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的那个姑娘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好不容易从那里出来了。
  她想,她不会再回去了。
  她紧攥着现在被缝在夹衣内侧的300块钱,摸到纸币翻折的声音,稍微安下心来。那种声音像是贝叶摊开的声音,是能够让人安心睡觉的声音。她不认识傣语,但她喜欢看四弟在昏黄的灯光下往贝叶上刻写经文的样子,安静又神秘的,爬在贝叶上弯扭的文字。傣族的女孩子都不认识傣语,只有男孩子有这种特权。她可能在那时候就生了她阿妈说的所谓反骨,不去田里插秧种稻,反而喜欢写写画画。
  她望了望离她9.4公里远的——那个她已告别了的大山深处最后一眼——黑黝黝的山口,像是鬼魅的眼,正死瞪瞪地盯着她,静谧地吞噬着黑暗和无知。用安逸稀释遥远的梦。她曾以为那是她的全部。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拼命地想逃离这梦魇。
  94.2公里远。她看到这条小路的尽头莹黄色的标牌,有车奔驰而过,明晃晃的灯打在她眼上,明晃晃的照明灯。她想起她被阿妈打得泪眼模糊,像小猪一样被提着滴溜溜地转了一圈,偏头就能在朦胧中看到的,村长家里白到炽烈的光。从那时起她就上了瘾,在睡梦中都要拼了命地去接近那串光。疼痛使眼皮闭拢,合上眼就是往事漂浮。
  这是她出生开始看到的第一串数字,标志着这个水傣寨子因地理位置而带来的贫穷。穷恶的山坳坳,像是蟒蛇的腰腹,没有人会想来到这里。也就只有她的阿爸,那个下放的湖南知青,那种人,才肯来这种地方。这串數字,也标志着她的阿爹,从她知事的五岁起,每天背着她走过的山路。背着她,走过山,走过水,走过9.4公里的山路,把她送到那个小小的汉族学校,晚上,再走过9.4公里的山路,把她背回去,一直背到六年级。她趴在他温暖宽阔的背上,双手绕过他的脖子,环成圈,听他讲,外面悬崖上的红花,海底的珠贝,还有好多好多的戏可以看,有好多好多的书可以读,不只是贝叶上的经文。
  那个时候,那个时候阿爹胸腔的振动,和自己心脏所在的地方相结合,她能在山水间清晰地听到,血液融合的声音。
  然后?然后中央下了调令,同意知青返城,只不过,那时候来多少人,回去就得多少人。
  于是她就成了没有爸爸的娃娃。
  黄色的标牌,看着她的童年一点一点地浮现在她的眼前,现在,也见证着她童年的结束。
  睁开眼,往事如同融雪一般消逝不见。版纳是没有雪的。不过,她总有一天会见到的,她想。最后一步,再迈开最后一步,她就从这青青草地迈到了平坦康庄的水泥地上,再也没了青草摩擦裤腿的声音。脚步落地的那一瞬间,她想到了好多:她想到了大姐和二姐的笑语和头上好看的银饰,四弟生下来时嘹亮的哭声,隔壁狗蛋蛋爬上树下不来的窘样,邻家阿婆常叨叨的那句“造孽哟”,家里的还没吃完的酸菜和花生。她想到了夏夜田间的萤火虫,水里游过的花腰蛇,家里阿爸做的竹凳草席和自己用手抠出来的小洞,竹缝里泥垢的黑色忽然有了安心的味道,她有点后悔了。
  最后一步的声音落下,有点响,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脚步声在山谷中回荡了好久才散开。她想到小时候自己踩水坑的时候,波纹也和这声音似的一圈一圈漾开,漾到石壁的边缘碰撞,直到消失。可自己现在踩的那一步比当时的水深千万倍,她是那个不会游泳的人,“扑通”一下掉进水里,黑暗张牙舞爪地往她头顶聚拢淹没,也没人捞她上来。
  只不过,她现在融入黑暗中时,那些个藏在黑暗中匿笑着的魑魅魍魉,也都是一声不吭的。她行走在那里,像是一个大雪纷飞的人。
  “现在,不能再回头了。”她深呼吸一口,朝着远处万家灯火通明的地方出发。
  走时,那个养了她14年的女人坐在地上吸着水烟,屋子里烟雾缭绕。她背对着门,沉默地坐着,地上放了三百块钱。她的阿妈没有同她说一句话,只留给她一个手势:
  掌心朝下,四指往外挥了挥。
  她掩了门退了出去,在门外,工工整整地磕了三个响头,走了。
  邻家的阿婆坐在藤椅上悠悠地摇,拎着蒲扇看着太阳,幽幽地说了句:
  “造孽啊。”
  也不知道说给谁听。
  她想去找她的阿爸,她想再去看他一眼,看看那个男人,也顺便,看看这个世界。
  首先,作者的语言是极其吸引人的,小编是一口气就将这篇文章读完了,读完之后颇有阅读畅快之感,击节赞叹本文的语言通晓、叙事流畅。比如,本文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富有寓意的数字或文字:9.4公里的距离,是大山里这位傣家姑娘走过的路程,94.2公里,则意味着她就要走出大山的路程等等。
  其次,文章的构思是极其巧妙的,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大量的主人公心理活动、对过去的回忆和旁观者的类似警示的话,层次丰富,内容充盈。比如,离开的路上傣家姑娘会忆起小时候的种种,像是掉进了回忆的深海;在回忆的过程中对阿爸离开的交待和阿妈对自己离家的态度;邻家阿婆常叨叨的那句“造孽哟”。
  再次,撰写的角度是极其新颖的,小小说一样的一篇文章,写一位傣家姑娘离开大山寻找亲人,也是在寻找世界的意义。
  总之,本文无论从构思、语言还是写作角度,均属上乘佳作。(清 扬)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写了许多次你,却从没道出我真正想要对你说的话。  这是情感复杂的一篇文字。  “人最后总是会挂念,名为希望的病。(作品《小王子》)”  “你是谁?”  “你是我从没印象的人。”  我看着眼前棺椁中的老人,竟没有任何情感。这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至少在我记忆中从来没有见过。我从小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他们是我最初生活最熟悉的人。  “而你又是谁?”  身边的人并不多,而且许多人我都从来没有见过,更别提
期刊