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j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习惯于单向教授学生农村初中数学知识和解题分析,却疏忽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培育。而发现往往是培育学生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鉴于此,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建立“发现”教育意识和问题教育意识,侧重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不断培育学生的发现与创新意识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11-01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多年来,农村初中数学的课堂上还是以教师教育为主,我们过多地倚重承受性学习,过于注重农村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过于着重死记硬背、机械性质的学习,学生缺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较差,这种方式压制了学生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事实上农村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要注意问题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想的起点。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求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为我国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肯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始于问题。勇于提问不仅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并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批判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学生发生问题的进程就是认知发生和发展的进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起点。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作用
  问题意识主要指课堂教育进程中学生由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引起、教育剖析、教育反思等一系列的心思认知进程。新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提高,从问题意识着手提高学生能力水平。该意识为数学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突出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其具体表现在:问题意识能够完成教育的反思。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就标明学习进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构成突出的问题意识,从问题意识出发对学习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够全面优化数学教育效益,使数学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数学教育质量的优化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问题意识能够完成思想的拓宽。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思想、能力较为注重,期望通过数学知识、能力练习等拓宽学生数学思想。改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突出的基础。问题意识作为拓宽学生数学思想和能力的要害,能够使学生在认真思考、问题剖析和问题处理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全面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式思想、发散式思想、求异式思想等。问题意识能够提高学习的热心。传统农村初中数学学习进程中课堂内容较为单调,教育单调,缺少相应互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意识能够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心,通过科学性、有效性的问题内容引发学生沉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全面掌握数学学习内容,全面提高优化學生学习效益。
  三、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措施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避免标准答案
  初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把握的知识,首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的,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动建构的方式取得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数学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教育途径,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活跃思考和展现自己。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这能够让数学学习活动愈加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笼统农村初中数学知识的感知,激起发现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农村初中数学问题总源于某种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学习材料、条件,可以使学生发生爱好,渴望增加一些课外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成功地解决问题。它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为依托,来引导学生发生认知抵触构成激烈的问题意识。突出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起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认知抵触,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
  (三)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农村初中数学问题意识
  任何知识只要通过个别的不断体会才能知道深入,才能转化为个别固有的知识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时机,增强独立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激烈意识。面临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教师,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教授知识的方式更为重要。在讲堂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在、愉快的教学空气,师生之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调和的关系。对学生的提问,和悦倾听,耐性引导;对不当或过错的问题,一定程度其斗胆行为,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多给学生成功体会的时机。
  (四)更新农村初中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大胆问题意识
  传统农村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约束,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不能打破课堂的影响和约束,不能起到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不能顾虑和显示学生的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勇气,关于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很大影响,导致不能彻底提高学生能力。随着不断变革新课程,教师需求不断提高学生问题能力,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猜想问题。例如,农村初中七年级农村初中数学《有理数》教育过程中,有的学生以为可以把有理数分为两部分,分数和整数,对其间分数中没有0,整数中有0的区分方法进行问题意识,不少学生以为这种区分方法是错误的,但是教师不能彻底否定,应该给学生明确的解说为什么分数中没有0,整数中有0,此外,还需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意识的体现给予鼓励和一定程度,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意识发问的重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优化教育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需求不断调整战略,更新思维,积极培育学生问题意识,而且以此当作讲堂中的根本教育方针,其间需求合理使用讲义问题设置,激起学生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董立娟.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逻辑思维——谈农村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2):66-66.
  [2]刘登霞.浅析农村初中数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46):313-313.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内容相结合的定向引导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80  1 研究背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分为理论与应用
【摘 要】 实施新课程后,“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推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形态的“生本课堂”成为被一线数学教师推崇并努力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轻松了,学生成绩提高了,这样美丽的愿景如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新塘中学“121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组在教学实施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师在“学生为主体”的背景下应该具备哪些“技”、“艺”?
【中图分类号】 G6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2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细读。而从文本细读走向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深考而研,浅引而教——即备课时透彻、深厚,教学时浅显、易懂。  一、文本研读可“深”  文本研读是老师的事情,可以“深”,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最大价值。文本研读中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  首先要把握脉络主线。叶圣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方向。不同于以往的经典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将心理学潜在的对人的影响与美德或“正能量”相结合,形成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追求幸福。近些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将积极心理学的诸多特点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目的,对于扩宽小学教学思路,开放教学思维都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
【摘 要】 自孔子创办课堂教学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遵循“师教生学”,把学生当成是被动接收的机器,把学生当成嗷嗷待哺的小鸟……,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必须端端正正,甚至双手背于背后,追求鸦雀无声的课堂,唯一响亮的是教师的讲授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封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综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