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京大学学生高明毅然选择携笔从戎义务服兵役,并在部队中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被称为“高明现象”。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现代人格理论以及大众媒体与社会心理的反思三个维度透视“高明现象”,引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年的应有启示。
关键词“高明现象” 社会心理 大众媒体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02-02
2005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学生高明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武装部报名参加征兵体检。不久,在读大三的高明办理了休学手续,中断了北京大学的学业,飞往千里之外的第二炮兵部隊某部,高明从北大学子变成了一名义务兵,踏上他所追求的绿色梦的道路。
一、自我实现需要的透视
正如恩格斯所说,“应该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个人除了满足物质需要,还要满足精神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高明参军属于需要层次的最高级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范畴。从青年学的研究分析来看,青年人的本质在目的取向性,他们具有鲜明的、突出的前景设计性的特点,也就是说青年能够依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现实来对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设定着追求的理想,并倾注极大热情为之奋斗。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对于高明来说,这种需要当然是多元的,有开拓视野的需要、掌握现代军事科学与技术的需要、提升个人战斗力的需要、提高爱国主义情操的需要等,达到自觉的自我超越,从军报国是不二的选择。具有管理学背景的高明,通过个人SWOT分析法来考虑:Strong优势:北大学生、学识丰富、有专业特长;Weak劣势:缺乏实践考验、纪律意识薄弱、无军事素养;Opportunity机遇:提升军事本领和政治素质;Threat威胁:大学学业中断,错失未来明朗的就业前景。最后,经过平衡博弈,S>W,O>T,即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得出“入伍”决策可行的结论。这种理想的追求是基于比较成熟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和考虑,当然不同于过去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受极“左”煽动的知识青年,那种热情和理想为了抵达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红色江山和人民利益彼岸,但无疑超越了国情,超越了时空,沦为了“左”倾的牺牲者,最终出现的恶果则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断层,青年人生理想化为乌有,在这些青年的认识“前结构”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烙印。
高明决心中断大学学业、积极入伍,是满足这一切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汇合点,圆了高明心中绿色的梦,高明曾在他写的题为《我为何南行从戎》的文章中提到:“从军报国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反而观之,高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和成长,顺利毕业之后可以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早日有所作为。但是,当国家首次在北京大学征兵时,他毅然选择了入伍,心甘情愿地到部队接受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艰苦的锻炼。实践证明,高明的选择是高尚和明智之举,他在战士身上学到了平时难以学到的优秀品质和军事本领,培养出个人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政治素质,将个体理想不断外化为现实,为当代青年树立了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这个携笔从戎的选择,将为他的人生开发巨大的潜力。可以说,“高明现象”中的高明的确不失其高明之处,而且随后还会有更多的高明和“高明现象”。
二、现代人格理论的透视
从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视角来规定,人格是以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为根基的,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全部精神要素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和现实规定。现代人格的塑造就是实现人格的现代化的过程,现代人格是时代的产物。现代人格就是相对传统人格而言,指现时代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吻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诸方面所变现出来的现代精神素质和行为特征。一般来讲,现代人格具备了如下的基本要素: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务实观念、努力进取、公平效率原则、法制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挑战和考验、具有科学精神、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可的取向等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人格的现代塑造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呼唤和要求人的现代化,核心就是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的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并为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人格的现代化,没有人格的现代化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反观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青,尽管也表现出勇敢、团结、努力进取等与现代人格相匹配的特征和要素,但遗憾的是这些勇敢、团结、努力进取并不是自主自立、自觉自由的现代独立人格,实质上仍囿于权威崇拜、思想僵化、盲目顺从的传统的依附人格,带有明显的愚昧性、野蛮性和盲目性。当然,关于当时知青人格的评析,并不是企图苛责受历史局限的前人,也不是有意贬损前人的形象,只为了能在历史视域中引以为鉴,在比效中凸显现代人格的优越性和合理性、革除传统人格的杂质以实现青年人格塑造的现代取向。
从人格理论进行分析,高明无疑是可以作为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典范,尽管不能完全将其视为现代人格塑造的理想模型,但就其价值观、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确实具备现代人格的基本要素,如科学决策、勇于接受挑战、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纪律观念、体能意志和自我超越的价值取向等,尤其在部队生活中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现代人格要素,并通过人格示范,发挥人格的文化功能,以良好的个性气质、自主意识和行为模式向同质群体传递现代人格的基本精神要素,促进部队其它成员在创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协作精神方面取得进步,这同时也就是对部队文化的一种现代塑造,并形成现代人格的塑造与现代军事文化、现代部队精神塑造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关于大众媒体与社会心理的反思
“高明现象”之所以能成为“现象”,没有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不可能的。“高明”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公众和媒体聚焦的热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高明”现象的看法和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千奇百怪。当然,社会公众大多对“高明”现象和高明持肯定和赞赏的积极态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今中国社会,物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逐渐在人们社会心理中甚有名气,而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奉献意识、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品德随之淡化,致使理想和信仰的缺席。我们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容懈怠。同时,我们特别应该给那些在个人的选择中足够重视甚至优先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以应有的赞扬和尊敬,这将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但也有一些人却有另一番揣度,满怀质疑和刻意歪曲。高明之高明之举被视为功利甚至异端之行,这同时也折射出公共价值理性弱势的窘困。
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实践的层次差异性、结构差异性、时空差异性等,决定了人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复杂的迥异,也决定了人们对同一认识客体的评价和判断呈现出众多的差异。但是,个人思想的差异这一事实并不能当作人对客观事物进行不对称评价的托词,甚至把好事淹没并扭曲为坏事,这就成为一个以事实为借口而妄顾事实的事实。大众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向公众传播对称性信息,引导公众知晓和掌握社会发展及生活变化的基本现状和态势,使公众更好地调节社会生活及其关系。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今天,由于竞争压力和利润逻辑,媒体中一些非正当、非法的市场手段腾空出世,企图以“另类”、“新鲜”、“奇特”为招牌而妄顾事实,歪曲事实,捏造事实来迷惑公众以博取青睐,造成误导社会心理的恶果,可以说异化在大众媒体取得了公民权。媒体为了达到所谓的提高媒体受欢迎度而热炒,社会公众也不能为了表达某些个人自身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宣泄而空穴来风,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四、“高明现象”透视之启示
(一)当代青年自我实现的选择与践行
自我实现实质上是个性化了的对现实的自觉超越的个体理想的选择与践行。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以“高明现象”作为青年自我实现的典范,并不是说每个青年都只有携筆从戎才是自我实现的高明之举,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与践行自我实现。这也是当代中国青年把个体理想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民族共同理想接轨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当代青年要以共同理想为灵魂和导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做到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雄心壮志,既不要囿于保守被动、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藩篱,也不要陷入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荒于勤劳的泥潭,必须通过实践把理想对象化,将自我实现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血肉相连,实现青年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辩证统一。
(二)青年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
青年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塑造与全社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个人自身积极能动的主观努力。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和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现代人格教育,帮助当代青年培养现代人格的各种基本要素,引导青年正确看待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危机”,加强个体自我修养,从塑造现代人格的道路来克服“人格危机”,革除传统人格中蒙昧、野蛮与狭隘的弊端和杂质,促进青年个体现代人格的成长,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的价值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优化大众媒体和社会心理对青年的文化建构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大众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机体,从思想启蒙的维度观之,大众媒体是现代思想之驱动的社会化普及机制,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理念与精神的觉醒和建构。它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和行为模式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更是通过影响社会心理的形成和走向给青年造成更复杂的思想变化。
对此,大众媒体必须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和方法,把“高明”现象那种爱国主义精神、理想追求、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塑造现代人格的精神内涵发扬光大,作为更多人的正面教材,使人的精神受到鼓舞,引导人们以之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构建自己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倘若大众媒体失实报道和评论,再加上由此误导的社会心理,容易给青年现代人格的塑造成扭曲和变形,严重阻碍青年的健康成长。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引导和规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青年培养对社会现象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分析和鉴别大众媒体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罗]F.马赫列尔著.陆象惍译.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3]毕永军,陈寿富,李雪红.北大学生高明休学参军引热议.http://edu.ce.cn/young/campus/200709/03/t20070903-12768763.shtml,2007-09-03.
[4]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关键词“高明现象” 社会心理 大众媒体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02-02
2005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学生高明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武装部报名参加征兵体检。不久,在读大三的高明办理了休学手续,中断了北京大学的学业,飞往千里之外的第二炮兵部隊某部,高明从北大学子变成了一名义务兵,踏上他所追求的绿色梦的道路。
一、自我实现需要的透视
正如恩格斯所说,“应该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个人除了满足物质需要,还要满足精神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高明参军属于需要层次的最高级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范畴。从青年学的研究分析来看,青年人的本质在目的取向性,他们具有鲜明的、突出的前景设计性的特点,也就是说青年能够依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现实来对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设定着追求的理想,并倾注极大热情为之奋斗。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对于高明来说,这种需要当然是多元的,有开拓视野的需要、掌握现代军事科学与技术的需要、提升个人战斗力的需要、提高爱国主义情操的需要等,达到自觉的自我超越,从军报国是不二的选择。具有管理学背景的高明,通过个人SWOT分析法来考虑:Strong优势:北大学生、学识丰富、有专业特长;Weak劣势:缺乏实践考验、纪律意识薄弱、无军事素养;Opportunity机遇:提升军事本领和政治素质;Threat威胁:大学学业中断,错失未来明朗的就业前景。最后,经过平衡博弈,S>W,O>T,即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得出“入伍”决策可行的结论。这种理想的追求是基于比较成熟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和考虑,当然不同于过去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受极“左”煽动的知识青年,那种热情和理想为了抵达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红色江山和人民利益彼岸,但无疑超越了国情,超越了时空,沦为了“左”倾的牺牲者,最终出现的恶果则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断层,青年人生理想化为乌有,在这些青年的认识“前结构”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烙印。
高明决心中断大学学业、积极入伍,是满足这一切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汇合点,圆了高明心中绿色的梦,高明曾在他写的题为《我为何南行从戎》的文章中提到:“从军报国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反而观之,高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和成长,顺利毕业之后可以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早日有所作为。但是,当国家首次在北京大学征兵时,他毅然选择了入伍,心甘情愿地到部队接受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艰苦的锻炼。实践证明,高明的选择是高尚和明智之举,他在战士身上学到了平时难以学到的优秀品质和军事本领,培养出个人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政治素质,将个体理想不断外化为现实,为当代青年树立了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这个携笔从戎的选择,将为他的人生开发巨大的潜力。可以说,“高明现象”中的高明的确不失其高明之处,而且随后还会有更多的高明和“高明现象”。
二、现代人格理论的透视
从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视角来规定,人格是以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为根基的,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全部精神要素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和现实规定。现代人格的塑造就是实现人格的现代化的过程,现代人格是时代的产物。现代人格就是相对传统人格而言,指现时代的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一种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相吻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诸方面所变现出来的现代精神素质和行为特征。一般来讲,现代人格具备了如下的基本要素: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务实观念、努力进取、公平效率原则、法制意识、乐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挑战和考验、具有科学精神、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可的取向等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人格的现代塑造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呼唤和要求人的现代化,核心就是人格的现代化,人格的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并为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人格的现代化,没有人格的现代化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现代化。反观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青,尽管也表现出勇敢、团结、努力进取等与现代人格相匹配的特征和要素,但遗憾的是这些勇敢、团结、努力进取并不是自主自立、自觉自由的现代独立人格,实质上仍囿于权威崇拜、思想僵化、盲目顺从的传统的依附人格,带有明显的愚昧性、野蛮性和盲目性。当然,关于当时知青人格的评析,并不是企图苛责受历史局限的前人,也不是有意贬损前人的形象,只为了能在历史视域中引以为鉴,在比效中凸显现代人格的优越性和合理性、革除传统人格的杂质以实现青年人格塑造的现代取向。
从人格理论进行分析,高明无疑是可以作为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典范,尽管不能完全将其视为现代人格塑造的理想模型,但就其价值观、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确实具备现代人格的基本要素,如科学决策、勇于接受挑战、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纪律观念、体能意志和自我超越的价值取向等,尤其在部队生活中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现代人格要素,并通过人格示范,发挥人格的文化功能,以良好的个性气质、自主意识和行为模式向同质群体传递现代人格的基本精神要素,促进部队其它成员在创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协作精神方面取得进步,这同时也就是对部队文化的一种现代塑造,并形成现代人格的塑造与现代军事文化、现代部队精神塑造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关于大众媒体与社会心理的反思
“高明现象”之所以能成为“现象”,没有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不可能的。“高明”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公众和媒体聚焦的热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高明”现象的看法和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千奇百怪。当然,社会公众大多对“高明”现象和高明持肯定和赞赏的积极态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今中国社会,物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逐渐在人们社会心理中甚有名气,而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奉献意识、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品德随之淡化,致使理想和信仰的缺席。我们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容懈怠。同时,我们特别应该给那些在个人的选择中足够重视甚至优先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以应有的赞扬和尊敬,这将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但也有一些人却有另一番揣度,满怀质疑和刻意歪曲。高明之高明之举被视为功利甚至异端之行,这同时也折射出公共价值理性弱势的窘困。
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实践的层次差异性、结构差异性、时空差异性等,决定了人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复杂的迥异,也决定了人们对同一认识客体的评价和判断呈现出众多的差异。但是,个人思想的差异这一事实并不能当作人对客观事物进行不对称评价的托词,甚至把好事淹没并扭曲为坏事,这就成为一个以事实为借口而妄顾事实的事实。大众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向公众传播对称性信息,引导公众知晓和掌握社会发展及生活变化的基本现状和态势,使公众更好地调节社会生活及其关系。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今天,由于竞争压力和利润逻辑,媒体中一些非正当、非法的市场手段腾空出世,企图以“另类”、“新鲜”、“奇特”为招牌而妄顾事实,歪曲事实,捏造事实来迷惑公众以博取青睐,造成误导社会心理的恶果,可以说异化在大众媒体取得了公民权。媒体为了达到所谓的提高媒体受欢迎度而热炒,社会公众也不能为了表达某些个人自身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宣泄而空穴来风,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四、“高明现象”透视之启示
(一)当代青年自我实现的选择与践行
自我实现实质上是个性化了的对现实的自觉超越的个体理想的选择与践行。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以“高明现象”作为青年自我实现的典范,并不是说每个青年都只有携筆从戎才是自我实现的高明之举,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与践行自我实现。这也是当代中国青年把个体理想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民族共同理想接轨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当代青年要以共同理想为灵魂和导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做到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雄心壮志,既不要囿于保守被动、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藩篱,也不要陷入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荒于勤劳的泥潭,必须通过实践把理想对象化,将自我实现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血肉相连,实现青年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辩证统一。
(二)青年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
青年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塑造与全社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既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个人自身积极能动的主观努力。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和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现代人格教育,帮助当代青年培养现代人格的各种基本要素,引导青年正确看待自身可能存在的“人格危机”,加强个体自我修养,从塑造现代人格的道路来克服“人格危机”,革除传统人格中蒙昧、野蛮与狭隘的弊端和杂质,促进青年个体现代人格的成长,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的价值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三)优化大众媒体和社会心理对青年的文化建构
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大众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机体,从思想启蒙的维度观之,大众媒体是现代思想之驱动的社会化普及机制,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理念与精神的觉醒和建构。它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和行为模式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更是通过影响社会心理的形成和走向给青年造成更复杂的思想变化。
对此,大众媒体必须用正确、客观的态度和方法,把“高明”现象那种爱国主义精神、理想追求、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塑造现代人格的精神内涵发扬光大,作为更多人的正面教材,使人的精神受到鼓舞,引导人们以之为榜样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构建自己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倘若大众媒体失实报道和评论,再加上由此误导的社会心理,容易给青年现代人格的塑造成扭曲和变形,严重阻碍青年的健康成长。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引导和规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青年培养对社会现象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分析和鉴别大众媒体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罗]F.马赫列尔著.陆象惍译.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3]毕永军,陈寿富,李雪红.北大学生高明休学参军引热议.http://edu.ce.cn/young/campus/200709/03/t20070903-12768763.shtml,2007-09-03.
[4]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