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收藏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将被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其理念和技术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前进。博物馆生物标本的保护管理涉及社会安全与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标本的安全性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收藏而收藏是博物馆的使命,有效保护典藏标本是博物馆典藏与标本保护管理的重要任务,博物馆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对保藏我国的自然遗产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生物标本收藏;生物标本维护
各类博物馆都起源于收藏,博物馆的区别在于收藏类别的差异。自然类博物馆典藏的是珍贵的自然标本,其目的是通过保存实物留下对自然及其演化的记忆。生物标本的收藏及保护管理与社会历史类和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实物标本的收藏有很大的区别,生物标本独特的理化特性也使其在保护管理工作方面有特殊的技术方法。系统收藏地生物标本不仅可以积极有效地保留生物的遗传属性,也可以极大地推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探索研究。[1]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最完备地阐释各类生物标本的基本属性,是现代标本保藏理念的核心。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系统地制定完善的生物标本收藏与保存管理策略。
1 生物標本的收藏
1.1 生物标本的特点
生物标本是指用科学的方法保藏生物及其遗留物的自然信息,用于科学研究及展示的实物。生物标本的典藏对人类记忆、研究、了解自然的属性与进化十分重要,是人类在发展历史过程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的载体。[2]生物标本的特殊性决定不同种类标本有不同的收藏特点,不同的生物标本也从不同角度诠释自然演化的含义。有一些生物标本需要科学家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制作才能获得,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制作与保藏方法,这些都是生物标本不同于文史类藏品的特点。
1.2 生物标本的收藏种类
生物标本是自然界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标本的分类进行收藏划分,按门类及生物特点收藏这些标本是博物馆研究人员的重要责任。生物的自然属性可分为古生物及相关地层、遗迹标本,古人类及相关遗存标本,动物生态标本,动物骨骼及比较解剖学标本,动物组织及微观可视化标本,植物的蜡页及浸泡标本,生物的组织与基因标本等。各门类又可按制作方法和保藏目的分为若干种形式,如动物的生态标本可分为姿态标本、生态复原标本、生物塑化标本等几种形式,动物骨骼标本可分为骨骼姿态标本、动物头骨分体式标本、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标本等,古生物标本又可分为动植物化石标本、化石切片标本、古生物复原标本、地层及生物遗存标本等。广泛收集生物标本、保藏研究体现自然演化及物种进化的生物标本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
1.3 新形势下生物标本收藏的特点
随着对自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冠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更多的生物标本被博物馆纳入馆藏名单,其中生物组织标本(组织、细胞、基因等)是最为重要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进化的前提,对生物组织标本的系统收藏能够为生物学各门类的系统化深入研究、让人类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演化的本质提供重要的标本支持。这些不断增加的馆藏标本,传统的收藏与保护方法是不适用的。这就需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思路来开展收藏和保护管理工作。
对教学研究用生物标本的保藏也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人的使命。教学研究标本的系统收藏、教学标本与科学绘画标本的收藏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自然科学教学水平提高。新时代博物馆对生物标本的收藏和保护管理应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开展工作。
2 博物馆生物标本的保护管理
2.1 维护方法与收藏相关联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决定了生物标本的保护与管理方式。同样,生物标本维护方法不同也最终决定用什么方法保藏管理该标本。动物标本皮张的处理方式不同,在博物馆保藏过程中将使用不同的保护技术,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的差异也决定保藏时将使用何种技术维护和利用标本。浸泡标本所用介质的不同对保藏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挥发性介质需要密封保藏并时刻观察记录介质层面的物化属性,合理增加介质。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因时代不同差异很大,分析不同的采集制作方法,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保存管理技术是时下博物馆管理生物标本的新课题。
2.2 对博物馆生物标本的陈列保护与典藏保护
博物馆生物标本的陈列保护与典藏保护应按两个不同的工作方案。用于陈列展示的生物标本在运输、布展、展陈、入库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环境。标本暴露环境的多样增加了标本入库保藏的难度。对陈列展示过的有机生物标本进行特异性的防虫、防霉及无害化处理是陈列标本保藏工作的要务。典藏生物标本由于其保藏环境条件可控,对其进行防虫、防霉常规处理即可,但对典藏标本的加固及对生物学特殊属性部位的保护是其保护工作的重点。不同用途的生物标本应该根据其利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2.3 新型保护剂的研制与新型防护方法的运用
新型保护剂的应用能极大地增强保存效果,扩大保存范围。如动物组织中RNA的保存需要使用高效的组织RNA保存剂,动物剥制标本的皮张防护应使用无毒害作用的皮毛防护液。新型保护液与防护液的使用可以减少标本生物信息的过度流失,更大限度地保护标本的自然属性,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够使生物标本的保藏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我国自然类博物馆的生物标本保藏实力。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呈多样性分布。博物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有深远的意义。
2.4 维护的效果观察与专业性研究
细致观察并记录博物馆标本维护及保藏效果是博物馆保藏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控制保藏条件是工作的核心问题。建立评价机制,对长期观察记录的大数据开展专业性研究,将极大推动生物标本保藏工作有效开展。在博物馆生物标本研究方面,比较学横向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特点。纵向比较研究(如两栖类进化与地层学研究、冠群生物学研究),例如猫科动物头骨研究中下颌的开起角度及犬齿的进化与种群进化的关系研究能够为猫科动物的进化研究提供有利证据。[3]
3 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的管理
生物标本制作信息,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工艺与使用的材料以及制作人都如实写入系统中;生物标本展示与科研信息;生物标本转运处理信息;生物安全信息,针对生物标本采集制作、转运清理过程中所用到的防治有害生物用到的生物、化学材料,登记药物投放、残留分析、危害评估等方面的信息;生物标本保养修复信息等数据资料。
有源RFID标签的使用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可记录博物馆标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更好地实现对生物标本管理各过程的有效监控。有源RFID标签的使用确保了博物馆生物标本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生物标本溯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管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标本溯源管理系统的建立,确保了生物标本基础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体现了博物馆生物标本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质,能够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4 结语
生物标本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新形势下对多门类、大数量生物标本的有效收藏是博物馆生物标本收藏的新特点,有效保护典藏标本是博物馆典藏与标本保护管理的重要任务。博物馆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将对保藏我国的自然遗产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昌盛.动物分子进化与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2.
[2] 张昌盛,刘云雀.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1.
[3] 张昌盛,王宝鹏.标本骨干[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张昌盛(1977—),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学。
通讯作者:王宝鹏,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古生物学。
关键词:博物馆;生物标本收藏;生物标本维护
各类博物馆都起源于收藏,博物馆的区别在于收藏类别的差异。自然类博物馆典藏的是珍贵的自然标本,其目的是通过保存实物留下对自然及其演化的记忆。生物标本的收藏及保护管理与社会历史类和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实物标本的收藏有很大的区别,生物标本独特的理化特性也使其在保护管理工作方面有特殊的技术方法。系统收藏地生物标本不仅可以积极有效地保留生物的遗传属性,也可以极大地推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探索研究。[1]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最完备地阐释各类生物标本的基本属性,是现代标本保藏理念的核心。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系统地制定完善的生物标本收藏与保存管理策略。
1 生物標本的收藏
1.1 生物标本的特点
生物标本是指用科学的方法保藏生物及其遗留物的自然信息,用于科学研究及展示的实物。生物标本的典藏对人类记忆、研究、了解自然的属性与进化十分重要,是人类在发展历史过程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了解自身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的载体。[2]生物标本的特殊性决定不同种类标本有不同的收藏特点,不同的生物标本也从不同角度诠释自然演化的含义。有一些生物标本需要科学家进行采集、分类整理、制作才能获得,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制作与保藏方法,这些都是生物标本不同于文史类藏品的特点。
1.2 生物标本的收藏种类
生物标本是自然界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标本的分类进行收藏划分,按门类及生物特点收藏这些标本是博物馆研究人员的重要责任。生物的自然属性可分为古生物及相关地层、遗迹标本,古人类及相关遗存标本,动物生态标本,动物骨骼及比较解剖学标本,动物组织及微观可视化标本,植物的蜡页及浸泡标本,生物的组织与基因标本等。各门类又可按制作方法和保藏目的分为若干种形式,如动物的生态标本可分为姿态标本、生态复原标本、生物塑化标本等几种形式,动物骨骼标本可分为骨骼姿态标本、动物头骨分体式标本、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标本等,古生物标本又可分为动植物化石标本、化石切片标本、古生物复原标本、地层及生物遗存标本等。广泛收集生物标本、保藏研究体现自然演化及物种进化的生物标本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
1.3 新形势下生物标本收藏的特点
随着对自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冠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更多的生物标本被博物馆纳入馆藏名单,其中生物组织标本(组织、细胞、基因等)是最为重要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进化的前提,对生物组织标本的系统收藏能够为生物学各门类的系统化深入研究、让人类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演化的本质提供重要的标本支持。这些不断增加的馆藏标本,传统的收藏与保护方法是不适用的。这就需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思路来开展收藏和保护管理工作。
对教学研究用生物标本的保藏也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人的使命。教学研究标本的系统收藏、教学标本与科学绘画标本的收藏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自然科学教学水平提高。新时代博物馆对生物标本的收藏和保护管理应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开展工作。
2 博物馆生物标本的保护管理
2.1 维护方法与收藏相关联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决定了生物标本的保护与管理方式。同样,生物标本维护方法不同也最终决定用什么方法保藏管理该标本。动物标本皮张的处理方式不同,在博物馆保藏过程中将使用不同的保护技术,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的差异也决定保藏时将使用何种技术维护和利用标本。浸泡标本所用介质的不同对保藏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挥发性介质需要密封保藏并时刻观察记录介质层面的物化属性,合理增加介质。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因时代不同差异很大,分析不同的采集制作方法,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保存管理技术是时下博物馆管理生物标本的新课题。
2.2 对博物馆生物标本的陈列保护与典藏保护
博物馆生物标本的陈列保护与典藏保护应按两个不同的工作方案。用于陈列展示的生物标本在运输、布展、展陈、入库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环境。标本暴露环境的多样增加了标本入库保藏的难度。对陈列展示过的有机生物标本进行特异性的防虫、防霉及无害化处理是陈列标本保藏工作的要务。典藏生物标本由于其保藏环境条件可控,对其进行防虫、防霉常规处理即可,但对典藏标本的加固及对生物学特殊属性部位的保护是其保护工作的重点。不同用途的生物标本应该根据其利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2.3 新型保护剂的研制与新型防护方法的运用
新型保护剂的应用能极大地增强保存效果,扩大保存范围。如动物组织中RNA的保存需要使用高效的组织RNA保存剂,动物剥制标本的皮张防护应使用无毒害作用的皮毛防护液。新型保护液与防护液的使用可以减少标本生物信息的过度流失,更大限度地保护标本的自然属性,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够使生物标本的保藏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极大地提高我国自然类博物馆的生物标本保藏实力。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呈多样性分布。博物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有深远的意义。
2.4 维护的效果观察与专业性研究
细致观察并记录博物馆标本维护及保藏效果是博物馆保藏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控制保藏条件是工作的核心问题。建立评价机制,对长期观察记录的大数据开展专业性研究,将极大推动生物标本保藏工作有效开展。在博物馆生物标本研究方面,比较学横向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特点。纵向比较研究(如两栖类进化与地层学研究、冠群生物学研究),例如猫科动物头骨研究中下颌的开起角度及犬齿的进化与种群进化的关系研究能够为猫科动物的进化研究提供有利证据。[3]
3 自然博物馆生物标本的管理
生物标本制作信息,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工艺与使用的材料以及制作人都如实写入系统中;生物标本展示与科研信息;生物标本转运处理信息;生物安全信息,针对生物标本采集制作、转运清理过程中所用到的防治有害生物用到的生物、化学材料,登记药物投放、残留分析、危害评估等方面的信息;生物标本保养修复信息等数据资料。
有源RFID标签的使用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可记录博物馆标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更好地实现对生物标本管理各过程的有效监控。有源RFID标签的使用确保了博物馆生物标本溯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生物标本溯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管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标本溯源管理系统的建立,确保了生物标本基础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体现了博物馆生物标本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质,能够在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4 结语
生物标本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新形势下对多门类、大数量生物标本的有效收藏是博物馆生物标本收藏的新特点,有效保护典藏标本是博物馆典藏与标本保护管理的重要任务。博物馆生物标本的收藏与保护管理将对保藏我国的自然遗产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昌盛.动物分子进化与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2.
[2] 张昌盛,刘云雀.动物剥制标本制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1.
[3] 张昌盛,王宝鹏.标本骨干[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张昌盛(1977—),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动物学。
通讯作者:王宝鹏,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