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令人担忧,许多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无人引导。这一现状在农村尤为凸显。
一方面,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视野,想独立的欲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另一方面,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其他书籍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缺乏正确的指导。
二、端正态度,合理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当某位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像他们这样,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便能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2.讲名人故事,向名人学习。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如毛泽东、老舍、冰心、鲁迅等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又极强,所以,这种“名人效应”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看到学生有好书就向他们借来看。也把自己的书拿给他们看。阅读时,我所流露出的热情、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爱读书的。所有这些,不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而且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受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而且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而且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并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閱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6).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13):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11):16.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令人担忧,许多学生几乎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无人引导。这一现状在农村尤为凸显。
一方面,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视野,想独立的欲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另一方面,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其他书籍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缺乏正确的指导。
二、端正态度,合理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当某位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也像他们这样,多读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便能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氛围。
2.讲名人故事,向名人学习。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如毛泽东、老舍、冰心、鲁迅等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又极强,所以,这种“名人效应”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看到学生有好书就向他们借来看。也把自己的书拿给他们看。阅读时,我所流露出的热情、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爱读书的。所有这些,不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兴趣,而且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多么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而且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受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而且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而且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
(三)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并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閱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6).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13):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