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编成训练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的实施对策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这给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将火灾扑灭,就需要消防人员将现有的灭火设施及装备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竭尽全力地来降低财产损失和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战斗编成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消防队伍的救援灭火能力,提升灭火实战的成功率。因此需要充分注重战斗编成训练,并积极做好此项工作。
  关键词:战斗编程训练;灭火;救援;实战
  近十年来,我国因消防救火救灾而牺牲的消防员数量高达300人,例如2003年发生在衡阳和2015年的天津爆炸火灾等,每次事故中所牺牲的消防员就有百余人次。在2019年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了27名消防员,也是自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以来,出现应急伤亡人员最多的一次。27名消防员当中包括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在替我们在负重前行,以此来换得人民群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作出巨大的贡献。在灾难发生时,专业的行动指挥、熟练的救援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消防人员必须加强实战救援训练,才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救援救灾。
  一、战斗编成训练在实战救援中的优点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消防队伍的服务职能和救援行动逐步向抢险、营救、突发事件和社会救援等方向改变。消防队伍的实际要在人员和装备中立足,加强现代火灾救援的进步。战斗编成训练队火灾救援有主要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战斗编成项目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现场和救援对象采用不同的项目训练,且消防人员所面对的是事故复杂,危险较多的现场和处置难度相对较大的救援对象。以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浙江海宁"2-15"特大火灾事故为例,如果出现消防车摆放位置不当、消防装置不会用和现场指导员的实践处置经验不足,就会造成灭火救援失败。合理运用战斗编成训练就是为了面对各种事故时,能够做到平时训练当中的从容不迫,冷静面对火灾救援,提升事故救援的成功率。相对传统训练项目来说,战斗编成更加实用。
  (二)针对性。处置对象对于战斗编成训练针对一定性而言,我国拟定
  《消防灭火救援》中就明确指出,各种火灾类型的扑救情况可分6种大类型、18种小类型。根据具体处置的对象的不同,完善对其针对的战斗编成训练。因此,消防队伍需要根据处置对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自身人员和装备,进行合理计划与编程训练的开展。实现固定化处理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项目,将战斗编成训练中的针对性体现出来。
  (三)科学性。合理分配装备设置和人力资源,防止出现浪费的现象。相对地市级的消防队伍而言,消防人员数量充足且消防设备相较先进、齐全。因为所在地区较强突发性的火灾事故,往往可以借助多功能消防车和高低压泵水罐车进行战斗编成训练。而对于县级或县级以下的城市来说,人员相对较少,消防装备落后,而在战斗编成训练过程中,只能加强灭火救援的第一出动力量和综合实力。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在进行战斗编成训练过程中,要加入当地火灾类型的特点和科学合理的训练项目。
  (四)时效性。战斗编成训练项目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就容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被淘汰。且随着现代消防装备更新换代的加快,装备中的科技含量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如何在原有的队伍编制基础之上进行革新,使队伍
  更加现代化,符合现代消防的需要,是我们所要去关心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战去校验我们战斗编成训练的成果、不断验证我们的设想、明确科学现代化消防队伍的目标。
  二、战斗编成训练在实战救援中的应用
  消防队伍进行战斗训练时,消防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决定训练的最终效果,在战斗编成实际训练过程中,应积极调动人员进行合理的指导与科学决策,将救援效果最大化发挥。
  (一)结合实践,充分发挥战斗编成训练的积极作用
  战斗编成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所开展的战斗编成训练项目是从传统的一号操、二号操以及供水操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但是在大型的消防救援活动中就会显得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消防队伍在实战中的发挥。因此,消防队伍要着眼于人员和实际装备,以单兵、小组或者班(车)为单位的战术训练为主要基准点,形成一定规模下的战斗编成项目的训练队伍。将地区特点与战斗编成训练项目结合,制定相关的编成训练项目和决定。
  (二)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对各种类型的火灾和对其他灾害的处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所以,一支可以灵活应变的消防队伍,在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或者其他灾害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消防队伍的处理经验,并结合当前所处的情况,灵活地运用前人的经验进行消防救援工作。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进行单一固定的战斗编成训练是不可行的,因为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救援现场周边的地理环境和所需要的装备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在城市中消防设施建设较好、水源丰富的地区,在开展战斗编成训练项目的时候应多以占领水源点、多出水枪为重点;反之,则应该以大功率水罐车为中心,以多车供水、运水为主要方式来进行消防战斗编成训练。在消防装备更新换代较快的当下,我们应当主要以适应高科技消防装备为核心,充分发挥先进装备的功能,竭尽全力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三)将战斗编成训练应用于实战当中
  首先,辖区的火灾事故规律和灾害事故特征,决定了战斗编成对于训练的实际类型。在训练过程中,结合以上特点合理确定战斗编成训练项目。其次,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练兵,有效提升科学含量的训练技术。丨5】例如:在扑救油罐火灾时,不优先采用高喷车,而是采用人工挂放泡沫钢管的方法。因此,如果想在消防作业当中让战斗模式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让策略更加合理化,在实战当中更加高效,就需要我们善于总结之前消防作业中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并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战斗编成项目不断完善,标新立异。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中安全向题并不乐观,近年来,所发生的消防人员伤亡事故,不但会减弱消防队伍的战斗实力,也会对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找出事故造成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更好地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方亮.芻议战斗编成训练在灭火救援实战中的运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8,4(03):86-87.
  [2]刘加奇.提升灭火救援实战化训练水平对策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68(08):74-76.
  [3]夏登友,吴立志,张庆利,等.情景化灭火救援实战训练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10):33-36.
  [4]周军.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提升的作用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0(01):189-190.
  [5]刘长征.关于消防灭火救援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探讨[J].信息周刊,2020(02):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时期,灭火救援工作的受关注程度提高了很多,而要保证此项工作能够真正赋有实效,除了要求消防人员能够履行好职责外,科技装备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尤其要对工作创新加以重视。从消防队伍的角度来说,要切实展开理论研宄,并对训练、战法等予以创新,确保灭火救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得到消除。各个地区的救援力量应该要实现整合,通过协同演练来提高自身的救援能力,特别是要寻找到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对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宣传力度的加大,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消防员这一特殊职业,也对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国家的富强和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为提高消防队伍整体作战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简要探讨了促进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消防队伍 灭火救援 实战能力  消防事业发展的先进程度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摘 要: 于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在淀山湖共开展了4次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构建了淀山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来评价淀山湖水生态健康状况.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值法的划分标准来确定参考点与受损点,将19个应用广泛且入选率较高的指标作为侯选生物指标,并对候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最终获得组成淀山湖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的5個参数:
摘要:本文选择就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内攻作战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宄,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宄框架。首先,阐述高层建筑相关内容,包括高层建筑的理论内涵、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等,增加对高层建筑防火相关内容的了解,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期间的内攻作战难点,掌握难点与救援现状,为救援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结合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内攻作战难点,探索有效开展
11月22日,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1+3”架构的重要功能板块,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以“数字赋能,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互联网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重点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着力展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等领域的数字新技术、新产品
摘 要: 以通用形式对基于智能反射面(RIS)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系统进行建模,推导出用户的可达速率,获得系统的总速率.当发送方的发射功率足够大时,进行系统的速率分析. 仿真实验表明:在瑞利信道条件下,随着用户发射功率的增加,系统总速率近似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3%.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RIS); D2D通信; 速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 92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