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28日,对宁夏育才中学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学校酝酿已久的一项重大教学教研活动“聚焦课堂——与上海专家同台同课异构” 正式开场了。与准备阶段的“持久战”相比,“聚焦课堂”的正式实施阶段简直可以说就是一场速决战了,从做课到听评课,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和一个下午,但是就是这么短的时间内却对我们全程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下面我就以我校这次活动作为引子,谈谈我对如何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点肤浅认识。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方面,应从课堂教学的思路创新上入手。课堂教学能不能引人入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提前要对本节课教学赋予一种鲜活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就相当于你上这堂课的教学灵魂,也就是你的这堂课所应释放出来的最大正能量,它能够科学地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以及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成与发展。譬如本次历史“同课异构”课的课题是《宋明理学》,它属于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模块中外思想文化发展史内容,包含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这一专题中,如何对这一课内容进行立意、使本课教学达到较高层次,这是一个事关课堂教学全局的核心问题。下面我们就看看各位做课教师的课程理念是怎样体现的:初出茅庐的小宇老师通过追寻理学精神提出了“博理学之长”的呼吁,年青的邓老师从古代的党家村说起延伸到现代党家村的淳朴民风,年富力强的翟老师则以众多事例强调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下修身明德、仁爱忠义的重要性,远道而来的上海华东师大第二附中的王骁老师从对理学家朱熹人生经历的描绘上,让我们油然而生对理学家及理学精神的敬重之情。无一例外四位做课教师都能以大量鲜活和生动的素材来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民族精神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发扬传统美德,可以说他们都恰如其分的突出了本课的思想灵魂,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这门人文学科的对人的启迪作用和教育价值。这正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方面,应该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形成一堂好课的基础。虽然新课程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但是这与教师提前做好教学预设并不矛盾。怎样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它更加实用和充实呢?从我们历史备课组集体多番对小邓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打磨过程来看,有如下经验可以推介:一是教学设计要有灵活的思路和新颖的亮点。小邓所设想的以党家村的古今沧桑为主线来带动学生对宋明理学的贴近认识,这种设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显然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古老历史的距离。二是教学设计要“眼中有人”,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不可拔苗助长。比如本节课涉及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概念,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一个难点问题,实际上这又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如何讲清它吃透它颇有难度,大家的争论也很大。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不能把历史课讲成哲学课,高一的学生还未接触哲学课,所以只有采取化繁为简的方式去处理,即:程朱理学追求外界事物的理,陆王心学追求内在心理世界的理。三是教学设计要体现互动和生成。我们在集体磨课过程中,就特别多的提出要在教学设计中加重启发性提问,注意提问的方式,要使疑问油然而生,并且要将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掉。
转过身来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三个阶段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做好撰写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熟悉教材;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学情,寻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价值的素材。二、撰写好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亮点;设计导入方式、启发式问题、纲目过渡、小结,制作多媒体科件。三、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不足与亮点,以备下节课或以后再上这堂课时更加游刃有余。据上海的王骁老师自评课时讲,他准备这堂课可谓下了很大的功夫、压力巨大。他在图书馆翻阅了宋明理学的大量书籍和并且做了相关的笔记,对于《二程遗书》和《朱子语类》已近耳熟能详,自己又几次向华东师大的几位历史与哲学教授请教了一些拿不准的问题,并经过上海中学名师和他师傅的指导,再加上自己悉心揣摩思考,不断修改和打磨,最终才形成了这样一堂比较成熟和特点鲜明的课。从“聚焦课堂”活动的教学准备阶段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上好一节好课,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肯付出,要有十足的信心;而且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完善自己。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三个方面,应该采取多手段从多方面“多管齐下”创造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课程教育改革家钟启泉先生讲到:课堂教学本身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的实践,并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简直就是没有生命活力和灵性的“心智屠宰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其一,在历史教学内容上,务求真实而生动、丰富而具体。来自上海的王骁老师把生活在南宋王朝的理学家朱熹讲得惟妙惟肖,仿佛穿越时空尽在眼前。其二,在历史教学环节上,力求创新,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例如这次“同课异构”的四位教师的导课环节都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小宇老师从感动中国2012年人物“高原雪莲”的事迹引入本课题目,现实感很强;小邓老师以陕西民居“党家村”自然切入到本课的学习主题,自然清新;翟老师从中国的一次国难“汶川大地震”入手引出了本课学习的主旨——弘扬民族精神;而来自上海的王骁老师则使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穿越剧的概念带领大家从现代社会进入古代的大宋王朝,颇有些古今贯通、身临其境、神入历史的感觉。其三,在历史教学手段上,应求丰富多样、机智灵活。在这次做课过程中各位教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模拟历史的情景对话,有朗朗上口的格言诵读鉴赏,有深入有趣的探究讨论,有栩栩如生的故事讲述,有环环相扣的思维点拨,有激情四射的讲评。其四,在历史教学语言上,要做到流畅、准确、幽默和富有节奏。拿这次千里迢迢来到银川参加我校“同课异构”的王骁老师来说,他的语言感染力用当下一个时髦热词来说,就是:很能“hold”住人!他的教学语言特别的生动和活泼,对学生的感染力极强,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大有触动。因为他的语言表达很有分量,有艺术性,用词特别的恰如其分,大量优美的语句让大家听得有点如痴如醉了。可见他对教学语言的运用拿捏的多么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一定要用尽可能精彩的语言来陈述历史,这也对我们历史老师的文字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一堂好课的炼成应该不是一日之功能够成就的。必须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去摸索、体会和磨砺,必须吃得了苦,必须下足了功夫,必须经过日积月累的修炼和反思,必须持之以恒,必须始终怀着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褒放活力的目标,坚定着这一理想并勇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高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第178页)
2.钟启泉《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引言)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方面,应从课堂教学的思路创新上入手。课堂教学能不能引人入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提前要对本节课教学赋予一种鲜活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就相当于你上这堂课的教学灵魂,也就是你的这堂课所应释放出来的最大正能量,它能够科学地指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以及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成与发展。譬如本次历史“同课异构”课的课题是《宋明理学》,它属于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模块中外思想文化发展史内容,包含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这一专题中,如何对这一课内容进行立意、使本课教学达到较高层次,这是一个事关课堂教学全局的核心问题。下面我们就看看各位做课教师的课程理念是怎样体现的:初出茅庐的小宇老师通过追寻理学精神提出了“博理学之长”的呼吁,年青的邓老师从古代的党家村说起延伸到现代党家村的淳朴民风,年富力强的翟老师则以众多事例强调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下修身明德、仁爱忠义的重要性,远道而来的上海华东师大第二附中的王骁老师从对理学家朱熹人生经历的描绘上,让我们油然而生对理学家及理学精神的敬重之情。无一例外四位做课教师都能以大量鲜活和生动的素材来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民族精神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发扬传统美德,可以说他们都恰如其分的突出了本课的思想灵魂,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这门人文学科的对人的启迪作用和教育价值。这正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方面,应该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形成一堂好课的基础。虽然新课程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但是这与教师提前做好教学预设并不矛盾。怎样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它更加实用和充实呢?从我们历史备课组集体多番对小邓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打磨过程来看,有如下经验可以推介:一是教学设计要有灵活的思路和新颖的亮点。小邓所设想的以党家村的古今沧桑为主线来带动学生对宋明理学的贴近认识,这种设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显然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古老历史的距离。二是教学设计要“眼中有人”,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不可拔苗助长。比如本节课涉及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概念,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一个难点问题,实际上这又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如何讲清它吃透它颇有难度,大家的争论也很大。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不能把历史课讲成哲学课,高一的学生还未接触哲学课,所以只有采取化繁为简的方式去处理,即:程朱理学追求外界事物的理,陆王心学追求内在心理世界的理。三是教学设计要体现互动和生成。我们在集体磨课过程中,就特别多的提出要在教学设计中加重启发性提问,注意提问的方式,要使疑问油然而生,并且要将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掉。
转过身来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的三个阶段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做好撰写教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熟悉教材;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学情,寻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情感价值的素材。二、撰写好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亮点;设计导入方式、启发式问题、纲目过渡、小结,制作多媒体科件。三、做好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不足与亮点,以备下节课或以后再上这堂课时更加游刃有余。据上海的王骁老师自评课时讲,他准备这堂课可谓下了很大的功夫、压力巨大。他在图书馆翻阅了宋明理学的大量书籍和并且做了相关的笔记,对于《二程遗书》和《朱子语类》已近耳熟能详,自己又几次向华东师大的几位历史与哲学教授请教了一些拿不准的问题,并经过上海中学名师和他师傅的指导,再加上自己悉心揣摩思考,不断修改和打磨,最终才形成了这样一堂比较成熟和特点鲜明的课。从“聚焦课堂”活动的教学准备阶段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上好一节好课,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肯付出,要有十足的信心;而且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完善自己。
我觉得搞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三个方面,应该采取多手段从多方面“多管齐下”创造一个活力四射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课程教育改革家钟启泉先生讲到:课堂教学本身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的实践,并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简直就是没有生命活力和灵性的“心智屠宰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其一,在历史教学内容上,务求真实而生动、丰富而具体。来自上海的王骁老师把生活在南宋王朝的理学家朱熹讲得惟妙惟肖,仿佛穿越时空尽在眼前。其二,在历史教学环节上,力求创新,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例如这次“同课异构”的四位教师的导课环节都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小宇老师从感动中国2012年人物“高原雪莲”的事迹引入本课题目,现实感很强;小邓老师以陕西民居“党家村”自然切入到本课的学习主题,自然清新;翟老师从中国的一次国难“汶川大地震”入手引出了本课学习的主旨——弘扬民族精神;而来自上海的王骁老师则使用了当下最为流行的穿越剧的概念带领大家从现代社会进入古代的大宋王朝,颇有些古今贯通、身临其境、神入历史的感觉。其三,在历史教学手段上,应求丰富多样、机智灵活。在这次做课过程中各位教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模拟历史的情景对话,有朗朗上口的格言诵读鉴赏,有深入有趣的探究讨论,有栩栩如生的故事讲述,有环环相扣的思维点拨,有激情四射的讲评。其四,在历史教学语言上,要做到流畅、准确、幽默和富有节奏。拿这次千里迢迢来到银川参加我校“同课异构”的王骁老师来说,他的语言感染力用当下一个时髦热词来说,就是:很能“hold”住人!他的教学语言特别的生动和活泼,对学生的感染力极强,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大有触动。因为他的语言表达很有分量,有艺术性,用词特别的恰如其分,大量优美的语句让大家听得有点如痴如醉了。可见他对教学语言的运用拿捏的多么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一定要用尽可能精彩的语言来陈述历史,这也对我们历史老师的文字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一堂好课的炼成应该不是一日之功能够成就的。必须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去摸索、体会和磨砺,必须吃得了苦,必须下足了功夫,必须经过日积月累的修炼和反思,必须持之以恒,必须始终怀着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褒放活力的目标,坚定着这一理想并勇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高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第178页)
2.钟启泉《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