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信息社会中,信息污染、信息遗失、信息渗透、信息侵权、信息犯罪乃至信息战争等有关信息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网络安全展战略,再次体现了中国高层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十一五”期间,青海信息化工作显著加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随着青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与网络安全已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网络安全概述
第一、网络安全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信息社会中,信息污染、信息遗失、信息渗透、信息侵权、信息犯罪乃至信息战争等有关信息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这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要确保虚拟社会的有序运行,确保虚拟社会的信息安全,必须要对互联网依法进行规制。由此,网络安全问题由此进入世界民众的视野。
第二、网络安全的基本内涵,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从政府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其的表述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重点实验室对其的表述是:“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联网信息安全要求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处于安全的状态,根据对信息安全概念的不同表述,信息安全应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的基本特征。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在虚拟社会中的舆论导向、社会行为和技术环境等三个方面得到反映。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来看,信息安全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垃圾邮件的泛滥,黑客行为,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二、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
第一、信息化发展稳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应用,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地区间竞争的戰略制高点,“十一五”期间,青海信息化工作显著加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在加快青海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广大对外交往,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青海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发挥后发优势,消除数字鸿沟,缩小青海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06-2020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省情,相继下发《加快青海城乡信息化发展是实施意见》,制定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纲要(2008-2020)》、《关于推进我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信息化发展是政策举措》等文件。同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青海信息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政务普遍得到运用,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重点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城乡居民信息技术普及率提高,全省信息化综合水平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网络安全产业迅速发展。全省通信行业围绕以“建设宽带青海·数字青海,促进信息消费”为中心,坚持以“行业科学发展”与“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筑牢全省信息通信网络设施、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服务型机关四个基础,着力提升信息化服务保障、应急反应和处置、网络信息安全、藏区和牧区通信服务、监管和创新服务五大能力,探索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青海模式”。加快全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青海·数字青海”推进全省信息消费增长,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持续推进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加强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提高电信服务水平,做好党政专用通信服务。
第三、网络安全法制工作突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结合我省实际青海的网络安全法制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第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是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监测与上报规范化;二要完善健全内部处置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展开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应加强公共互联网环境治理技术平台的建设,为有效打击和防范有害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做好支撑。
三、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
表现在一是网络安全的法律体系。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许多交叉重复的现象,而且这些内容的规定常常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形,这些法律法规对一些信息标准的规定也是比较抽象的,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性。某些信息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特别是在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数据的法律保护、电子商务规则、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及计算机证据等方面时,法律法规缺乏,法规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整个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中,等级效力高的法律规范很少,绝大部分是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法律的等级效力较低,导致在执仃过崔中的执行力度不够。二是网络信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不平衡问题,欲要管理好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协调好安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在管理中还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甚至还会出现轻视信息安全的不良意识。同时,网络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的现象,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问题中重“信息”轻“安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互联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归根到底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还需要新技术自身来解决。
四、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是影响网络安全的硬件因素,包括因水灾、地震、辐射、湿度等因素,影响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外,更重要是信息数据丢失。而作为信息系统运行载体的基础设施,也是制约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二是威胁网络安全的软件因素,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精神,我们的网络处于被窃听、被干扰、被监视的威胁中,信息安全处于脆弱状态。网络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安全意识。三是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制度化的防范机制、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导致敏感数据在不安全的情况下予以暴露,也使信息系统增大了提前遭受风险的可能性。
五、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问题对策分析。
加大研发具有自主产要的核心技术,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成立州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青海网络安全计划”,提出政府采购需谨慎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加大宣传,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防范上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服务安全等四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一体两冀”平稳落地,齐力打造网络强省。提倡行业自律,网络行业组织是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忽视行业自治的力量。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立一个“干净”的虚拟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使网络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律、自重、自觉地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姓名绽少芳,出生年月1980年9月22日,性别女,民族 回,籍贯 青海同仁,最高学历 硕士,职称 中级,研究方向 互联网科学
一、网络安全概述
第一、网络安全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信息社会中,信息污染、信息遗失、信息渗透、信息侵权、信息犯罪乃至信息战争等有关信息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这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要确保虚拟社会的有序运行,确保虚拟社会的信息安全,必须要对互联网依法进行规制。由此,网络安全问题由此进入世界民众的视野。
第二、网络安全的基本内涵,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从政府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其的表述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重点实验室对其的表述是:“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联网信息安全要求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处于安全的状态,根据对信息安全概念的不同表述,信息安全应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的基本特征。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分析,信息安全在虚拟社会中的舆论导向、社会行为和技术环境等三个方面得到反映。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来看,信息安全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垃圾邮件的泛滥,黑客行为,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二、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
第一、信息化发展稳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应用,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国家、地区间竞争的戰略制高点,“十一五”期间,青海信息化工作显著加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在加快青海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广大对外交往,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青海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发挥后发优势,消除数字鸿沟,缩小青海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06-2020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省情,相继下发《加快青海城乡信息化发展是实施意见》,制定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纲要(2008-2020)》、《关于推进我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信息化发展是政策举措》等文件。同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青海信息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政务普遍得到运用,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重点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城乡居民信息技术普及率提高,全省信息化综合水平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网络安全产业迅速发展。全省通信行业围绕以“建设宽带青海·数字青海,促进信息消费”为中心,坚持以“行业科学发展”与“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筑牢全省信息通信网络设施、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服务型机关四个基础,着力提升信息化服务保障、应急反应和处置、网络信息安全、藏区和牧区通信服务、监管和创新服务五大能力,探索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青海模式”。加快全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青海·数字青海”推进全省信息消费增长,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持续推进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加强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提高电信服务水平,做好党政专用通信服务。
第三、网络安全法制工作突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结合我省实际青海的网络安全法制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第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是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监测与上报规范化;二要完善健全内部处置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展开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应加强公共互联网环境治理技术平台的建设,为有效打击和防范有害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做好支撑。
三、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
表现在一是网络安全的法律体系。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存在许多交叉重复的现象,而且这些内容的规定常常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形,这些法律法规对一些信息标准的规定也是比较抽象的,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性。某些信息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特别是在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数据的法律保护、电子商务规则、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及计算机证据等方面时,法律法规缺乏,法规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整个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中,等级效力高的法律规范很少,绝大部分是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法律的等级效力较低,导致在执仃过崔中的执行力度不够。二是网络信息管理问题。管理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不平衡问题,欲要管理好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协调好安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在管理中还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甚至还会出现轻视信息安全的不良意识。同时,网络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的现象,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问题中重“信息”轻“安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互联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归根到底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还需要新技术自身来解决。
四、在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是影响网络安全的硬件因素,包括因水灾、地震、辐射、湿度等因素,影响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对硬件设备造成损坏外,更重要是信息数据丢失。而作为信息系统运行载体的基础设施,也是制约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二是威胁网络安全的软件因素,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精神,我们的网络处于被窃听、被干扰、被监视的威胁中,信息安全处于脆弱状态。网络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安全意识。三是由于缺乏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制度化的防范机制、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导致敏感数据在不安全的情况下予以暴露,也使信息系统增大了提前遭受风险的可能性。
五、信息化进程中,青海网络安全问题对策分析。
加大研发具有自主产要的核心技术,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成立州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青海网络安全计划”,提出政府采购需谨慎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加大宣传,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防范上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服务安全等四个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一体两冀”平稳落地,齐力打造网络强省。提倡行业自律,网络行业组织是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忽视行业自治的力量。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立一个“干净”的虚拟社会,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且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使网络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律、自重、自觉地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姓名绽少芳,出生年月1980年9月22日,性别女,民族 回,籍贯 青海同仁,最高学历 硕士,职称 中级,研究方向 互联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