双象”、“锦绣”、“晶石”、“申锡机械”和“凤凰画材”等大批无锡品牌,越发闪亮,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者。
红豆周海江曾说:“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回顾这一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工艺,执着深炼品牌之功,令锡商成为近代中国史上最为活跃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和企业群落,“工匠精神”在企业家精神层面的升华,使一代又一代锡商在创造灿烂物质文明的同时,将这座城市悠久的工商基因焕发出青春活力,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值得发掘,也需要心口相传。
在古代,从精湛的宝剑到精美的苏造、苏作,吴地便是当时的制造业高地。近代以来,锡商更是延续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极致追求。自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以来,迄今120年间锡商迸发巨大的创业活力,也相继奏响了自主品牌三步曲。称得上锡商代有名品出,工匠精神铸华章。
这里,先讲一讲“兵船”和“金双鹿”首创品牌标杆的故事。
1901年3月,取名为“保兴”的荣家第一个面粉厂在无锡动工,一年后建成。至192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茂新、福新12家面粉厂和振新、申新4家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将商标视为企业的金字招牌,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商标局成立不久,他俩就向无锡、上海地方政府申请注册面粉公司的商标,商标为兵船牌。这是中国工商史上第一个注册商标,并获得1926年美国费城商标博览会荣誉奖。荣氏家族从华东走向全国,获得了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称号,靠智慧、技术、质量和品牌附加值,称雄工商界数十年。
“金双鹿”生丝是与“兵船”牌面粉同时代走红的又一个锡商民族品牌。当初,它的市场就在国门之外,拥有这一品牌的永泰丝厂对于品质打造就已经到了非常苛求、甚至是“刻意”的地步。
1926年薛南溟创办永泰丝厂时,专程去上海高薪聘请原上海纶华丝厂总管出身的“高工”徐锦荣,担任永泰经理。徐锦荣与薛南溟“约法三章”,要求“全权下放”抓品牌。徐对每担原茧只选用15%的优质茧用作缫丝,其他的一概另作处理。徐还特意把操作手法和关键环节编成口诀,传授给工人,方便操作,并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训练,道道工序保质量。在参加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时,徐锦荣携带蚕种、蚕茧、生丝等样品参会,3名女工当场操作表演,“金双鹿”丝荣获金奖,让日本同行也自叹不如。尽管当年的永泰丝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金双鹿”没有消亡,一直被一家省外贸出口公司在使用,无论是国内何地生产的丝绸产品只要达到当年“金双鹿”标准,通称为“金双鹿”,盛名而隐形的“金双鹿”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世界标杆。
在永泰厂的带动下,当时无锡众多丝厂都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相继涌现出乾甡“三舞女”、振艺“金双鹰”、源康“弥佛”、裕昌“金鱼”等一批优质品牌。1926年美国再度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无锡竟有乾甡、泰孚、镇纶等11家丝厂的产品获得甲等大奖。
锡商自主品牌第一波行情,凸现于上世纪20-30年代,无锡在全国打响了“兵船”牌面粉、“金双鹿”生丝、“双鱼吉庆”棉纱、“人钟”、“牧童”棉布、“福禄寿喜”“三阳开泰”精纺呢绒、“长胜王”精元布以及“协记”水泵、“大头”柴油机等一大批著名品牌,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勃兴,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当时的报纸描写道:无锡境内“机声隆隆,百业繁昌”。当时的地方当局和商会以“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振兴实业”为宗旨,先后在无锡举办无锡国货展览会和江苏省八县市地方物产展览会,锡品丰阜,人流如潮,在沪宁线、江浙一带引起巨大轰动。
在计划经济高度管制的年代里,锡商自主品牌的往事成为被遗忘的一页。直到改革开放,深藏在无锡人骨髓里的品牌意识和“工匠精神”再次被唤醒了,“红豆”、“小天鹅”分别代表城乡企业引领锡品奋起。随着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先后崛起,无锡涌现出第二波、第三波品牌热潮。
说到“小天鹅”,它诞生于1979年5月。当时的无锡市第二机床电器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获得了轻工部嘉奖。然而,到了1988年,在轻工部组织的消费者不满意产品评比中,“小天鹅”榜上有名,业务萎缩。临危出任厂长的朱德坤,新官上任三把火,最重要的举措是一丝不苟严抓质量,杜绝次品出厂,全力以赴提升品质;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际最新技术,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开发世界一流的符合国情需要的新产品。工厂决策层制定了“末日管理”和“旭日计划”,从产前、产中到售后,全面推行现代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全国首次以企业名义举办“质量万里行”活动。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致电无锡市洗衣机厂,祝贺小天鹅洗衣机在全国同行业首创5000次无故障运行,全市欢腾,“全心全意小天鹅”声名鹊起。
至2010年,无锡被评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品牌城市桂冠。据前三年的统计,全市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47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96件。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135件,居全省第一。
如今,经过市场洗礼新旧更替,“红豆”、“阳光”、“海澜”、“协新”、“锡机”、“锡柴”、“远东”、“兴达”、“法尔胜”、“新日”、“雅迪”、“国威”、“双象”、“锦绣”、“晶石”、“申锡机械”和“凤凰画材”等大批无锡品牌,越发闪亮,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者。
红豆周海江曾说:“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回顾这一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工艺,执着深炼品牌之功,令锡商成为近代中国史上最为活跃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和企业群落,“工匠精神”在企业家精神层面的升华,使一代又一代锡商在创造灿烂物质文明的同时,将这座城市悠久的工商基因焕发出青春活力,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值得发掘,也需要心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