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创新技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近年各地中考佳作为例,阐述了中考作文的创新技法:见解新颖显个性、材料新鲜受青睐、明眸善睐亮全篇。
  【关键词】创新 技法
  
  中考作文由于时间太仓促,考生的作文大都落于俗套,难以引起评卷老师的关注。要使自己的作文胜人一筹,就要为文章设置几个亮点,这就需要懂得创新技法。
  
  一、见解新颖显个性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意高则文胜。”……这些论述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要使立意出新,方法主要有三种:
  1、反向立意
  反向立意,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如某地中考以“雪”为话题作文,不少考生赞美雪银白纯洁,是一种高尚品质的象征,但有一位考生大胆抨击了雪善于掩盖、善于粉饰的虚伪:“一场鹅毛大雪,把地面上什么垃圾脏污都掩盖了,把坑坑洼洼、陷阱窟窿都遮蔽了,往往弄得人仰车翻,造成多少本可避免的恶果。而化雪时的凛冽,也是一场恶作剧,雪为了自己融化升空,竟然不顾人间的严寒凄冷。”说得多么真切、多么有新意。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熠熠闪光之处。
  2、新异立意
  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关系相互转化作具体的剖析。尤其是在千万人写同一考题的情况下,要想一想别人可能会怎么写,“我”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某地中考以“牛吃草,挤的是奶;蚕食桑,吐的是丝”为话题作文,许多考生把主旨落在“奉献精神”或“吸收营养上”,这固然不错。但有一位考生这样写:“吃草食桑,一定要经过消化,一方面吸取营养,另一方面必须排除糟粕。只吸不排,必然中毒。只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一番加工改造,才是良策; 如果好坏不辨,是非不分,一味吸取,则必中毒无疑。”由于作者巧妙地变向立意,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结果获得了高分。
  3、高远立意
  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高分作文,则往往用一种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如:某地中考以“关心”为题目作文,很多考生跳不出赞扬关心者的美德,抒发被关心者的感激这一窠臼,所写文章千人一面。有位考生却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忽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儿与老人的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具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爷爷的不被“关心”呼唤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立意赋予了题目更加深广的内涵,可谓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阅卷教师读到这样的佳作,怎能不拍案叫绝呢?
  
  二、材料新鲜受青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要做到选材新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材料、老例子,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如:某地中考以“尝试”为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写学骑车、学游泳、学做饭,这固然也切题,但大家都这样写就没有新意了。有的考生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写尝试向报社投稿,尝试假期打工等,这样在题材上就有了个性,当然获得了高发。再如:某地考生以“变”为话题作文,有一位考生独具慧眼写了一个村竞选村长的事。50出头的老村长“思想绝对前卫”,硕士研究生也参与村长竞选,这无疑是中国农村的新鲜事。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把准时代的脉搏,巧妙地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的新观念,并以朴实而老道的语言,生动地营造出一种农村特有的生活氛围。
  2、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这与选择富有时代感的材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对照,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也能写出个性特征来。如:某地中考以“喝彩”为话题作文,大多数考生根据话题材料的提示,写成“真诚的喝彩”或是为“取得进步”、“获得荣誉”、“得到发展”、“走向辉煌”而喝彩等。但有一位考生却能正确运用逆向思维,写了为文言文《攘鸡》中的“攘鸡者”的喝彩。在作者看来,“攘鸡者”敢于认错改错的态度值得喝彩,从“日攘一鸡”到“月攘一鸡”再到“以待来年,然后已”这种改错方法值得喝彩,并且能切中时弊,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由于能反弹琵琶,对于传统观念大胆质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文获得了满分。
  3、跳出第一人称的圈子
  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圈子,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合理虚构,都可以写。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2002年山西省长治市中考作文要求围绕“换位”这一话题写作,有一位考生避开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换位的老套路,将想象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国界,停留在白宫——以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作者在文中要求布什与阿富汗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之苦,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衣衫褴褛,忍饥挨饿,你会作何感想?……请听听阿富汗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选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
  4、避开多数人可能要写的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同一学历层次,生活经历、阅读范围也都差不多,看到作文题目后,最初的构思也往往雷同。所以,要想与众不同,就得考虑大多数人可能写什么,“我”有没有更新、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来。如:以“简单”为话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一般考生都是从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取材,有一位考生却选材独特、视角新颖,把笔触对准了官场,编述了一个故事:大学毕业刚到劳动局当秘书的小徐,工作干得不错,但两次领会错了赵局长说的“简单”两个字的含义。局长母亲要摆寿宴,要他联系个地方,弄得简单点,他就找了个小餐馆,按普通人家过生日的要求让店主准备,局长很不满意。不久,上级领导到局里来视察廉政建设,赵局长让小徐安排个地方请上级领导吃饭,交待他弄得简单点。他却联系了市里最好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服务、饭菜、茶酒全弄了最好的,局长差点被撤职,生气极了。他因此被调走了。通过前后对比,生动地揭露了官场的复杂和某些官僚的虚伪,在娓娓的叙谈中针砭时弊,显得别开生面。
  
  三、明眸善睐亮全篇
  
  如果说精心拟制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发挥“第一瞥”的磁性功能,那么出色的小标题则如众星拱月,能“明眸善睐亮全篇”。纵观近年中考优秀作文的小标题,可以发现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
  l、表情达意的丰富性
  ⑴点明线索,理清文脉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以“追求”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追求那颗水滴》,借物咏怀己见新意,文中又用“水滴”、“溪流”、“江河”、“海洋”四个名词作小标题。简洁醒目,既显示了“雾气之变”这条线索,又凸现出“雾气追求水滴”——“水滴追求溪流”——“溪流追求江河”——“江河追求海洋”这一清晰的文脉,从而使这一曲昂扬的“追求之歌”内涵丰富、层次井然。
  ⑵着意铺排,强化文旨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以“改变”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别出心裁,自拟题目《耳朵“挑食”》,用比拟法揭露当今社会“说(听)真话难”的弊病,为了强化这一主题,作者用了几个新颖醒目的小标题概括耳朵“挑食”的变化——“吃软不吃硬”、“吃麻不吃辣”、“吃肥不吃瘦”。作者让“吃……不吃……”这种对比句式反复出现,不仅显示出语言的整齐匀称和生动幽默,而且强化了对逢迎拍马、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追名逐利等腐败现象的鞭挞力度。
  ⑶用语新奇,亮出文采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以“水”为话题作文。孕育了万物生灵的水触发了考生的丰富想象,有位考生拟题《水祭》,颇具创意地以杜牧绝句《清明》的四句诗作小标题:第一段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小标题,抒写与春雨有关的种种喜怒悲欢;第二段以“路上行人欲断魂”为小标题,展示了旱灾肆虐的荒年一杯水要卖1000元的拍卖会场面;第三段“借问酒家何处有”,通过李白、苏轼的呼喊进一步渲染缺水的悲哀;第四段小标题为“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了保持着古朴之风的杏花村山清水秀的美景。生动别致的正反对比,引发人们对珍惜和改造水资源深沉的思索。作者用四句诗作小标题,使理性思考寓于形象语言之中,显示出文章用语隽永、文采飞扬的抒情风格。
  2、形式的多样性
  ⑴并列式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以“感激”为题目作文,有位考生用了四个小标题“对酸之感激曲”、“对甜之感激曲”、“对苦之感激曲”、“对辣之感激曲”,把对生活的感受分成并列的四部分,使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
  ⑵对比式
  吉林省中考以“同自己谈话”为题目作文,有位考生以两个小标题叙写“走过人生十几载”的得与失——“得到了团队精神”、“失去了绵绵亲情”。这两个小标题句式整齐,以正反对比形式凸现文旨,简洁醒目。
  ⑶反复式
  陕西省中考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视角独特,自拟题目《感受着感受》,用反复法拟出六个小标题:“人篇”、“树篇”、“人篇”、“树篇”、“人篇”、“树篇”。表面上看,似在玩文字游戏,实则匠心独运,两条线索复现迭出直至融合为一体,把作者对生活的丰富感受表达得细腻而富有层次。
  ⑷层递式
  陕西省一考生在以“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中拟了“母爱如一池清泉”为题目,以“忆往日”、“论今日”、“谈此时”为小标题。初看只是表示时间的推移,仔细阅读,方知这三个时段(中考前、中考当天、考语文时)表达着令人动容的母爱和作者感激之情递进发展的轨迹。文章结尾写到“我”考语文时“手中的笔竟然有些颤抖”,“眼睛潮湿了”,使情感发展达到了高潮。
  ⑸回环式
  还是陕西的一位考生,自拟题目《我家的“怪圈”》,文中的三个小标题的确也“怪”——“我怕爸爸”、“爸爸怕妈妈”、“妈妈怕我”,文字上回环往复,首尾圆合,读后顿觉此小标题之大妙,三个“怕”应分别读作“严中有爱”、“夫妻间的互敬互爱”和“母女间的默契沟通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总之,纵观中考成功的作文,大多有新意、有创见。我们做中考作文时,要恰当运用创新技法,使文章魁力倍增。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29页的“能说会写”。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和同学进行交流。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的关键是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有很大的无意性。使学生保持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是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才会集中精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期刊
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张扬。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空
期刊
【摘要】关汉卿是我国古代著名戏剧作家。其语言艺术特征可概括为:字字本色,雅俗共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贴切朴素、自然逼真;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通过人物语言逐步呈现出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符合生活本身。关汉卿娴熟纯真的本色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历代不同层次的戏剧爱好者。  【关键词】关汉卿 戏剧语言艺术    关汉卿,元代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他是我国古代戏剧艺术顶峰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他
期刊
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思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它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思维的创新给世界带来了无穷多的新东西,然而,创新思维是无法“教”的,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和培养。  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进行话题作文训练,就是激活学生思维、弘扬个性特长的一个好方法。  所谓话题作文,也叫开放性作文。就是文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泛自由、具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期刊
“话题作文”这种典型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超高,已经越来越引起老师、同学们的关注。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想象,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这个话题只是命题者为学生打开思路而设置的源头,它只给定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
期刊
众所周知,感受首先离不开观察。作文教学时,我们比较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要求不同,就产生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的不同特点。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仪器排除错觉(如显微镜、放大镜),以避免虚假的观察成果。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光外,还得有自己的眼光
期刊
语文课堂应当是这样的:“就像一首让人不知肉味的乐曲,就像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诗歌!”  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  让我们用敬佩的眼光来看看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4期)为题讲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吧。  “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学习”,“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富有弹性的教学建议,给老师们的教学留出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让老师们感到难以把握。由此导致教学中忽视或偏离语文知识的倾向,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解决好“随文学习”的问题?本文仅就字词和语法修辞两个方面的“随文学习”谈谈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一、课文中生字词的“随文学习”    字词教学是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