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形势、新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各高校必须不断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找出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打破旧的局势,开拓新局面,塑造大学生优良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将柔性管理运用到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掌握柔性管理的内涵,并探索合理的运用策略。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一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最新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主要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通过组织权威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的是命令、监督与控制的作用。而柔性管理主要是围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从思想教育着手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柔性管理的意义
师范院校是全力培养人民教师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对学生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其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并基本具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这也是师范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师范院校学生多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活泼好动、理想信念高尚、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同时也存在多种思想困扰,意志不够坚定,有时也会困惑迷茫。另外,由于就业等压力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疑虑,情感比较脆弱。由于专业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女生居多,其中大多数又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男女人数的偏差和从小优生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给师范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柔性管理是一种“爱的教育”,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达到被管理者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它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同,变学生的消极抵触为积极响应,促使学生自我认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创建和谐校园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合理利用柔性管理理论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柔性管理的途径
(一)建设柔性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共荣氛围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首先要把全体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相互包容、彼此信任的共融性氛围。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完善校园内部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话语环境,将信息公开、广开言路、广纳诤言,使学生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实施“爱”的管理,呵护、关爱、赏识学生,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帮助困难学生,教师应用真情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三是要追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坚持宽容、谅解和包含的态度,以个体价值观为前提,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和学校集体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而实现学校的价值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在学校共同价值目标的强大引力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氛围便应运而生,这正是柔性管理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保持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使其能够成为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动力的潜在力量。形成人人参与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大力倡导学习的风气,使全体学生在服务社会、负起道德责任的新价值观上达成文化共识。
(二)提升管理者个人职业素养,发挥柔性影响力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个人职业素养在管理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扎实的管理知识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根本,所以要加强管理者对相关管理理论的学习。其次,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管理者主体的教师,同样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储备。从教育管理方面来说,作为管理者要想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学生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管理者,还需要注重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讲究批评的艺术,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不能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反话正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否定。这可以消除对话双方之间的紧张心理,形成交流思想的和谐环境,收到以“赞扬”实现批评,以“肯定”达到否定的效果。总之,在众多的知识背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应该是各种理论的支撑,只有将三种知识进行创造性地结合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才可以有效推进管理。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多样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个性强、自主意识高,而在大多数师范院校学生中,女生又占多数,她们除了具备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又具备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敏感、自尊心强的特点,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性,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注重学生心理疏导,而不是强制施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同样适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对部分思想暂困生进行教育时,要保护其自尊心,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对思想觉悟高,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等生,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精益求精,不斷超越自我。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敢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进而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另外,在管理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更多的进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学生如果退步了,教师也应努力寻找其优点,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自己的理想。
四、结论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立德”,只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才可以带好一个团队。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每位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柔性服务意识,进而大力推行管理者为学生服务,学生为学校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还需要管理者能够对学生进行潜力发掘,对学生进行关心与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3-76
[3]欧阳霞.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68-70
[4]李繁.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J].鄂州大学学报,2007.14(1):78-80
[5]张雪,张丽竞.柔性管理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9(3):99-10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将柔性管理运用到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掌握柔性管理的内涵,并探索合理的运用策略。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一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最新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主要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通过组织权威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的是命令、监督与控制的作用。而柔性管理主要是围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从思想教育着手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柔性管理的意义
师范院校是全力培养人民教师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对学生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其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并基本具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这也是师范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师范院校学生多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活泼好动、理想信念高尚、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同时也存在多种思想困扰,意志不够坚定,有时也会困惑迷茫。另外,由于就业等压力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疑虑,情感比较脆弱。由于专业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女生居多,其中大多数又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男女人数的偏差和从小优生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给师范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柔性管理是一种“爱的教育”,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达到被管理者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它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同,变学生的消极抵触为积极响应,促使学生自我认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创建和谐校园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合理利用柔性管理理论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柔性管理的途径
(一)建设柔性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共荣氛围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首先要把全体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相互包容、彼此信任的共融性氛围。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完善校园内部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话语环境,将信息公开、广开言路、广纳诤言,使学生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实施“爱”的管理,呵护、关爱、赏识学生,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帮助困难学生,教师应用真情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三是要追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坚持宽容、谅解和包含的态度,以个体价值观为前提,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和学校集体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而实现学校的价值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在学校共同价值目标的强大引力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氛围便应运而生,这正是柔性管理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保持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使其能够成为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动力的潜在力量。形成人人参与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大力倡导学习的风气,使全体学生在服务社会、负起道德责任的新价值观上达成文化共识。
(二)提升管理者个人职业素养,发挥柔性影响力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个人职业素养在管理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扎实的管理知识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根本,所以要加强管理者对相关管理理论的学习。其次,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管理者主体的教师,同样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储备。从教育管理方面来说,作为管理者要想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学生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管理者,还需要注重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讲究批评的艺术,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不能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反话正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否定。这可以消除对话双方之间的紧张心理,形成交流思想的和谐环境,收到以“赞扬”实现批评,以“肯定”达到否定的效果。总之,在众多的知识背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应该是各种理论的支撑,只有将三种知识进行创造性地结合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才可以有效推进管理。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多样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个性强、自主意识高,而在大多数师范院校学生中,女生又占多数,她们除了具备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又具备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敏感、自尊心强的特点,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性,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注重学生心理疏导,而不是强制施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同样适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对部分思想暂困生进行教育时,要保护其自尊心,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对思想觉悟高,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等生,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精益求精,不斷超越自我。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敢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进而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另外,在管理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更多的进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学生如果退步了,教师也应努力寻找其优点,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自己的理想。
四、结论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立德”,只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才可以带好一个团队。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每位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柔性服务意识,进而大力推行管理者为学生服务,学生为学校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还需要管理者能够对学生进行潜力发掘,对学生进行关心与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3-76
[3]欧阳霞.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68-70
[4]李繁.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J].鄂州大学学报,2007.14(1):78-80
[5]张雪,张丽竞.柔性管理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9(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