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春交替的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变化很大,加上春寒犹在,雾霾天气等影响,人们紧闭门窗,致使室内空气污浊,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随着春天逐渐到来,人们户外活动增加,交流频繁起来,也让一些疾病有了交叉传染的机会,易感的人群是老年人和儿童。
冬春交替,要预防疾病的发作,我们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1.加强通风 保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易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这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所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流通,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为宜。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早春时节出现发烧等类似感冒症状,不要盲目在家自行用药,特别是不可滥用退烧药,出现不适后应该及时就医。
2.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疾病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此外,春季亦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锻炼的方式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或两项即可,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要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不过,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要注意防风御寒,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以免风大伤肝。
3.减少心理压力 提高抵抗力 春天是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最危险的季节,多变的天气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这成为心理疾病发作的主要诱因。进入春天后,不要暴怒,更不要满怀忧郁。如果常常发脾气,特别是暴怒,就会导致肝火旺盛,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精神心理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当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以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其次,要会运用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发泄出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还可采用转移法,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思想关注点,或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精神烦恼中解脱出来。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需要戴口罩。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定期消毒玩具、餐具、毛巾、便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预防接种 加强自我保护 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如风疹、麻疹、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此,建议儿童可按时接种流感、麻疹、水痘、流脑疫苗,进行预防。出现雾霾天气时,老年人和儿童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并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养生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于把棉衣脱掉,预防倒春寒。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人体此时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捂”,注意衣着的适宜。
6.增加营养 均衡饮食 冬季养肾,春季养肝,在冬春交替之际,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在饮食调养时要考虑到春季有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最好坚持每天吃5-6粒红枣,大枣性味甘平,滋养血脉,强脾健胃,但切忌一次吃得太多,贵在长期坚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冬去春来,季节交替。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是,也是各种疾病复发的季节。因此,春季养生一定得掌握住当季特点,这样才能健康顺利的度过春天。
冬春交替,要预防疾病的发作,我们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1.加强通风 保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易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这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所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流通,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为宜。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早春时节出现发烧等类似感冒症状,不要盲目在家自行用药,特别是不可滥用退烧药,出现不适后应该及时就医。
2.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疾病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此外,春季亦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锻炼的方式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或两项即可,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要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不过,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要注意防风御寒,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以免风大伤肝。
3.减少心理压力 提高抵抗力 春天是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最危险的季节,多变的天气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这成为心理疾病发作的主要诱因。进入春天后,不要暴怒,更不要满怀忧郁。如果常常发脾气,特别是暴怒,就会导致肝火旺盛,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精神心理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当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以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其次,要会运用疏泄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发泄出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还可采用转移法,采取措施改变自己的思想关注点,或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精神烦恼中解脱出来。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需要戴口罩。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定期消毒玩具、餐具、毛巾、便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预防接种 加强自我保护 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如风疹、麻疹、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为此,建议儿童可按时接种流感、麻疹、水痘、流脑疫苗,进行预防。出现雾霾天气时,老年人和儿童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并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养生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于把棉衣脱掉,预防倒春寒。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人体此时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捂”,注意衣着的适宜。
6.增加营养 均衡饮食 冬季养肾,春季养肝,在冬春交替之际,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在饮食调养时要考虑到春季有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最好坚持每天吃5-6粒红枣,大枣性味甘平,滋养血脉,强脾健胃,但切忌一次吃得太多,贵在长期坚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冬去春来,季节交替。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是,也是各种疾病复发的季节。因此,春季养生一定得掌握住当季特点,这样才能健康顺利的度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