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教学阶段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难点。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学生学会判断文章文体之后,要让他们学会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更好地钻研文本,加深文章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顿悟和思考,获得启迪。对于不同文体语言特点的教授,笔者就经验谈谈以下看法:
一、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无论是叙事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杂文,无论是信息类通讯还是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以叙述语言构成的有五个要素,分别是描述性语言、对话语言、抒情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语言。描述性语言很客观化,对话语言很个性化,抒情的语言带有情感,描写性的语言对细节很重要,议论文语言很深刻。当然,并不一定是五个伙伴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们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提供支持。揣摩这类文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整体感知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2)按文体特点来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3)在“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总体特征”下,体会语言的客观、个性、情感、深刻。(4)多了解作者的情况,如气质、品质、经历、经验、个性等,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有不同的语言特性。(5)仔细推敲文章的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材料,理解其深刻的意义。
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从几个方面度量:(1)看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看文章。(3)认真考究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注意说明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例句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A:“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此句中“几近”一词好在哪?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这两类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在教导这一类文体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因此议论文的语言概括力特别强,常常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一般来说,在考试的时候,考查议论文文体掌握的情况都是考查议论文语段的作用,多数情况有以下两种:
1. 开头语段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 结尾语段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四、散文的语言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目的只有一个,为主题服务。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来做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 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 语言有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这几大文体都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在看到这些文体的时候能理清思路,初步领略作品内涵,通过思考作出判断,知道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
一、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无论是叙事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杂文,无论是信息类通讯还是童话,在一般情况下,是以叙述语言构成的有五个要素,分别是描述性语言、对话语言、抒情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语言。描述性语言很客观化,对话语言很个性化,抒情的语言带有情感,描写性的语言对细节很重要,议论文语言很深刻。当然,并不一定是五个伙伴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们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提供支持。揣摩这类文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整体感知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2)按文体特点来揣摩文章的语言特点。(3)在“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总体特征”下,体会语言的客观、个性、情感、深刻。(4)多了解作者的情况,如气质、品质、经历、经验、个性等,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有不同的语言特性。(5)仔细推敲文章的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材料,理解其深刻的意义。
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从几个方面度量:(1)看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看文章。(3)认真考究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注意说明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例句来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A:“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此句中“几近”一词好在哪?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这两类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在教导这一类文体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因此议论文的语言概括力特别强,常常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一般来说,在考试的时候,考查议论文文体掌握的情况都是考查议论文语段的作用,多数情况有以下两种:
1. 开头语段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 结尾语段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四、散文的语言特点
1. 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目的只有一个,为主题服务。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来做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 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 语言有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这几大文体都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学习,在看到这些文体的时候能理清思路,初步领略作品内涵,通过思考作出判断,知道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